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瀝霜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207
個人信息是指伴隨著公民一生的隨入學、地址、工作、年齡等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個人信息具有可變性,公民沒有固定的個人信息。一旦個人信息失效,那么就失去了信息價值,甚至會影響到公權力部門對公民情況的收集,所以應當保持個人信息的準確性。公民個人信息權是公民在自身個人信息的基礎上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排除侵害的權利。
大部分學者都認為人格權包含個人信息權,保護個人信息權首先要規范行政管理行為,以及調整公權力與私權利的關系。我國刑法和民法有著個人信息的個案保護,對個人信息的行政法保護方面的研究較少,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個人信息具有一定的價值,所以當信息管理主體不適當使用個人信息時,就會對個人信息主體造成侵害。此時政府就應當發揮自己的職能,加大管控力度,保護個人正當權益,使得個人信息能夠得到合理利用。當前政府正處于職能轉變的階段,服務型政府的理念更需要政府有效的保護個人信息,預防個人信息被盜用、泄露及不正當使用。
個人信息最大的價值體現在它作為一種社會資源,與公民的生活密切相連,個人信息的濫用可能導致社會秩序混亂,那么會給社會大眾生活、工作帶來困擾。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接到詐騙電話、產品推銷電話,甚至電話對方能清楚的說出你的姓名、年齡、地址,我們的個人信息在無形之中被泄露,行政機關本身有著管控個人信息的職責,所以行政機關在管理個人信息的過程中應當制定有關管理機制和相關法規來規制各主體采集、使用、管理個人信息的行為,限制個人信息的不正當流通,以此降低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2009年2月28日,11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7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對公民個人信息侵犯的處罰,彌補了我國刑事立法層面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空白?!缎谭ā穼€人信息作出的規定僅僅是作為基本法為了彌補沒有個人信息專門法的不足,雖然可以以此來作為懲罰犯罪的依據,但不能解決沒有專門立法的不足。因此,在行政機關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有利于完善法律體系,構建社會主義法治社會。
所謂個人信息的行政法保護,應當以指導行政機關保護個人信息工作的信息管理職責為切入點,以下是對行政保護個人信息的幾點建議。
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機構去監管個人信息,但是為了使個人信息更加安全,行政法的監督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基層政府擔任信息監管機構這一角色,設立信息主管部門對信息采集使用流程進行監督。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意見》中已經做出明確規定,如果行政機關濫用權力或非法收集、使用、處理公民的個人信息,威脅到公民信息的安全,信息主體可以尋找救濟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如可以向同級政府部門提出復議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其次,其他組織收集、使用、處理個人信息時,應當受到行政機關的嚴格監管。
信息處理主體分為行政機關與非行政機關,這兩個主體同時也是侵害個人信息的主體,針對侵害主體不同,制定不同的救濟途徑。首先,受到行政機關侵權時可采取的措施是行政申訴,個人信息權人為維護自身信息安全,應該向縣級以上政府主管部門提出申訴,并在不服處理決定時申請司法救濟;其次,可以提出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可以參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我國頒布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規定,行政機關不答復信息主體要求或者拒絕更改關于信息主體個人信息的申請情況下,或者行政機關公開不應公開的個人信息而損害信息主體正當權益的情況下,信息主體應該依照國內當前法律提起行政訴訟或者行政復議;最后,在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對公民的個人信息權造成侵害時,被侵害人可申請行政賠償。
關于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缺位,使得現實生活中會出現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泄露個人信息或公司企業為了把合法擁有的個人信息用作商業目的。因此,我國應該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進一步規范行政主體或非行政主體在管理個人信息時盡到保管義務,并對侵害個人信息的行為作出一定處罰。
[ 參 考 文 獻 ]
[1]11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7).2009年2月28日通過.
[2]鄭寧.我國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的行政法保護[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7(6):50-54.
[3]卜娟娟.公民隱私權的行政法保護[J].大眾商務(下半月),2010(5):212.
[4]朱一僮.論個人信息的行政立法保護[D].長春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