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留珊
留名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云南 曲靖 655000
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離婚財產若干具體意見條例中,17條1款為:“共同生活或共同履行撫養、贍養等義務的債務是共同債務,夫妻離婚時應當清償。”“夫妻共同債務也屬連帶”。規定離婚時夫妻必然償還共同生活所負的一切債務,或者各自擁有財產時應當雙方協議償還,無法協議時,人民法院進行裁判。人民法院在進行夫妻雙方償債額度確定時,法律效力只存于兩人內部之間,無法對抗債權人或債權人或仍有選擇權利的一方進行全部債權的主張。在這里出現兩個推定,一,財產時屬于夫妻個人財產還是共同的這個問題具有爭議性的,權利方具有承擔舉證的責任。如果一方無法進行舉證,那么人民法院就會按照無法查實來算成共同財產處理,這個就是當時的推定范圍。另外一點,條例中的第7條還規定,為了使債權人的權利得到保護,婚姻存續期內,夫妻以個人名義或其中一方對外債務,應算夫妻共同債務看待。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是與當時的特殊社會背景相結合,進行的主觀目的規范,其在于對債權人的利益予以保障,避免一些夫妻間的假離婚、真逃債現象存在。而現在對這個婚姻法二第24條解釋,理論與實務都開始產生質疑,有實務人員總結到,“很多基層法官都根據這條規定把一方所欠都規定為共同債務”,這種簡單的適用方法,常常會讓當事人的另一方不但一分錢的共同財產都得不到,還要背負巨額欠款,合法權益被嚴重損害,這個不利影響是值得重視的。
婚姻法第24條、19條3款以及18條,其實是對共同財產債務推定的一個補充,一些對24條具有形式主義理解的人這樣認為:債權人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一方以個人名人進行全力主張的,按共同債務處理,其實這里的推定規范就是這款條文,一方對個人約定債務能夠舉證的則為反駁抗辯事實,或可以對存續期內的夫妻各自所有財產約定可以進行爭鳴的,一方所負債務,第三人知道約定,則可以按照一方清償方式進行處理。對于上述反駁抗辯事實中任意項,夫妻一方無法舉證的,則按照夫妻雙方應在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債務連帶償還責任進行處理,但我們可以看出,上述共同債務的糾紛力,非舉債方的舉證其實是非常困難的,有些鏡花水月的感覺。很明顯,24條當中的推定范圍解釋方法,身份推定就是夫妻共同債務的推定標準,只要在存續期內,夫妻共同債務就是推定結果。根據24條解釋,在目前審判實踐案例中,只要是案件關乎債權人就夫妻單方舉債進行全力主張,幾乎都是按照24條來判決,幾乎都不用進行甄別。對上述司法解釋機械式套用的后果就是讓夫妻一方增加了與第三方惡意串通的可能性,使夫妻一方權益得不到保護。
對于24條規定的司法解釋,夫妻存續期間一方的所負債務是個人名義,應按共同債務處理,這條規定其實是應當按照外情進行補充的,以便讓夫妻共同債務的推定范圍得到限縮。不是所有在存續期內的夫妻債務都是共同債務,這個推定應當采用更加慎重的態度,不能隨意。如果只是簡單用身份來作為債務的共同范圍推定,那么最終的結果就是造成利用失衡。對于24條的目的性限縮。具體如下:
到底什么是共同債務的適用前提?為此我們需要從立法者的主觀目的考慮,我們縱觀歷年來的婚姻法規會發現,不管是1950.1980還是2001年的婚姻法24、32還是41條相關規定,共同債務的推定都離不開一個“基礎事實”,即債務是否共同生活所致,共同生活也就成為了債務推動中的用途推定標準,夫妻婚姻關系的共同體特點更加被強調起來,調整后的新《婚姻法》就將夫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主的意定債務,如果這部分債務沒有直接用于家庭生活,共同經營花銷的情況下,則不屬于共同債務。這條設計是專門針對已婚者與第三人的侵權之債進行的規定,維護交易安全,管理或交易安全方面的債務除外。因為無償保證不可以帶來等價利益和給付,因而不屬于共同債務范疇,而成為夫妻共同債務的基礎就是只有帶來財產利益才行。那么核心問題來了,誰來進行“夫妻共同生活舉證呢?”,合同法第8條規定,夫妻一方用個人名義進行的舉債,應債權人或債務人本身進行負擔,除非債權人可以證明所享債權時迫于“夫妻共同生活所致”,這個時候,即使沒有夫妻另外一方的簽名,共同債務也可被確認。另外,如果債權人是主張夫妻共同
還款的,那么應包括請求權之原因事實。即借款合同成立、生效、及所借款項用于“共同生活”三部分事實內容。最后,如果夫妻一方舉債人或債權人,都將債務主張為共同時,舉證責任則在兩方一起承擔,也就是說,舉債人和債權人都要進行債務人債務用于共同生活的舉證。
日常家事代理范疇:夫妻雙方互為代理人,但下列除外:1、共有不動產的轉讓;2、數額巨大的家庭共有財產的贈與;3、其他重大事務。“存續期內,一方為了日常生活所借債務,是共同債務。”“范圍是雙方和未成年子女的必要日常開銷,如、醫療服務、日常文化消費,日用品和子女教育等。倘若借款數額較大,且沒有另一方簽名,超出需要不屬于家事代理,不能進行夫妻共同債務的推定。因此,第三人與夫妻一方簽合同應寫明債務用途(如用于某項家庭開支),并夫妻雙方共同簽字,特別是一些商事主體,更應謹慎。
下列情形不可認定為共同債務,應個人清償:1、約定好的夫妻個人債務,逃避目的除外。2、不經同意的一方擅自資助無撫養義務的親朋債務。3、未經同意擅自籌資或經營且沒有將收入用于共同生活。4、其他個人債務:(這一條其實是上幾條的反證)對外債務如果
是經另一方同意,無論該負債目的是資助親朋,還是獨自籌資等,收入用在共同生活上,都屬于共同債務,這就是推定標準。這就構成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合意推定標準。合意推定標準其實就是對日常家事代理的一個補充,對那些不是日常產生的債務劃定一個推定標準,兩者在推定關系上互補。
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不對夫妻共同債務的推定范圍作出合理的法律解釋適用,那么就很有可能會導致夫妻一方出現與債權人惡意串通的行為發生,一些虛假訴訟是會損害到夫妻對方合理利益的,而且,我們也不能用機械方式去理解、對待相對性原理,那樣極有可能會產生債權人因夫妻雙方惡意串通而導致的合法權益受損現象的產生。筆者認為夫妻共同債務問題,應當人性化解決,對于出借人債權保護和配偶中的非舉債方合法財產,應當保持相對平衡狀態。為此本文已在上文中作出淺要敘述,希望對相關人士起到借鑒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劉希平.9億元離婚清單[J].法治周末,2013.8.14.
[2]王春霞.崔郁委員建議修改<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認同“夫債妻還”導致一系列不公正判決[N].中國婦女報,2015.3.7.
[3]夏正芳.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與清償.奚曉明主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第39輯[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