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青
(遵義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2)
美聲唱法源自意大利,意思是精致、優美的唱法,后在音樂文化交融的過程中傳入我國,受到眾多藝人和公眾的喜愛,而且成為當前國內聲樂教育中發揮基礎性和專業引領性作用的唱法。流行唱法也被稱為自然唱法或通俗唱法,是現在流行音樂中常用的表演手段和唱法技巧,與美聲唱法專業性、高雅性的特點相比,流行唱法是一種接近地氣、通俗化、大眾化的唱法技巧。無論美聲唱法還是流行唱法,都是我國聲樂表演中的基本技巧,它們各具特色,卻在音樂藝術功能上殊途同歸,二者的有機融合,將是聲樂唱法和音樂表現形式的創新。
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雖然表現出不同的音樂藝術效果,滿足了聽眾對于音樂多元視聽風格的需求,但是二者又相統一于聲樂唱法技巧之中,共同成為聲樂唱法中的基礎內容和重要組成部分。美聲唱法為流行唱法提供了扎實的音樂功底支撐,流行唱法為美聲唱法提供了外向型發展路徑的借鑒,兩種聲樂唱法在存同中融合,在求異中發展。
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的異同主要體現在嗓音的運用方面,具體包括喉位、呼吸運用、聲音走向、聲音共鳴、咬字部位和音域等方面的異同。首先,美聲唱法要求喉頭下沉,低部喉嚨打開,使喉器穩定、發音管拉長,從而可以通過喉嚨部分的開、穩實現呼吸的充足,保證在音域上可以上下聲貫通,展衍較快,因此呼吸是美聲唱法的動源,開喉是發出優美聲音關鍵;而流行唱法一般以真聲為主,喉位所處位置普遍偏高,喉嚨幾乎不用打開,所以流行唱法多以胸式呼吸為主,所表現出的音域大都不寬不廣,只有一些流行勁歌的演唱中,音域表現較為寬廣,但是卻表現不出美聲長久、穩定的效果。其次,在聲音走向方面,美聲唱法的聲音從喉室發響后經過喉腔、咽腔,網上通過鼻腔的共鳴腔體后傳送出來,聲音從后向前呈拋物線搬的擲投出來;而流行唱法中的聲音整體靠前,比較平直自然。最后,在咬字和共鳴方面,美聲唱法所追求的是字圓聲柔,音色偏暗,要求聲區統一,混合共鳴,轉換音區不能有痕跡,在共鳴的過程中咬字部位稍微靠后,母音將就“圓”,嘴呈圓形;流行唱法講究字真情切,唇齒音較重,一般以輕唱為主,口腔共鳴較多,在共鳴過程中,母音發音靠前,嘴呈扁平狀。
盡管美聲唱法來自異域,但依然和流行唱法統一與我國的聲樂唱法之中,二者在音樂情感和藝術表現方面各有特色,但是二者雖不同源不同根,但是卻同路同勢,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逐漸融合,成為一種新的音樂演唱方式,為聲樂的發展創新了新的路徑。
近年來,在聲樂藝人的創新之下,“美聲MIX流行唱法”逐漸流行起來。例如,中國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是眾所周知的美聲歌唱家,但是在之前的“江山如此多嬌——中國三大男高音全球巡演”北京站首演中,戴玉強創新的運用美聲唱法演唱《追尋》和《天路》等歌曲,美聲唱法和流行元素的融合,個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因為美聲唱法一直被視為專業的、高雅的聲樂藝術,給普通聽眾以距離感,而流行唱法接近地氣,可以契合普通聽眾的視聽需求,戴玉強運用高雅的美聲唱法演唱普通聽眾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是將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相融合的創新型聲樂唱法,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新鮮感。
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在聲樂系統中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存在可以相互融合的創新點,二者的有機融合,可以適應當前對音樂多元化需求發展的需要,不僅可以促進美聲唱法的外向化發展,還可以使得流行唱法獲得專業的唱技支撐。
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是聲樂唱法的基礎內容,它們二者雖然呈現各不相同的音樂藝術特色和魅力,在很多方面存在著唱法技巧的不同,但是卻有著潛在的統一性。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的融合,契合聲樂唱法多元發展的趨勢,是在當前聲樂唱法基礎上的創新,不僅會促進聲樂藝術整體的發展,還有著較強的社會文化價值。本文關于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在聲樂表演中的異同與融合的探析,從屬個人學術觀點,如有不妥之處,望界內學者予以指正。
[1]高巖.流行唱法與美聲唱法在嗓音與風格方面的異同初探[J].大眾文藝,2017,10.
[2]鄒娟.論美聲技法在流行歌唱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5,03.
[3]盧文利.淺論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演唱特點的相互融合性[D].河北師范大學,2014,05.
[4]楊靜.音樂劇演唱中美聲與流行唱法相融之研究及其教學探討[D].南京藝術學院,2011,01.
[5]陳炎冰.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相融合的演唱特點[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