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 濟南 250014)
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干凈的愛情”電影《山楂樹之戀》,是由艾米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電影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上世紀70年代初,為了響應毛主席“開門辦學”的號召,全國各個學校都派出師生到農村去學習時,女主人公靜秋和男主人公老三凄美純潔、銘心刻骨的愛情故事。影片中,其唯美、純凈的背景音樂貫穿于整個故事情節,更是給電影平添了一抹純粹、素淡的“味道”。電影音樂在劇情中緩慢鋪開,與故事情節絲絲入扣,使簡單的背景音樂藏于凄美的愛情故事中,這種深刻和憂傷的意境,給觀眾一種不可言說的藝術之美感。
電影藝術,它以視聽的審美形式表現其自身的藝術特點與藝術價值。所謂試聽,就是觀影者眼睛里所看到的畫面以及耳朵里所能聽到的各種各樣的聲音。生活中所謂的“看電影”,實際上就包含了這里所說的“看畫面”與“聽聲音”的概念。電影音樂作為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精神內涵和審美意識,是藝術價值之所在。就個人而言,離開音樂的電影畫面(故事情節)不足以打動觀眾;反正,離開電影畫面(故事情節)的音樂也亦不可稱之為電影音樂。因此,電影與電影音樂是辯證的統一,相互依存、同等重要、不分彼此。電影音樂在為影片情節與人物創作時,往往會受到作品創作的具體情境以及故事情節所渲染情緒的影響。因此,在不同的電影情境下或不同的人物形象中,背景音樂的意境也是大相徑庭的。背景音樂的強弱緩急受到影片情節和畫面的制約和影響,它必須跟著人物的內心活動行走,跟著畫面的情節行走。這就是電影音樂的特殊魅力之處。
配有背景音樂的電影畫面或故事情節,增強了觀眾的即視感。這種畫面感和即視感越強,那么電影的表達力度也就越強。背景音樂的美應該是由“同步性”帶給觀眾的,而這種所謂的“同步性”就是觀眾聽到音樂和看到畫面的同時,產生的審美感受和觀影刺激享受。當畫面和背景音樂同時出現,給觀眾一種視覺沖擊和聽覺沖擊的時候,這就是所謂的即視感。也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所推崇的“不隔”。換句話講,就是即視感越強,觀眾也就越容易跨過理性層面,從而直接受到視覺與聽覺兩種沖擊的感染而感動自己,并與劇中人物故事產生情感共鳴和心理寄托。
電影在為畫面配音樂時,如果這個音樂不能在畫面或人物出現的一瞬間抓住觀眾的心,而是讓觀眾有了些許“停頓”的時間去理性的思考,那么,這個背景音樂也就可以被稱之為是不成功的?!度碎g詞話》中常常提到秦觀,最重要的評價是“以境勝者,莫若秦少游”。意思是說秦觀的詞最有畫面感和即視感。電影《山楂樹之戀》通過清新自然的情節給觀眾創造了“夢似飛花”“愁如細雨”的畫面,緩緩流動的音樂更是調動了觀眾的感性思維,讓觀眾自動建立一種表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聯系。影片“水墨畫”式的優雅素淡之美,制造了電影的朦朧美,而背景音樂又給毫無力量的畫面平添了幾分通透之美。使觀眾感動于人物情節,忘懷于背景音樂,用這種意境渲染的情緒更具有含蓄的穿透力,也更能直擊人心,達到一種“一圖勝千言”的藝術效果。
電影背景音樂與有歌詞的音樂相比,一個是純音樂,一個則是有歌詞,純音樂與之相比,在某種程度上也就創造出了“審美距離”。簡而言之,就是“距離產生美”的意境。越是沒有歌詞,就越是多了一份朦朧的意味,用這種“無為”的方式制造“有為”的意境,使電影故事情節更耐人尋味。再者,觀眾在觀看電影時,大多數都是帶著“有色眼鏡”觀賞的,而這副有色眼鏡也就是由觀眾的主觀情緒形成的。這種距離美使觀眾創造了更多的想象空間,觀眾可以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個人情感寄托于影片人物中,進而在觀影中使觀眾得到情感乃至精神上的盡情釋放。
影片《山楂樹之戀》背景音樂的配樂中,在鋼琴、古箏、小提琴樂器的襯托之下,其素淡純靜、優美感傷的基調,突出了影片靜秋和老三兩人內心深刻的凄美之情。簡單干凈的背景音樂,像是為他們純潔唯美的“革命友誼”慢慢傾訴,為他們的“革命友誼”悄悄流淚,帶給觀眾一種淡淡的憂傷之感。
《樂記》說:“凡音之起,由心生也。”正所謂“情動于中,故形成于聲;聲成文,謂之因”。這就是說電影音樂與故事情節的關系,既音樂與情感的關系:音樂都是由抒發心靈的感受而生,心靈的感受借助音樂的形式而發。影片《山楂樹之戀》中大量使用了中國民族樂器——古箏,演奏也多用簡單的技法,而舍棄炫技的表現,加之小提琴的演奏,背景音樂的從容和柔和,讓觀眾從中汲取了更多的審美感受和情感共鳴。用“無為”的藝術方式創造“有為”的情感體驗,實屬給電影的內涵表達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優美的背景音樂,更是為影片故事情節打造了一個唯美、清素的意境,與影片畫面交相輝映、相輔相成。同時畫面可以進一步解釋音樂,并賦予音樂特定的涵義。與電影結合后的音樂,純音樂的種種不確定性被減弱,音樂成為富有明確性、有所指性的情感表達。
影片《山楂樹之戀》有著凄美靜穆的背景音樂,讓觀眾的五官六感都為之藝術美的境界所觸動、所感懷,從而有一種人影與物聲巧妙融合的藝術美感的效果。影片中“簡而不凡”的背景音樂多次出現,抒情意境處處可見。
靜秋與老三“隔河相抱”這一情景中背景音樂的干凈、清麗,正是表現了久久不愿分開的兩個人真切的感情和無奈的矛盾心理。不盡的想念,難言的情愫,在心靈的最深處,壓抑著……終于在“同床共枕”時,三哥的那句“你活著我就活著,要是你也死了,我就真的死了”。隨即背景音樂悄悄的進入,也是那一刻,靜秋留下了悲傷的眼淚。鋼琴奏出簡單、柔媚的音符,就像是那遙不可及的夢和不盡的等待,好像彼此間的傾訴。他們最懂彼此間的心,卻是愛而不能,想而不能,帶著觀眾一同想象著他們那不可確定的未來。三哥為靜秋留下的眼淚,靜秋滿臉難過的神態,連同音樂一起,營造出了一種希望中摻雜著絕望,絕望里又暗含希望的情緒。后面響起的小提琴的“哭泣”聲,含蓄而愁婉地訴說著,直叫觀眾淚滿雙頰,為三哥的癡心而遺憾,為靜秋的純潔而心酸。
在“騎自行車”這一場景中,輕快的鋼琴和古箏的旋律一改憂郁的特點,更是把靜秋和老三純情陽光的青春氣息展現的恰到好處。這也是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兩人這么“肆無忌憚”的感受生活,感受彼此間那顆最溫軟純粹的心。在清逸的背景音樂烘托之下,觀眾亦能感受到,靜秋對三哥情感的釋放,也能感受到三哥對靜秋的綿綿真情。也是那一刻,他們壓抑著的心終于輕松下來,他們所見的陽光是明媚的,他們感受到的空氣是溫暖的……反映出他們的陽光和青春的活力。也為后面劇情“靜秋媽媽反對兩在一起”的發展做了恰到好處地鋪墊。
影片將靜謐素淡的畫面蘊藏在故事情節中,將純潔的感情蘊藏在憂傷的音樂中。影片中大量使用了中國民族樂器——古箏,在“相思譜離愁”的背景音樂中,故事情節使觀眾的代入感愈加深厚,這種將絲絲柔柔的感情藏于彼此心里,何嘗不是“人間最美夢”?這種表達愛的方式并不是告訴觀眾此時正在“黯銷魂”,而是創造了一個最能傳達“黯銷魂”的意境,直戳觀眾豐富地內心和柔軟地淚點。
藝術在傳播的過程中總是能創造出豐富的文化價值,為大眾提供豐富的精神能量,引領積極的社會導向。電影這一商業化又貼近大眾生活的藝術,更是具有向社會傳遞其內涵宗旨、引領思想文明的作用。電影音樂對于這一作用起了“不言而喻”的作用。在簡單、純凈的背景音樂烘托下,電影《山楂樹之戀》不僅頌揚了生命,更是頌揚了生命中純潔唯美的愛情。影片背景音樂既不大加渲染也不過分炫技,而是淡淡地流淌進人們的心里,實可謂是一種極為高級的藝術表現形式。
這部經典的作品對于現代社會的年輕人在認識愛情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導向作用,是對純真愛情的真切呼喚。讓當代人正確的認識愛情和婚姻,不為世俗追逐,更不為金錢所迷惑。影片中三哥把世間最溫暖、最純真的情感給了靜秋,他把兩個人最美好的記憶、純粹的愛情和感人的回憶都完完整整的留給了靜秋。老三的那句“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也不能等到你25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卻成了靜秋和老三的“一生一世”。影片亦是將老三這種難得的道德情懷展現的淋漓盡致。如此干凈的愛情,如此簡單真實的心靈,與當今浮躁“快餐式”的愛情形成了鮮明對比;簡單純凈又耐人回味的背景音樂也與當下“走馬看燈”式的音樂形成明顯對照。
影片豐富的精神價值、文化理想的價值以及社會人文精神的導向更是對崇高人性的呼喚。那份純真干凈的愛情被永遠的烙印在心靈的最深處,使大眾在影片中汲取了正面的精神力量。影片宣揚的是一種根植于內心深處的善良和美好,由此樹立了純真善良的價值觀念。影片《山楂加強教育審美意識教育,讓即興彈鋼琴播放和歌曲播放成為創造美和表達美的教程。
即興伴奏和歌曲演奏是理論與實踐的產物,與實踐密切相關的技能技能課程是基本的音樂理論,視唱練耳,音響,音樂形式分析,作曲,聲樂,鋼琴等。這些課程理論仍然需要文字學習,藝術,舞蹈,體育等配合學習。幼師課程在學習音樂和視唱練耳方面,第一年是基本聲樂,基礎鋼琴,文學,舞蹈,運動等,在這一年的第一個學期,鋼琴課程會繼續開。第二學年第二學期的鋼琴,在課程結束時,鋼琴即興演奏和歌曲演奏開始,(僅限本學期課程),班級(每班50-60人)每周授課2次,在上課期間本學期共有34節課,聲,音樂分析和創作理論不會開始上課。在更高學年要求學生掌握更全面的理論,關于知識,必須掌握一定的鋼琴演奏技巧,鋼琴演奏,即興演奏,演奏,唱歌的技巧,必須具有快速準確的視覺和頻譜播放能力,能夠靈活地聆聽和響應。在課堂上,必須引導學生共同完成音樂作品的解讀和創作,體驗學習音樂情緒,思想內容,藝術形象,表演等。良好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傳統的教學學習很難完成高質量的教學任務,這個教學情況迫使教師不斷探索高水平的實踐工作、高效的教學方法和科學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的工作能力。在專業課程的第三年,則基本結束課程,進入畢業實習階段。
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即興伴奏創作的科學教學模式和歌唱的教學質量,幼兒教育即興伴奏和歌曲演奏在教學中要突破傳統教學,往往只強調教師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參與自學,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阻礙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發展,不能適應當今社會對學校教學的需求。教師根據人才培養計劃進行教學,基于教學計劃設計方案,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結構,進行水平階梯教學,采用模塊式教學法,解釋,練習,分析,小組討論,歸納,欣賞,演示等教學方法輔以有針對性的模塊教學,指導學生輕松掌握即興伴奏和歌曲,理論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結合教學手段,能夠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與藝術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綜合實力和全面的音樂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