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和
玉環市公證處,浙江 玉環 317600
事件:當事人魏××,由于一起交通事故喪夫傷女,悲慘的遭遇迫使生活陷入困境,因而公證處公證員多次信訪、上訪。玉環市公安局公證程序引入化解信訪積案工作。在玉環市公證處公證員的全程參與下,魏女士在停訪息訴公證材料上簽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從縣公安局信訪科科長手中接過了10000元的司法救助金。
我處2名公證員全程參與其中,并進行拍攝和錄像。開始,魏女士的情緒十分激動,感覺生活無助、人生無望,公證處公證員經過反復作工作,她冷靜后,獲得10000元的司法救助金,黨紀決定不再上訪。我處承辦公證員在審查材料及詢問過程中發現以下案情經過:
當事人魏××,女,一九七〇年×月×日出生,家住浙江省玉環縣海山鄉××路×號,公民身份號碼:4128261970100×××××
2007年10月10日5時多,魏××的丈夫陳××駕駛電動車載女兒××上學,途徑楚門楚柚南路與渭渚路交叉口時,被戴××駕駛的車輛撞擊,陳××當場死亡、女兒陳××受重傷。事后,由于魏××受到強烈刺激,在較長時間內精神恍惚,后送臺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治療,現已痊愈。但女兒陳××還在杭州醫院治療,至今尚未痊愈。家中有陳××老父需要贍養、幼女需要撫養,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無奈之下,魏女士來到縣公安局上訪,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車禍補助。縣公安局籌集了10000元作為司法補助金,以解決其當前生活困難。
了解案件詳細情況后,承辦公證員認為應當對本案進行核實取證才能保證辦案停訪息訴的承諾不再反復。
(一)公證機構對申請公證的事項及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按照有關辦證規則,需要核實或者對其有疑義的,應當進行核實,或者委托異地公證機構代為核實,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依法予以協助。
(二)司法部2006年5月10日第103號令發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公證程序規則》第二十六條規定,公證機構在審查中,對申請公證的事項以及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按照有關辦證規則需要核實或者對其有疑義的,應當進行核實,或者委托異地公證機構代為核實,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依法予以協助。保證公證的真實性,公證性。核實權授權于《公證法》公證處公證員具有核實權。所以,依辦證規則對停訪息訴當事人的承諾進行核實。
《公證程序規則》第二十七條關于手機證據及核實方式作了規定,即公證機構可以采用下列方式,核實公證事項的有關情況以及證明材料:(一)通過詢問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核實;(二)通過詢問證人核實;(三)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了解相關情況或者核實,收集相關書證、物證、視聽資料等證明材料;(四)通過現場勘驗核實;(五)委托專業機構或者專業人員鑒定,檢驗檢測、翻譯。本案中使用的核實取證途徑和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通過和當事人談話筆錄。通過查明當事人與受傷害人的身份,死亡、受傷情況、醫治情況、贍養與撫養、目前的生活境況與信訪上訪情況。
(二)向信訪單位了解、核實相關情況。向公安局了解信訪工作調解小組了解書面承諾息訴罷訪的重要性,即以法律形式固定信訪問題調處化解證據,提高承諾息訴罷訪積案的一個關鍵點。現玉環縣公安局根據魏××家庭經濟困難的實際情況,經請示上級有關部門同意,多方努力籌集資金,原則上同意給予司法救助金壹萬元整,
(三)通過核對書證單證、照片視頻等證據材料。本公證處的2名公證員,先到交警大隊查閱了事故處理紀錄,再到相關醫院走訪了原河南籍的魏女士所居住在海山鄉××村村委會所出具證明的真實性。
(一)與承諾人有關的法律事實的核實取證。
(二)實施司法援助并接受承諾機構的范圍。
(三)與承諾人對具體的補償、賠償協商環節以及息訴罷訪的承諾,即以“一次性補償協議”來達成承諾,簽訂“承諾書”的過程,要進行全程監督、錄像,并做好法律文書的核實工作。
1、嚴格公正程序。公證人員要依據辦證規則,認真核實當事人的死傷及傷害人的家庭關系情況,在處理上,不僅要有意識地明確對涉及補償、賠償的疑難復雜信訪問題納入公證程序,由公證員給當事人分析相關的法律關系,促使大家依法,公證,平等的進行調解,協商,使信訪人對協商內容更加信服。
2、體現公證關懷。一直以來,由于信訪辦理部門相對信訪人,處于強勢地位,如無第三人參與,很難證明信訪人所作的承諾為本人真實意思表示。因此,要根據自愿原則達成協議。公證人員的提問也有一定的程序,比如“你為什么要上訪?”“政府部門是怎么解決的?”“為什么還要繼續上訪”“得到司法救助以后你是不是還要接著上訪?”“這個息訴罷訪協議,是你的真實意思表示么?”問題力求面面俱到,都能得到當事人的詳細回答,并且進行詳細的談話紀錄,錄畢請當事人閱后簽名,當事人如沒有閱讀能力,公證人員要準確明白地讀給當事人聽,而且要做到沒有一字一詞不明。
3、預告廢諾后果。要向承諾人強調,通過公證調解,承諾人魏××表示,承諾得到司法補助金后,了卻此事件,不再上訪,纏訪,否則。將無條件返還給玉環市公安局壹萬元司法救助金,并對無理訪等違法行為愿意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4、落實合法公正。協議達成后,由雙方簽字,再由公證員當場宣讀,從而突出了公安機關和信訪人的平等地位,體現了合法、公正,增加了協議達成過程的嚴肅性和約束力。體現了公證程序對推動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排查化解、提高信訪工作效率有著積極作用。
至此,該承諾停訪息訴“一次性補償協議”的公證圓滿完成,承諾人與被承諾予以司法求助機構負責人均對公證結果表示滿意,雙方的承諾權益也得到了充分保障。
續后:公證參與解決疑難復雜信訪問題的收獲
1、意義所在。將公證程序引入信訪工作,是對有效化解矛盾、提高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終結率的以后總積極探索。
2、介入程度。并不是所有的信訪問題都需要公證。相對來說,類似于涉及補償、賠償的復雜信訪問題,可就具體對補償、賠償的協商環節以及“一次性補償協議”的簽訂過程進行公證。
3、公證公正。根據歷史經驗,類似于涉及補償、賠償等協商環節的信訪,信訪部門在以前的處理中,曾經邀請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者相關政府部門人員作見證人。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歷史見證者”因為工作調動或者其他種種原因無法出面作證,導致一些信訪案件因為當事人的變卦,變得說不明道不清。公證具有中立性和獨立性兩個特點,它的介入,可以使信訪人受法律約束,彰顯公民一體,公平,公證。
回歸法理。在公證參與解決疑難復雜信訪問題時發現,公證員首先參與調解矛盾,公證員可以有效的理清事情原委,幫助當事人減少沖突和經濟損失。公證員的參與可以調解下,事件最終可以合理合法,公證。
[ 參 考 文 獻 ]
[1]艾玲.淺議公證業的社會公信力[J].知識經濟,2008(02).
[2]孟書廣,張迪.公民法治意識形成的機制及啟示[J].人民論壇(總第388期),2013.01.07.
[3]楊業華.馬克思主義環境論及其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意義[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3).
[4]吳蘭團.中職法律課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有效應用[J].法制與社會,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