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馬 瑤
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古往今來,大多數學者以及學生們多重視一些“實用性”比較強的學科,不重視法理學都是這一冷學科。甚至有些學者秉承“法理學無用論”。但實際上,法理學是極具實用性的,它主要是通過分析研究大量的法律實踐解決各式各樣的法律問題。法理學的研究成果極具抽象性、概括性和理論性,并且學科本身還帶有濃厚的哲學性質,是法學中的頂級學科。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法理學在立法、執法、守法和法文化四個方面上有著不同的影響,從而體現了法理學的實踐功能。
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法學界就有學者開始極力撇清法理學與政治學的關系,認為它們之間是沒什么關系的。但實際上,并非如此。正因為法理學的作用,立法者才得以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立法原則,立法者才可以真正地從有利于國家利益的國家角度考慮立法問題。同時,由于法理學高度重視法律技術,這使得法律規范化已基本達到全面普及。由此可見,法理學的作用不僅在于為立法者的立法提供了政治指導,還為國家實現法治社會奠定了基礎。
過去,市場因素一直只處于基礎性地位。但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市場因素的地位飛速上升,現在已處于決定性地位。這就要求政府需要給予市場以相對自由的活動空間。在一定意義上,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為了使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行政,可以高效率地行事辦事,行政部門就必須高度明確法的原則、價值、目的、作用和地位。只有這樣,行政部門才能制定出真正適合我國發展的行政法規、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行政部門的行為主要可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行政機關制定的下位法一定要嚴格符合上位階法律的要求,這不僅可以行政行為合法化,同時還可以避免政府權力擴張;另一方面是在執法時,行政機關的執法必須嚴格做到符合法定時限、符合法律規定,這樣才能政府真正的立足于市場經濟下,可以促使政府可以良好地運行。綜上可知,法理學在為政府職能實現轉變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現如今,中國經濟正處在轉軌階段,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階段,正在一步步地構建法治社會,建立法律秩序和規范法律作用也在不斷加強中。由于重新調整了利益關系,致使各種矛盾一一凸顯出來。與此同時,法理學還在不斷地修改補充使之符合我國當下改革開放需求,構建集科學與完善于一體的學科體系。在中國建設法治社會的歷史進程中,法理學相當于“啟蒙教師”,使人們越來越重視法在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人們開始不斷提高自己的維權意識,從而逐步地改變了他們在面對各種難纏問題的處置方式。在法理學的完善和發展的影響下,人們的守法意識已不再開始最簡單的服從意識,已逐漸上升到現在的價值意識,這在法律觀念上屬于一大歷史進步。
我國文化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但我國法律文化卻遠遠落后于西方法律文明。這關鍵在于我國有著強大影響力的且處于決定性正統地位的儒家文化。對于我國,儒家文化不僅僅嚴重影響了我國法律的發展路線,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民性格,儒家文化的觀點是權大于法,它多追求的是無訴目標,這嚴重影響了我國法律文化的發展。
但在現在,在國與家之間競爭中,文化競爭也是十分重要的,法律文化的對抗也是其核心競爭。因此,我國要想樹立于優秀民族之林,必須大力發展先進的社會主義法律文化。現在的法理學主要研究法的本質、法與人權之間的關系、法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法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等內容。法理學的作用不僅僅只在于更新且豐富了法律文化,還為促進建設法治社會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現在的中國,年輕的法理學學者大幅出現,有關有利于發展法理學的大型學術會議也隨之越來越多,學者與學者之間可以大量地進行熱烈討論和劇烈的思維碰撞,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也隨之油然而生。另外,法理學與部門法之間也有著越來越強烈的交流,其與政治學、社會學、人類學等人文學科也有了些許聯系。這就可以說明了為了順應當今時代的要求,法理學的生命力正處于蒸蒸日上的勁頭。法理學的主要指導方向就是研究中國當下問題,司法界和實務界高度重視關于當下司法改革,人權保障、法治與公平等的研究成果,法理學的研究成果大量被廣泛吸收和采用,對實踐的影響力也在一天天的逐步增加。
[ 參 考 文 獻 ]
[1]朱景文.法理學關鍵問題[M].北京:表日精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3.
[2]季衛東,舒國瀅,徐愛國,桑本謙,陳景輝,聶鑫,馬劍銀.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法理學[J].中國法律評論,201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