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湉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0
同其他社會現象一樣,法律也不可能憑空出現,法律出現、發展以及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也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形成、發展、鞏固并走向繁盛的過程。正如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所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盡管世界上各國法律發展的過程大致相同,但每個國家和民族一定有它獨有的法律文化特點。中國傳統政治社會孕育了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因此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具有濃烈的階級性色彩,不管是習慣法還是成文法都極度地體現了統治階級的意志。
在法律開始萌芽的那個時期,中國的人類有一個叫初民的稱號,而初民們是群聚生存并形成了一個個氏族,生活在一定區域的人群以血緣為紐帶聚集在一起。法律的首要和永恒價值是維護秩序的穩定,最初維護秩序穩定的是規則。最初初民建立的規則是依靠道德而賴以支撐的,但隨著氏族之間的碰撞不斷加劇,道德的作用便不再足以支撐人們賴以生活的規則,此時法律便出現了。
倘若以國家的形成作為文明起步的標志的話,中國傳統法律的文明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此時的法律是不成文、不公開的習慣法。夏商周時期的法律文化體現著維護統治秩序、政治秩序、等級秩序的特征,法律的首要任務是方便統治階級維護宗法等級秩序。與之相對應的“禮”成為社會調整的主要指導依據,“禮”不斷滲透到法律中,最終使那一時期的傳統法律文化具有十分鮮明的道德倫理化的特點。中國早期的法律特征是以“禮”為代表的,那也就意味著,中國古代早期的法律是為了維護宗法等級制。從法律形式上看,那時的法律大多以“誓”、“誥”、“命”而存在,即當時的法律是君主對于臣下及平民的統治,反映了統治階級的利益。
隨著西周末期“禮崩樂壞”局面的出現,與“禮”相結合的法律不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尤其是王權逐漸被削弱,宗法等級制被破壞,法律開始更多地體現了如泉涌般出現的霸主的意志。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戰國時期的成文法運動,中國古代的成文法是君主專制集權社會特有的產物,成文法的出現維護了當時的經濟社會秩序,極大地促進了君主專制集權的形成和發展。法律是統治階級最信得過的統治武器,因此我們總是能在法律制度上找到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影子。
我們現在再來談秦代,大多人想到的是嚴苛的刑罰,是焚書坑儒。但不可否認的是,秦代的法律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維護君主的統治,這當然是具有濃重的封建主義色彩,只不過這種以厲法酷刑來鞏固封建君主統治的做法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秦代充滿階級性色彩的法律極大地推動了封建社會的發展,進而鞏固了中央君主集權制,推動了中國歷史的演進,也促進了中國古代傳統社會開啟新的篇章——王朝統治。
漢代由于吸收了儒家思想的精華,使得其法律又一次具有了濃重的道德色彩,甚至有一絲“禮”所包含的貴族官僚等級制度的味道。
唐代是中國古代法律發展的鼎盛時期,經歷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法律大發展,又有短命卻留下寶貴財富的隋代的鋪墊,唐代統治者終于將中國法律推向了高峰。唐代法律的階級性體現在它將得民心者得天下發揮到了極致。唐太宗時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思想影響了統治者對于立法、刑罰的價值判斷,法律道德化,以法律維護貴族官僚的等級特權都在唐代得到了肯定和確認。
首先,對于漢代就存在的尊老憐幼原則,唐代將其確立并發展。唐代在其刑法原則中確立了老幼廢疾減免刑罰原則,并且極其細致的規定了不同年齡段以及廢疾的級別,這既是一種思想上的進步,也是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法律中的進一步滲透。
其次是對于貴族官僚等級特權的進一步確立,并且在“八議”之外又進行大范圍擴充,其主要目的是籠絡貴族官僚,并且將等級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以便于中央集權統治。
綜上所論,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律是統治階級維護其統治的重要武器,因此中國傳統社會的法律便具有濃重的階級性色彩。
人生如戲,中國法律的發展歷程也如戲劇般精彩。在中國法律四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其歷程可謂是跌宕起伏,最初,它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并逐漸成熟,接著又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倒退,然后是短暫的復興,再接著便是大起大落,直到新中國成立,中國的法律才算又一次走向成熟。但無論如何,中國的傳統法律文化都是華夏文明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文化神壇。
[ 參 考 文 獻 ]
[1]曾憲義,等著.中國法制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范忠信著.中國法律傳統的基本精神[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3]劉新.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兼論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特點與兩重性[J].法律學習與研究,1988(03).
[4]顧珩.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特點[J].法制與社會,2011(34).
[5]魏寧.芻議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特點[J].法制與社會,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