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姣
(運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山西 運城 044000)
經濟進步的局面下學前教育已經是大眾非常關注的教育領域,近年來也是保持著非常好的發展形勢,在理念以及手段上實現不斷革新。聲樂是人們通過演唱來表現音樂的一種藝術形式,聲樂藝術在大眾群體非常受歡迎的一門藝術。在學前教育中聲樂是關鍵性的課程,學生要通過這門課程,可以掌握更多的教學理念和手段。為了適應當下的競爭形勢以及自身發展的需求,諸多的幼兒園對教師提出更高的素質要求,只有綜合能力極強的人才能勝任這些工作。
本身在學前教育的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與幼兒園的實際教學環境是不同的,學生其實沒有對幼兒園進行足夠的了解,在這種局面下聲樂課程其實還是保持在很多年前的一個水準上。這樣就會導致教學手段以及理念還是比較陳舊的,教學內容則是與實際需求不夠匹配、例如一些聲樂課程的教師,將聲樂教學等同于歌唱教學,強化學生在歌唱方面的能力,主要是對一些成人的歌曲進行教授,但是學生需要的并不是這個,幼兒歌曲才是學生需要學習的重點內容。導致學生在日后的實際教學中無法適應工作的需求[1]。
國內的學前教育近年來保持著非常好的發展形勢,聲樂教材卻處于一個比較缺乏的狀態,另學前教育需要學生達到非常高的聲樂水平,一定程度上使讓學生對聲樂方面的學習熱情以及興趣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這種局面下甚至一些學生對幼教這個行業失去了學習的信心。
當下一些學前教育在人才目標上并沒有足夠明確,加上生源也是處于一個低質量的狀態,很多學生在之前并未經過任何聲樂方面的技能訓練以及測試,直接被錄取進來,這樣也是導致學生在聲樂底子是非常薄的原因。
學前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日后成為非常優秀的幼教,好的幼教需要在各方面能力上有所積累和提升,教授的應該是很多幼兒歌曲,也是為了讓幼兒具備一定的歌曲欣賞的能力。教師需要借助這些幼兒歌曲對孩子進行思維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激發,讓幼兒成為各方面更加聰慧的人才。而幼兒歌曲在練習上也是需要科學的發聲訓練[2]。并且需要自然和親切的聲音,這樣才能讓幼兒更好地模仿和接受,在演唱的時候喉嚨要充分打開,氣息要保持流暢,要以口腔共鳴為主要的方式。學生之間多數是沒有經過聲樂方面的訓練,在學習的時候還是要從最基本的發聲開始,逐漸掌握好發聲的方法以及呼吸的技巧。
聲音實際上是語言表達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動聽的聲樂能夠愉悅人的心情,也讓人們的溝通更加和諧順利。聲音傳達的是語言的含義,也是人們表達主觀的手段。幼兒出生起對各類聲音就是非常敏感的,一些不悅的聲樂會讓人反感,幼兒也是會產生不安。親切的聲音則是會讓幼兒格外注意,美好的聲音對幼兒來說會形成聽覺上的一種享受。所以幼教也是要具備非常親和的聲音,在日后與幼兒對話的時候。一方面是將幼兒注意力吸引過來,另一方面也是對幼兒情緒的一種安撫[3]。
與其他的課程有著極大的差別,聲樂教學受到學生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影響,很多時候教學效果會產生于預期之間的差異。一方面是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多數的學生之間其實沒有在聲樂上有所積累和沉淀,學生個人的閱歷以及生理情況不同,這些都是決定學生對聲樂有著不同的理解以及技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學生的優勢和缺點,要熟悉每個學生的聲音條件,找到適合學生的一些訓練手段,讓學生可以揚長避短,將自身的優勢發揮出來,不斷提升對聲樂學習的熱情以及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