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章
(遵義師范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6)
我國教育學家傅道春曾經說過,提問是一項能夠激發學生心智活動的一種教育方式。通過激發學生的心智活動,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集中精神。同時,通過有效的提問,還能夠增進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讓老師在學生眼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是平易近人的好朋友。
在我國的教育中,在課堂上一般都是以老師為主角,在整整一節課中,通常就是老師一個人在講課,而學生在被動地聽課。有些時候,整整一堂課都是老師自己一個人在講,對于那些耐心認真的學生還好,但是對于那些對本門課程沒有興趣的學生,往往就會在這種課堂上打起瞌睡,或者開小差,玩手機等等。如果老師能夠進行有效、生動有趣的提問,能夠很好地將死氣沉沉的課堂活躍起來,這樣一來,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課堂之中了。
在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最常見的方式,是為數不多的提問,畢竟在課堂上是有紀律的,不能夠隨便說話,如果要進行交流,那么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提問了。通過對學生的提問,老師能夠充分地了解到學生對于這節課的了解程度,學生是否對課堂上所說的內容有疑問,老師都可以通過在提問中獲得答案。有效的課堂提問,還能夠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提問之中來,讓本來是靜態的課堂,變成了動態的教室。
在課堂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因為剛剛從休息中進入課室,很多學生的心都不在課堂上,人雖然在教室,但是心卻還在各種游戲中。這時候,老師通過了有效的提問,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地拉回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同時提問應該以貼近生活實際,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又與課堂內容相結合的問題為主[1]。
對于課堂的問題提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封閉式的問題。封閉式的問題常常見于一些理論知識的提問,這種提問具有指向性、客觀性,不帶有主觀意愿,一般只有一個答案。在傳統的課堂提問中,一般以封閉式的提問為主。但是封閉式的提問比較枯燥無味,過度地進行封閉式提問容易讓學生出現負面情緒。通過開放式提問能夠很好地活躍課堂氛圍,所謂的開放式提問就是問題沒有唯一的答案,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主觀看法來為問題作出不同的解答。
據調查,在我國的學前教育鋼琴課中的提問方式大多數都是采取老師提問,學生作答的提問方式。這種方式有利于老師對學生的掌握程度進行了解,但是在提問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到提問的技巧。老師提問學生作答的方式最好應該用封閉式結合開放式提問的方式來進行問答。通過開放式的提問,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活躍課堂氛圍。
這種方式在我國的學前教育鋼琴課中已經被用到,但是能夠這樣做的老師并不多。通過讓學生來提問,而老師來回答這種方法,能夠讓學生提出自己心中的各種對課程不了解的疑問。通過讓學生主動提出疑問,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2]。
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提問,相互作答,從本質上來說,不但解決了提問者的疑問,還提高了回答者的學習能力,加深了回答者的課堂學習,這無疑是一種非常好的提問方式。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形成小組,互相提問,互相回答,這是一種共同學習的好方法。
提問的過程是一個對提問者自己考驗的過程,提問的時候提問者需要先對問題進行設想,然后再通過語言組織,最后表達出來。提問的時候一定要主題明確,如果問題的主題不明確,很容易造成回答者理解上的誤差。
學前教育鋼琴課是一門循序漸進的課程,不是一門通俗易懂、一蹴而就的課程。課程中會涉及到各種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所以老師在提問的時候應該由淺入深,先提出簡單的問題,然后再引出專業性的問題[3]。
雖然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但是過度的提問會引起學生的負面情緒,而且過度的提問還會占據大量的教學時間,反而適得其反。
有部分學生是不愿意過于被提問的,對于這類學生,老師最好以課后引導的方式來進行,如果強行在課堂上提問,反而引起氣氛上的尷尬。
作為一名稱職的學前教育鋼琴課的老師,了解和掌握提問的技巧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學前教育鋼琴課如果能夠很好地運用各種提問的技巧,一定能夠在教學任務中起到更好的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