馬若琳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家事調查員制度:由法院委托專門的家事調查員通過走訪鄰居、親屬、朋友、工作單位、社區等方式調查了解當事人的婚姻家庭狀況及未成年人的監護狀況,并以書面的方式向法院出具調查報告,出庭陳述調查意見,為法院解決糾紛提出建議的一項制度。
據統計,近3年來,全國法院每年審結的一審婚姻家庭繼承糾紛案件均在150萬件以上,且逐年增多,家事糾紛案件在民事審判案件中一直占最大比重。家事糾紛與一般民事糾紛相比十分特殊,具有私密性、社會性與復雜性的特點,因此在家事審判中更需要考慮家庭倫理道德和骨肉親情要素,體現司法柔情與人文關懷。基于此,將家事案件審理專門化可以提高案件解決的質量和效率。2016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選擇寧波市北侖區人民法院等100個左右的基層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自2016年6月1日起開展為期兩年的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工作。
探索建立家事調查員制度是最高法院推進家事審判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家事調查員是在家事法庭中為法官配備的司法輔助人員。由于家事糾紛舉證難、事實查明難,通過專業的家事調查員介入案件的調查與調解中可以更好地了解真實情況,以便于結合社會力量維護老人、婦女、未成年人的權益,同時也可以緩解法官的壓力、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符合程序公正的要求。
1.選任標準
在家事改革試點中,各地區結合自身特點確定家事調查員的選任標準。縣通常根據各鄉鎮政府、村委會的推薦從鄉鎮各村屯選聘家事調查員,注重對群眾的了解程度及群眾的依賴程度,如云南省廣南縣在全縣167個村委會和7個社區各設立1名家事調查員,從各鄉鎮推薦的村委會網格化管理員或其他威望較高的村委會干部中聘任。其他市從婦聯、司法局、街道辦事處和社區推薦的心理專家、婦聯干部、社區干部、社區掛點律師、機關干部、人民調解員等人員中選任家事調查員,注重法律專業背景和基層工作經歷,如馬鞍山市司法局聯合市婦聯從全省的司法所人員、律師、人民調解員、基層婦干、心理咨詢師選任家事調查員。除了基層群眾組織推薦,法院也會發出招聘公告并從應聘的人中擇優選任家事調查員,如江西省寧都縣就公開招聘并要求應聘者未受過刑事處罰,不曾被開除公職,具有法律從業經歷或專業背景,具有基層公共管理工作經歷,具有處理家事糾紛的能力。
2.法律地位
在家事改革試點中,家事調查員基本是接受人民法院的委托對具體案件進行調查,不屬于法院編制內人員,接受法院針對家事審判設立的專門機構的領導,如青田縣的海口家事調查中心,寧都縣的家事調解委員會等。家事調查員針對家事糾紛出具的書面調查報告大都被用作證據,如馬鞍山市雨山區法院規定家事調查報告可以作為家事案件的證據在法庭上出示,由當事人進行質證。當事人對家事報告的事實內容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可要求家事調查員出庭說明情況或對當事人的異議進行書面說明。人民法院可結合案件其他證據對家事報告全部采納、部分采納或不予采納,其他法院也都采取這樣的做法。
3.工作任務
在家事改革試點中,家事調查員的任務劃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向法院出具書面調查報告、出庭陳述調查意見,并提出糾紛解決建議,如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上海浦東法院外高橋法庭等;另一種中家事調查員不僅參與調查,在必要時還需要對當事人進行調解,如云南省魯甸縣人民法院創新性地建立了“家事調查員暨陪調員”制度,他們不僅參與調查,還要參與案件的調解、審判。家事調查員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根據具體案件,深入社區、村(居)委會、工作單位走訪調查,了解涉案的婚姻家庭狀況、情感經歷及未成年人的撫養狀況、老人的贍養狀況、共同財產及債權債務情況等。一些地區針對當地情況調整家事調查員的調查內容,如廣西省德保縣的家事糾紛情況復雜及當地區域內當事人具有外出打工情況普遍、送達難等特點,因此家事調查員會針對性地調查當事人是否外出務工、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發生矛盾的原因以及家庭情況。
4.權責分配
在家事改革試點中,法院大都規定了家事調查員應遵守的制度,如回避制度,保密制度,不得假公濟私等,但對于違反義務后的責任承擔問題的規定都相對缺乏,如寧波市北侖區《家事調查員工作章程》中規定發現上述問題將責令其停止調查工作,對其已提交的調查報告不予采納,情節嚴重的將取消其家事調查員資格。但并沒有對其造成損害后應承擔什么責任,責任的程度以及責任的認定標準問題進行規定。該現象在現存的試點法院中普遍存在。

日本(1)聽命于承辦案件的法官,受家庭法的監督家庭法院調查官就每個案件執行職務時,聽命于承辦該案件的法官。由家庭法院對調查官進行司法行政上的監督,最高法院可以從調查官中任命首席調查官,使之掌管調查事務的監督、與有關行政機關及其他機關之間進行聯系協調有關事務。(2)任免制度、資格法定在家庭法院調查官中,首席調查官和次席調查官的任免和服務法院的制定,由最高法院進行;主任調查官的任免和服務法院的指定,由各高等法院分別進行;家庭法院的其他調查官的任免,則由各家庭法院進行。其資格大體上按照法院書記官一樣對待。(3)資格取得嚴苛,有專門的培養方案首先,家事調查官必須從專攻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醫學等各種人類行動的相關學科學者中選出;其次,必須通過最高裁判所的嚴格考試才能成為家事調查官的候補人員;最后,進行裁判所職員綜合培訓,在實務工作中積累作為實務工作者的經驗,并在研究所里學習兩年有關少年案件與家事案件的高層次的專業培訓,才可以被正式任命為家事調查官。臺灣地區(1)家事調查官的選拔資格法定依據臺灣的法律,家事調查官需具備以下四種資格之一:①通過公務人員或家事調查官考試;②符合擔任法官、檢察官的資格;③曾擔任過相同或類似的職務,如家事調查官、少年保護官等;④畢業于高校且所學專業與家事調查相關的非法律人。(2)家事調查官的職責明確依據臺灣相關的規范性文件,家事調查官可以在當事人依法申請或法官依職權命令下,對法律規定的特定事項的事實部分依法進行調查,并在規定期限內出具調查報告書,必要時在法庭上陳述意見。此外,家事調查員還應履行對調查事項保密等義務,同時遵循民事訴訟法規定回避制度。(3)家事調查官的法律地位獨立①臺灣的家事調查官屬于正式的司法人員,其職稱和薪酬遵循公務人員的相關規定;②家事調查官不等同于鑒定人和證人,其依法官命令作出的調查意見與鑒定意見和證人證言相區別;③家事調查官實行行政化管理,調查官兩人以上,設置一名主任調查官;六人以上則分組并設組長;④法院院長和庭長對家事調查官進行行政監督;法官可以指揮監督家事調查官,而其他司法人員如書記官、心理輔導員等則受家事調查官的指揮監督。德國(1)德國家事法庭的價值追求對于家事法庭來說,調整、修復和治療家庭關系主要并不是依賴家事審判程序,而是依賴家事法庭主持的多元化非訴訟程序實現的。因為家事糾紛夾雜著親屬之間的感情、心理、非經濟上的因素,需要社會輔助機構針對當事人個人特質、心理、身體狀況、家庭環境與社會背景的不同,查明癥結所在,調整利益關系。因此,德國家事法庭的價值追求較為多元且特殊,既注重實體正義、高效便捷以及和諧秩序,也從多方面體現其個性、人性與溫情。(2)從未成年人利益出發建立程序輔佐人制度在德國與家事審判員最為相似的概念是程序輔佐人。在家事糾紛中,未成年人最容易受到傷害。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德國在家事審判改革中做出了很多努力。從1997年,修改親權法從而在家事訴訟程序中建立了子女利益保護人制度,到2008年《德國家事事件及非訟事件程序法》中規定的程序輔佐人制度。程序輔佐人制度旨在家事訴訟過程中與未成年人充分溝通,了解其真實意圖,輔助調查有糾紛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在家事糾紛處理過程中了解具體事實,并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3)專業知識扎實,準入機制嚴格家事審判不同于一般的審判,不能單純地以權威性的裁判來分辨是非,而必須把促成當事人之間恢復感情、消除對立、實現和解作為糾紛解決的根本目標和價值取向。因此,德國在家事糾紛領域吸納社區心理咨詢、調解、少年管理、社會學、法律學、心理學等多領域的專業人員。在德國,程序輔佐人有權閱卷、申請鑒定、搜集與案件有關的有利于維護子女利益的信息,有權提起上訴。程序輔佐人大部分為兼職,其由程序保護人社團從社會上招聘具有法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專業背景的專業人員擔任。
由上我們可以得知,無論是日本、德國還是臺灣地區的家事調查員制度都是為了保證家事審判的順利進行,從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結合家事糾紛的特點而設立的。三個國家和地區對于家事調查員制度均有正式的法律文件加以明確規定。在挑選家事調查員時,不光看中他們的專業知識,還看中他們的社會經驗,將專業性和人文性相結合;其次,其在家事調查員的工作職責、責任承擔、法律地位方面的規定都非常嚴格具體。
家事調查員負責對案件進行調查和調解,其提交的調查意見書,對審理和判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家事調查員的知識背景、經驗專長等需要切合實際需要。中國地區發展不平衡、司法人員質量不一。在鄉土背景尚存,人員流動性較小的地區,家族紐帶較為緊密的傳統型家事糾紛發生地較多;而在移民人數占較高比例的大中城市,大多為核心小家庭格局。家庭糾紛的類型、成因、當事人背景、水平不同,需要適當調整家事調查員的遴選標準,以適應案件的調查。
在實踐中家事調查員多是司法行政部門與婦聯合作配合試行該制度。但家庭糾紛充滿多樣性、復雜性,若與較單一的社會團體合作將會存在聯動不夠、調查和調解方式老舊、力量分散、效果欠佳等情況。因此,在發揮好婦聯等社會力量的情況下,探索與其他社會團體、志愿服務組織合作的可能,有利于完善家事調查員的隊伍質量。
家事糾紛調查的事實問題瑣碎、涉及面廣,同時還牽扯到當事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個人隱私。明確家事調查員的職責是發揮家事調查員制度優勢的關鍵。家事調查員主要職責是為家事審判調查證據。由于家事審判的特殊性,家事調查員調查證據的方式應當有所規定。為更好地解決家事糾紛,有些法院在家事審判中委托家事調查員去取證。那么家事調查員所取證據,是否可以無條件被法院采信?什么樣的證據是合理的?未經允許的錄音錄像等作為證據是否可以作為證據?家事審判中的證據采信規則較之普通民事審判中的證據采信規則應有哪些發展?明確家事調查員收集證據的采信標準,也是調研家事調查員制度的重點之一。
家事調查員的法律地位是家事調查員制度的關鍵。其法律地位決定了其在整個家事審判中權力地位及發揮的作用。家事調查員是否屬于法院正式的工作人員,不僅決定其薪酬和職等是否按照公務人員標準,還影響其出具的調查報告書的效力。我國大多數試點法院只是簡單說明調查報告書可以作為證據參考,并沒有具體規定其使用限度。因此,審判時對調查報告書的取舍大多依據法官的個人意志,使得部分案件中的調查報告未能發揮其作用。因此,有必要明確家事調查員是屬于法院正式工作人員還是輔助審判的社會人員。
在愈發文明、社會分工更加明晰的時代,傳統的調查員無法滿足私密化、多樣化的家事案件糾紛的調查取證問題,家事調查員制度的出現和發展對于促進訴訟實質正義、維護公共利益、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等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誠然目前的家事調查員制度尚顯欠缺,但是都可以通過在實踐中的不斷完善加以解決,全面推行家事調查員制度也是實現家事審判改革的必經之路。
[ 參 考 文 獻 ]
[1]夏春雙.全面設立家事法庭的必要性[J].法制與社會,2017.
[2]胡夏冰.積極推進建立家事調查員制度[N].人民法院報,2017.
[3]胡夏冰.臺灣地區的家事調查官制度[N].人民法院報,2017.
[4]陳愛武.論家事審判機構之專門化———以家事法院(庭)為中心的比較分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
[5]陳愛武.家事訴訟程序:徘徊在制度理性與實踐理性之間[J].江海學刊,2014.
[6]李鶴賢,劉志強.完善家事審判工作的三個關鍵制度[J].人民司法,2016.
[7]郭欽銘.論臺灣家事事件法之變革[J].海峽兩岸法學研究,第3輯.
[8]姜世明.臺灣家事事件審理制度之立法特色與法理爭議法治的布道者—法學名家華園講演錄,2015.
[9]姚建龍.少年法院在臺灣地區的創立與發展.少年法院的學理論證與方案設計,2014.
[10]松本博之,郭美松.日本民事訴訟法[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