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菡
(浙江春暉中學,浙江 紹興 312300)
在合唱教學中技巧的教授更加輕松,更易見成效,如何讓學生在合唱中擁有真情實感卻是一件令教學者頭痛的事情。出現這樣的情況,完全是因為大多數學生在學習合唱的時候只是機械的記錄了老師講解的內容,沒有真實地感受到音樂中的情感,對合唱中情感的表達沒有真正的體會。這樣一來,便是把合唱中的情感表達方式強行的扭轉成了技巧的運用,讓合唱缺少了情感的支撐。那么,我們怎么做才能讓學習合唱的學生們感受并完美的演繹其中真實的情感呢?
每一位音樂表演者,都需要準確地理解和把握詞曲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合唱教學中也需要先讓學生們學會感受和理解合唱歌曲中的思想與感情。雖然學生們的合唱情感感悟教學是建立在一定的聲樂理論和技巧基礎之上的,但這并不等于我們要沿用基礎知識的填鴨灌輸方式。事實上,生搬硬套的理論基礎教學方式并不適合用作對合唱情感感悟的教學,讓學生們用心去聆聽,身臨其境的感受音樂的美妙,感悟合唱中的情感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學生們在選擇新的合唱作品時,最佳的選擇也是聆聽,先認真聆聽教學中主要應用的合唱版本。隨后還需要擴大聆聽的范圍,對不同合唱團隊演繹的同一合唱曲目的進行聆聽欣賞,從中體會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其實在學生開口演唱的時候也有聆聽教學的內容,因為每一位學生都需要認真聆聽自己的聲音,在對比中找出差距,找出錯誤,如此才能一步步改進,走向真正的完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了知識需要時常的溫習、練習,學習合唱技巧和情感表達方式以后同樣需要經常的交流、練習,如此才能真正掌握。在教導學生合唱的時候,也需要給學生們提供融會貫通的機會和時間,而這個機會應該放在學生能夠感悟合唱作品的情感以后。在近期社團學習新作品《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首先我們讓學生們大方的說出自己的感受,并與其他一同聆聽合唱作品的同學交流心得。這樣的做法能夠讓學生心中朦朧的情感變得更加清晰明確,還能從交流中獲得更多感悟,從而更加準確的把握住合唱作品中的情感以及情感表達方式。其次,作為老師,我們必須要對學生們的交流活動進行整合和評價,準確的把握學生的交流方向,讓學生們緊緊圍繞著合唱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內容展開交流。對于能夠比較深刻和真實感受到合唱作品情感的學生還要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學生們更加積極的參與情感交流活動。
合唱是一門多聲部的藝術形式,而完美的合唱表演是所有表演者密切配合、情感交融以后所達到的極致狀態。在學生們聆聽合唱作品的時候,在學生們開口演唱的時候,都需要完整的合唱藝術表演氛圍,這樣才能讓學生們更加清晰、真實的感受合唱表演藝術的魅力,才能真正融入到合唱的氣氛之中,更加完美的表達出自己感受到、感悟到的思想與情感。
首先,可以設計更能觸動學生們的內心,能夠讓學生們產生濃厚興趣的教學方案,雖然已經是高中生了,但內心還是和孩子一樣喜歡玩。例如,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感悟合唱藝術的魅力。在欣賞學習剛剛提到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作品時,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音樂。學生們有的用舞蹈動作,有的用朗誦,有的用各種表情……這樣的教學方式給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自由空間,讓孩子們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孩子們可以用肢體、語言、表情等多種方式描述抽象的音樂符號,可以更加投入的感受音樂的律動,展現音樂的韻律,表現真實的情感。
教是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學,經過逐步深入、完美配合的合唱教學以后,還需要讓學生們真正的開口去唱。缺乏實踐的理論永遠無法驗證真假,沒有真實體驗過合唱感覺的合唱教學,只會交出一群“紙上談兵”的學生,所以合唱教學的最后一步一定是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合唱,真正上臺演繹合唱作品。下圖是學生參加中學生文藝匯演時候拍攝地,演唱電影《修女也瘋狂》中的一個作品,那么多次排練中這是最棒的一次,伴隨著熱烈地情緒,夸張地動作,美妙地歌聲,修女瘋狂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不僅僅是一次比賽,更像是一場表演,觀眾的氣氛也被帶動起來……
以上是便是我對合唱中如何有效的調動起學生情感表達的一些想法,這是九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的一些自己的經驗和想法,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目前來說還算是行之有效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學習,繼續探索,爭取在合唱這塊領域上作出一些成績來。讓學生真正做到“因情而合,隨感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