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爽
東北林業大學文法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我國在《個人獨資企業法》中對企業債務的清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當投資人的企業債務與個人債務共同存在時,卻出現了法律空白,企業債務與個人債務應不應該同時按比例受償,若有先后順序,是企業債務在先還是個人債務在先,以及投資人或雙方資不抵債時債務如何清償,這些問題都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則,加上實踐中司法裁判的現實操作,只規定企業債務的償還方式,會使投資人個人債務的債權人利益保障遭到忽略,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我國應當借鑒并引入英美合伙法中一條著名的衡平法原則,即“雙重優先原則”。
雙重優先原則最先由英國衡平法院法官考伯勛爵于1775年在克勞德案的判決中確立,1898年在美國《聯邦破產法》中首次以法典的形式得到確認。雙重優先原則的具體含義指當合伙企業和合伙人雙方或單方資不抵債時,合伙人個人的債權人優先于合伙企業的債權人從合伙人的個人財產中得到清償,合伙企業的債權人優先于合伙人個人的債權人從合伙財產中得到清償,雙方債務同時得到清償。筆者認為。在個人投資企業中,這一原則的含義應為:當投資人不能同時清償個人債務與企業債務時,個人債權人優先從投資人的個人財產中受償,企業債權人優先從投資人的企業財產中受償。
1.財產與企業財產的相對獨立性
由于個人獨資企業只有一個投資主體,且企業財產歸屬于企業主一人,因此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應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當個人獨資企業的全部財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時,投資人應以其他個人財產予以清償。這說明清償企業債務時,對于投資人的財產適用優先順序,企業財產才是債務清償中的第一位,而投資人的其他個人財產只能作為第二位的“補充性”清償財產。[1]
雖然企業本身對財產沒有所有權,但是投資人的財產和用于企業經營的財產還是有所區別,除了日常經營時財務制度上的不同,在債務清償時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個人獨資企業中,投資人的個人財產和企業財產在本質和應用上具有相對獨立性。[2]
2.債務和企業債務的平等性
債權具有相容性,一個債務人可以承擔若干項債務,擁有若干個債權人,且債權具有平等性,不論時間早晚,不論登記與否,同一個債務人的各個債權人擁有平等受償的權利,對同等性質的債權,法律應當予以平等地保護。但是當投資人的財產不足以同時清償企業債務和個人債務,而雙方債務的債權人同時向投資人提出請求權時,依據我國法律規定,企業的財產,必須用來清償企業債務,不足部分再與個人債務一起按比例從個人其他財產中清償。這樣企業債權人的受償率達到100%,而個人債權人的卻不能得到100%的受償率,顯然個人債權人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害,其承擔的風險比企業債權人大得多,違反了債權的平等性。
但是如果根據“雙重優先原則”,各債權人受償率均為50%,各方債權人得到平等的受償幾率,符合債權的基本原理。
1.經濟基礎
近些年來,中國早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與完善,讓我國的綜合實力加速提升,躋身世界強國。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影響了國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態度,住房貸款、汽車貸款甚至電子產品等的貸款日益增多,個人債務的增多成為社會上常見的現象,企業債務的發生率更是顯而易見。因此,這樣就會容易產生個人債務與企業債務的矛盾,我們應該填補這樣的法律空白。
2.法律與道德基礎
當然,個人獨資企業雙重優先原則的確立也會發生不利于保護一方債權人利益的情形,由于投資人對企業資產享有完全支配權,他可以隨時追加投資,也可以隨時處分企業財產。這樣,如果投資人想損害個人債權人利益,則他可以將個人財產投入企業;相反,他可以將企業財產抽出作為個人財產,而損害企業債權人利益[3]。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屬于濫用權利,違反《民法通則》的第7條規定的禁止權力濫用原則:“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币约啊睹穹倓t》的第8條規定的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边@
說明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擾亂社會秩序,不得違背善良風俗,應當尊重社會公德。因此,針對“雙重優先原則”的缺點,我們有足夠的法律及道德基礎限制權利的濫用。
雙重優先原則以所有債權人的地位平等為核心,個人債務與企業債務的債務人都是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雙方債權人的債權是平等的,但是依據我國現行法律,個人債權人的利益保障卻比企業債權人的利益保障小,使得個人債權人的利益受到損害,而雙重優先原則卻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讓債權真正歸于平等,實現實質公平,個人債權人的利益風險也會降低,維護各方的利益,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發展。
依據現行法律和民法的平等原理,個人債務也可以從企業財產中得到清償,如果個人債務過大,投資人就得動用企業財產清償其個人債務,這樣會間接的損害企業的利益,雖然投資人對企業財產具有所有權,投
資人可以隨便處分,但是如果不加以任何限制,企業的經營風險會越來越大。雙重優先原則更加強調了個人財產與企業財產的相對獨立性,這樣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加強個人獨資企業的市場競爭性,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雙重優先權原則公平合理地維護了企業債權人和個人債權人雙方的利益,使兩者都有均等的機會從企業財產和個人財產中得到清償,它是對投資人無限責任的必要補充,符合利益的衡平和市場經營風險存在的客觀規律,因此,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法應當規定雙重優先原則,以解決當前清償企業債務與個人債務的先后順序不確定、債務清償責任不清的問題。
[ 參 考 文 獻 ]
[1]周金多,吳衛星.個人獨資企業債務清償[J].中外企業家,2017(06):01-02.
[2]趙旭東.商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梁上上.個人獨資企業的幾個法律問題[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3):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