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敏 戴夢瑩 金陳朋 姚鴻志 李 輝
嘉興學院南湖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1
某某高校的一名大二的學生,因感冒引起身體不適去醫院吊水,卻引起心肌炎而離開人世。我們先不探討感冒是否會引起心肌炎,值得探討研究的是為什么醫院的醫務人員沒有意識到感冒會引發心肌炎呢?
作為一名有專業醫學知識的醫務人員會發生這樣的“意外”,是因為醫務人員水平不到位還是有專業水平而因為過失沒有考慮到因為感冒可能會導致心肌炎等嚴重的后果呢?在理論和實踐中,醫療過失是醫療事故賠償責任成立的一項關鍵要件,但由于醫療事故案件的案情紛繁且涉及復雜的醫學專業知識,所以使得在司法實踐和理論界對判斷醫療事故發生的原因比較模糊,到底是醫務人員的過失造成的,還是醫務人員技術水平造成的。這兩者的界限到底該如何劃分?
醫療事故徹底有效的解決,有利于解決醫療事故糾紛,從根本上緩解我國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有利于構建我國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因此,本文試圖研究出一系列衡量造成醫療事故的醫務人員的過失和醫務人員技術水平的標準,拋磚引玉,以期能為我國的法治建設盡綿薄之力。
醫療事故在主觀上只能是出自過失。醫療過失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未能按照當時的醫療水平履行合理的診療義務或者未能履行醫學倫理上要求的合理注意義務,從而引起他人生命、身體損害的行為[1]。醫療事故中的過失有兩種,一種是責任過失,一種是技術過失。責任過失一般可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2]。
疏忽大意的過失,指在發生醫療事故中,根據醫務人員的醫師資格和崗位責任制要求,應當預見到或者可以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對被害人的危害,但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到,致使危害結果的發生。如醫務人員沒有遵守規章制度或者其應當履行的醫師職責,對病危患者拖延或者拒絕醫治;在了解病情時沒有仔細詢問病史或者沒有仔細進行全面檢查等,從而造成了對患者的危害結果。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指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后果,但確信自己可以依靠其自身精湛的技術或者豐富的經驗能夠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以造成判斷上和行為上的失誤,最后導致了危害結果。如醫務人員沒有認真仔細詢問病人的病史、認為不用借助儀器,憑借自己豐富的經驗就能夠判斷病人癥狀等[3]。
責任過失是因為醫務人員在實施具體的醫療行為時沒有充分履行其應盡的注意義務而引起的。注意義務體現在醫務人員要實施醫療活動時是否有違背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簡而言之,如果違反了法律明確的注意義務,則就應推定其有過失。
與責任過失相對應的是技術過失,衛生部發布的“關于《醫療事故處理辦法》若干問題的說明”中所指出,如果因醫療技術水平或者經驗不夠而造成的技術過失,與疏忽大意和過于自信的過失有所區別。在實踐中確有區分的必要。所謂醫療技術事故,指依據醫務人員的相應職稱所對應的醫療技術水平,因其能力不及或經驗不足,在醫療活動中發生失誤,導致嚴重的危害后果??傊夹g過失中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是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的,過失只是由于行為技術方面的原因,即醫務人員的學識、經驗和能力方面的不足或者限制引起的。這些不足不僅體現在注意義務上,也體現在處置能力上。技術過失和責任過失的區別在于過失的原因不同,責任過失在于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等,而技術過失在于行為技術方面的缺陷。也因為這樣,技術過失才有了被寬宥的理由[4]。
從我國處理醫療執業侵權糾紛來看,把技術過失和責任過失區別開來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明確醫務人員所承擔的法律責任。技術過失和責任過失一樣,是構成醫療事故的主觀方面的要件,因過失造成的嚴重后果都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從這一方面來講,技術過失和責任過失并無差別。然而,技術過失是由于行為技術方面的缺陷,其醫務人員并沒有違反法律明確規定,所以技術過失的責任相對于責任過失的責任要輕。責任過失是明顯的違法行為,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作為參考,在實踐中比較好判斷,但是技術過失通常是因為行為技術方面的不足造成的,且涉及的問題
大都是純理論的醫學專業上的知識,所以要判斷技術過失的標準就不是那么簡單。
目前我國學術界對技術過失判斷的標準主要有三種觀點,分別是主觀說、客觀說、主客觀統一說。
主觀說又稱個人標準說,主張應當依據醫務人員的實際水平來判斷其是否能夠預見到危害結果。此觀點雖然根據醫務人員的實際能力來判斷,但這可能讓醫療技術水平高的醫務人員承擔了更大的法律責任或者法律風險,因此對醫療活動的注意義務的要求更高;相反醫療技術水平低的行為人承擔的法律責任越小,對醫療活動的注意義務的要求越低。這樣的判斷標準顯然有失公平。
客觀說也稱社會平均標準說,該觀點認為應當依照一般人的平均水平來判斷醫務人員是否應當承擔因過失造成嚴重后果的法律責任。這里的“一般人平均水平”是指相類似的群體的平均認識水平或技術水平。但是依照本國目前的現實情況,此觀點又存在著經濟發達地域與落后地域、城市與邊遠地區、不同地區同一級別醫療組織的具體差異等[5]。
由于主觀說和客觀說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所以在實踐中具體的醫療糾紛司法審判中,法官往往憑借醫學專家的鑒定意見,將個人標準和社會平均標準相結合,采用主客觀相統一的標準[6],即:如果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了法律明確規定的注意義務,并且根
據自己的醫學知識和經驗能夠預料到,但沒有通過主觀努力避免危害后果的發生,則醫務人員應推定其有技術過失。
醫療事故中,除了判斷以上的責任過失和技術過失外,同時要依據事實判斷醫務人員在對患者進行醫療行為時,還應當考慮到醫療條件、醫療的專門性和醫療地域問題以及醫務人員在情況十分緊迫下所能夠對注意義務的實現程度等因素[7]
醫療事故涉及醫患雙方的利益,而醫療過失的認定是處理醫療事故的關鍵。醫療過失的認定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其中,醫務人員主觀認定標準和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如何衡量這一問題,隨著醫療過失理論的不斷研究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不斷完善,在不久的將來必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 參 考 文 獻 ]
[1]張雪,尹梅.醫療過失認定標準之比較與借鑒[J].學術交流,2013(07):57-60.
[2]沈曙銘.執業醫師維權與自律Ⅱ.醫療糾紛中的技術過失[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5(02):72-73.
[3]艾爾肯.論醫療注意義務[J].法學雜志,2006(06):30-32.
[4]張秦初.論醫療事故中的過失[J].中國衛生法制,1997(01):27-29.
[5]沈曙銘.執業醫師維權與自律Ⅱ.醫療糾紛中的技術過失[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5(02):72-73.
[6]龔塞紅.醫療損害賠償立法研究.第1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67-180.
[7]強美英.論醫療過失的認定[J].法學雜志,2010,31(08):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