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綠色食品質量追溯體系是針對綠色食品質量監督,促進綠色食品營銷的主要手段。這套體系的作用是多重的,其既可以讓企業實現從田間地頭到銷售終端的全流程監管又可以將這些實時信息傳送給消費,使其對購買的綠色食品的所有信息進行甄別,同時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消費狀態又會通過信息平臺回傳給生產者,從而影響生產者的生產決策。監管部門也可以通過對企業提供的云端數據進行隨時監控,提高監管效率和監管準確度。
一套高效的綠色食品質量信息追溯體系的建立要涉及到與食品安全相關聯的各項信息,并要對這些信息進行跟蹤、采集和分析,然后對有效信息進行識別,從而將信息匯總到數據平臺上,進而實現信息的追溯。在收集與綠色食品相關的信息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涉及到的信息數量龐大且種類繁雜。既包括綠色食品種植、飼養管理系統;加工、運輸環節又同時涉及到后期銷售。面對如此巨大的信息處理工作,我們需要的不是傳統的、獨立的數據收集處理終端,而是一個集成、開放的、共享的大數據平臺,以此來實現更便捷、更準確的信息追溯。因為大數據平臺本身的功能集成、接口開放的特性能更好的將與綠色食品質量相關的信息進行留存,真正實現建立綠色食品質量追溯體系的目的和意義。
可以說大數據系統是建立綠色食品質量追溯體系的根基。大數據對數據實現聚合、虛擬管理,優化信息資源配置,有利于實現現實管理中很難突破的跨區域、跨領域監管;減少因行政區管轄和部門職能界定所帶來的地方保護和監管推諉等現象;避免因信息分散重復、溝通阻礙等情形的出現。基于大數據建立的綠色食品質量追溯系統不僅在食品監管方面為監管部門帶來便利開啟了監管的新局面,同時也在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動效果。大數據系統自身的閉合信息循環特性在為消費者提供綠色食品質量信息的同時,還能將收集到的消費者對某一食品相關指標的感受和喜好真實反饋給企業的終端。企業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進而改變綠色食品品質,按照消費者的喜好方向來培育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更細致的消費體驗,真正解決市場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綠色食品發展帶來新契機。
近些年來大數據已經在農業產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并成為推動傳統農業轉型的重要力量。不僅在中國,從世界角度來看大數據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也是十分必要的。世界人口在近些年來的持續增長與糧食供給之間的巨大缺口就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按照傳統農業的生產和技術水平實現這種飛躍是不可能逾越的。這就需要在現有的土地上實現耕作模式和品種選遇上的創新,這期間大數據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
農業中的大數據應用是大數據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農業發展中涉及的數據較為復雜,其需要將多個農業分支行業中的數據進行匯總,從而形成從農業數據采集凝聚成數據源再到數據整理、數據管理以及數據分析和最終的應用。在這樣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中對于農業數據源的收集是開展之后各個環節的基礎,而對數據的管理和分析則承載著農業數據的采集并連接著之后的應用環節。在綠色食品質量追溯體系中會涉及到數字、圖像、視頻等多種數據形式,要想從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就要運用各種數據挖掘工具和技術對大量數據根據具體個性化需求進行篩選、分析,從而實現數據的精準化和個性化,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數據支撐。
農業作為黑龍江省的支柱性產業,大數據的廣泛精準應用可以有效的推動農業健康、有序發展。為達成這一目標黑龍江省農業大數據管理中心于2017年3月成立,這一機構的建立就是為龍江農業發展提供數據服務和支撐。該中心負責統籌全省農業大數據建設運用工作,指導農業大數據信息采集分析、加工存儲、開放共享、產品開發、課題研究和安全管理。建成后的黑龍江省農業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涵蓋現代農業生產服務、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生態農業建設、綠色食品管理、農業科技推廣等15個農業大數據“農業云”和75個精準服務系統覆蓋農業經營主體關注的關鍵領域和重要環節,通過農業信息資源統一共享,避免信息不暢、各類網絡平臺重復建設等問題發生。
其次,農業大數據平臺的建立可以從多方面提升綠色食品質量,讓消費者買的放心吃的安心,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首先從綠色食品品種選育角度而言,
我們可以利用數據信息加強對品種基因數據和營養數據進行細致分析,從而選育質量較優的品種進行種植。在綠色食品種植環節也可以通過對自然地理環境的數據的分析實現精準種植。對作物生長過程中的土壤成分、化肥農藥使用品種和數量、水利灌溉以及病蟲害防治進行實時的監控。
利用對廣泛、精準的氣候因素的掌握能夠為綠色食品生產提供天氣情況預測,對惡劣天氣提前進行預警減少生產損失以及能夠掌握生態環境的變化對作物生長的影響。在綠色食品流通環節中對流通中的采摘收購、儲存加工、包裝運輸等環節的信息進行整合可以為綠色食品倉儲、流通和配送提供優化合理抉擇。若將綠色食品流通信息和消費者購買意愿、習慣信息相結合的話則可以為綠色食品提供準確的一手營銷信息。這些在與綠色食品相關的各個環節應用的數據信息可以從產前、產中、產后實現對綠色食品質量的全程監控。
綠色食品質量追溯體系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這一平臺能夠追溯到綠色食品生產、流通、銷售的全流程。通過全過程信息的掌控從而實現最終的監管。但
在實際情況中,這種全流程監控體系的建立只有大型食品企業才有實力進行,因為其擁有的資金和專業化人才會推動這一活動的展開,而且這種監控系統的建立會反作用于企業的生產銷售終端,從而為其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所以大型企業才愿意為這一系統的建立買單。
現有相關立法中質量追溯的規定過于籠統,所以應從立法層面針對我省現有的《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條例》中的追溯制度進行細化。針對責任主體的職權范圍進行進一步規范,明確在追溯體系中食品生產企業、政府部門各自所應該充當的角色。在界定了角色的基礎上還要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范圍和權責界定范圍。對與綠色食品質量相關的信息要進行硬性的系統、規范的收集。在收集過程中涉及的種類、標準要有強制性的規定,并將這一工作作為綠色食品生產企業準入市場的一個硬性標準,以此來促進企業自身誠信體系的建立。
[ 參 考 文 獻 ]
[1]孫患富,褚金翔,杜克明等.農業大數據管理整個生命周期[J].高科技與產業化,2015(5).
[2]柳平增.農業大數據平臺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以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大數據平臺為例[J].高科技與產業化,2015(5).
[3]李政,陳穎,蔣雁秋.浙江省野三品冶產業結構分析及對策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