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青
(遵義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2)
新時代是十九大報告中對中國發展階段的重要論斷,是中國多方位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之夢的新節點,新時代下,依然充滿機遇和挑戰,充滿內部的矛盾和外部的威脅,新時代的定義不僅是針對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還囊括音樂、藝術等文化層面。新時代是開放包容、競爭發展、協同并進、暗流涌動的時代,聲樂作為中國特色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新時代下多元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打破自身發展的局限,找到一條合適的發展道路,尋到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不僅關系到聲樂藝術自身的發展,還關系到中國音樂文化的發展和復興,而多元化正是聲樂在新時代發展的趨勢和出路所在。
聲樂在中國的發展有著厚實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發展歷程,包含了很多的音樂元素和風格,發展至今,我國的聲樂已然形成一個具有極強包容性的、系統性的融合多種唱法唱技的集合體,它不僅包含我國原生的民族唱法和源于意大利的美聲唱法,還包括世紀八十年代產生的通俗唱法(也稱流行唱法或自然唱法),成為枝繁葉茂的音樂藝術之樹上的璀璨果實,為音樂作品的創作和演唱提供了多元風格的支撐。但是隨著新時代下社會快速發展、多元文化深度融合,民眾越來越注重音樂的唱法唱技,如何打破當前聲樂唱法的既有格局,實現多元化創新發展,成為新時代聲樂發展的一個主題。
自從中國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實現從點到面的多格局開放以來,國外的多元音樂元素就被引入國內,聲樂作為兼具理論和實踐知道作用的歌唱藝術,也融合了國外的音樂唱法技巧,從而形成如今民族唱法、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中國社會步入新時代,意味著音樂藝術和聲樂唱法的發展也步入新時代,“新”的概念是指開放所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聲樂發展在新時代所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兩方面,其一是國內民眾對于音樂唱法的多元需求,其二是國外更加多元唱法的同化威脅。
新時代下,國內民眾在滿足對物質文化需求的基礎上,將會增加對音樂等藝術精神層面的需求,這樣的增加不是簡單的“量”的增長,而是“質”的上升。民眾對于音樂藝術的需求將會更加注重音樂的唱法技巧,而且這種需求具有多元性。同時,更加開放的新時代,國內的聲樂唱法將會面臨更多的來自國外眾多的音樂唱法的影響,從而對我國既成的聲樂發展格局產生威脅。規避解決聲樂所面臨的來自國內外挑戰最好的方法便是實現新時代下聲樂的多元化發展,聲樂的多元化發展,不僅可以對內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對于優質音樂作品的需求,還會利用外來聲樂唱法,促進國內音樂藝術的發展。因此,聲樂多元化的發展。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
合適正確的路徑給予聲樂發展以引導,幫助其突破發展現狀,在新時代實現融合發展、多元創新。本文在此,針對新時代聲樂多元發展路徑作以下探討和分析:
魯迅先生所說的“拿來主義”在新時代更加開放的聲樂發展環境下同樣適用,國外一些優秀的聲樂唱法,我們可以借鑒學習,將其靈魂性的唱法技巧融入到我國的音樂歌唱中,從而豐富我國的聲樂唱法,為更多元風格的音樂作品創作提供支撐,以滿足民眾對于多元聲樂唱法風格的需求,這是新時代聲樂多元發展最重要的路徑。
我國的音樂藝術發展本身就呈現多元的特點,因為我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而且有著悠久的音樂文化歷史,無論是民族的,還是傳統的音樂,都有著豐富的唱法技巧,成為我國聲樂發展潛在的創新動力。所以,面對多元化的挑戰,聲樂發展更應該重視對我國原有的民族聲樂、傳統聲樂的傳承和保護,在此基礎上,以史為典,進行新時代的創新,這是聲樂多元發展最基本的路徑。
聲樂在新時代的發展充滿了機遇和挑戰,無論面對何種境遇,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在新時代、新環境下尋找一個正確的發展路徑,而最正確的路徑便是實現聲樂的多元化發展,這不僅是聲樂滿足國內民眾對多元音樂唱法需求的必要保障,還是面對國外多元音樂唱法風格威脅的重要屏障。本文關于聲樂在新時代下多元發展的思考從屬個人研究觀點,如有不妥之處,望界內學者予以指正。■
[參考文獻]
[1]白晶晶.淺談中國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J].黃河之聲,2017,12.
[2]王占文.“中國聲樂”發展現狀及發展方向探究[J].經貿實踐,2017,07.
[3]田思穎.試論當今中國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J].黃河之聲,2017,05.
[4]崔姝聲.我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的思[J].音樂生活,2017,04.
[5]韓志強.我國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路徑探索[J].知音勵志,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