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永超
江蘇大學法學院,江蘇 鎮江 212013
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在“互聯網+”推動下的各行各業進軍網絡市場,走在時代前沿,恣肆弄潮,其中衍生了各種電子金融業務,一些網絡借貸業務也不斷向高校延伸。網絡借貸本是時代的選擇,可解決臨時的燃眉,卻與本心漸行漸遠。隨之而來的大學生校園網絡借貸問題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大學生網絡借貸如何利用陷阱套牢學生以及如何規制校園網絡借貸值得探討研究。
大學生校園網絡借貸,簡稱“校園貸”,這一話題成為近年來各方討論的熱點。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學生,校園貸數十萬元,無力償還時走上跳樓自殺的道路。是什么樣的貸款機制,能讓一位高校在校生深陷其中,最后導致了不可彌補的悲劇?對于愈加失控的校園網絡借貸平臺是如何在短期內一步步鎖住大學生的?通過調查研究,進行三步分析如下:
各大金融平臺,通過多方手段招聘校園代理,其中大多為學生干部。大學校園中,除了高校輔導員之外,能夠大量掌握學生信息的人非學生干部莫屬。因此聘用學生干部成為了這些借貸平臺著手業務的第一步。近幾年,行走在校園中時,總會遇到“二維碼”推銷大軍拉住你,以免費贈送小禮物為吸引力來讓你進行平臺注冊,代理者每單可提成幾十元。這樣的兼職機會吸引了無數學生干部深入其中,為“校園貸”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時至今日,校園網絡平臺上“最快3分鐘審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學生證即可辦理”等博人眼球的廣告仍是鋪天蓋地。據調查,在校大學生資金短缺時,會有8.77%的人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絡貸款占其中50%。只要你是在校生,拍攝學生證照片并提交,繳納一定的手續費就能輕松申請信用貸款。這么輕松拿錢的方法,令廣大急需用錢的學生百試不爽。正規的借貸以及正當的用途,無可厚非,但是一旦將自己的個人的無理私欲夾雜進去,便是個無底洞。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回以凝視;當你玩耍于泥沼,泥沼也會將你包裹越陷越深。“校園貸”這種以輕松簡單的開始方式為吸引力,如溫水煮青蛙般,一旦逾期,便開始利滾利,加高溫度,使水沸騰,無處可逃。
新時代的大學生消費觀念往往不太成熟,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響。這些網絡借貸平臺也便利用這些弱點進行大肆宣傳。由于高校中以群體生活為主,學生之間的攀比心理及虛榮心理會有所升級,用將來的錢買現在的奢侈品何樂而不為?于是,各大電商網絡平臺以及校園網絡借貸平臺開始推出“大學生分期購物節”,在“狂歡節”的刺激下,無數學生開始在網絡借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無奈而終。
首先我們要加強大學生的勤儉節約的意識,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其次我們要及時糾正大學生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和錯誤消費等錯誤的消費觀念,學校和家庭應該引導學生樹立合理消費、理性消費、科學消費等正確的消費觀念。最后我們應讓大學生多了解相關法律法規,了解擔保機制以及高利貸等相關法學常識,以免大學生陷入無底困境。
學校作為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其中總是存在這各種各樣的交易風險。就此,校方應做好相關調查,及時予以防范。同時應開設與金融借貸以及理性消費相關的選修課程以及相關講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嚴厲打擊校園設點掃描“二維碼”的攤位,加大監管力度,清掃校園垃圾;抓住本質,為真正需要貸款助學創業的同學,提供專項貸款資金,鼓勵創新創業,資助貧困學生,引導大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消費學習理念,讓大學校園的氛圍純澈透明。
2016年,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由此可以看出,龐大的網絡社會群體,只依靠個人及學校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還需要國家和政法加大立法支持和引導,加大對非法借貸機構的懲處力度,純凈校園網絡借貸市場。
我國的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當代大學生的正確的消費觀念并不穩固,以及社會對大學生的金融教育相對欠缺等多種因素的疊加,造成了許多同學的悲劇。校園貸逐漸成為校園害,使許多學校聞風喪膽,避之不及。然而網絡金融風暴的來臨乃是不可忽視的時代潮流,只有在正確引導的前提下,趨利避害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