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
(懷化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0)
對于一名合格的聲樂表演者而言,其專業素養能力與其在聲樂表演時的狀態有著直接關系。然而,很多聲樂學生在進行聲樂表演時,會出現緊張、焦慮的現象,這會對他們的聲樂作品表演效果產生關鍵影響,因此做好對聲樂表演中緊張與焦慮現象的研究探討至關重要。
在聲樂表演過程中,出現緊張和焦慮的現象,是聲樂表演者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直接表現。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緊張、焦慮作為人的一種情緒表達,其是因為恐懼兒產生的,這種恐懼來源于本體對未知的恐懼。對于聲樂表演來說,表演者之所以出現緊張和焦慮情緒,說到底是他們對于聲樂表演存在恐懼,這種恐懼包括對于自己能否完成演唱的懷疑,以及對于他人目光意思的未知。對于聲樂學生來說,所有人都會在聲樂表演時產生緊張感,只不過是緊張程度和自我調節能力有所差異而已。通常情況下,學生在聲樂表演中的緊張與焦慮現象會隨著專業水平的提升而逐漸減弱,但也有部分學生內心薄弱,始終無法走出聲樂表演時的緊張情緒,為此教師必須要做好對學生在此方面的引導,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對于作品的理解不夠也是聲樂表演中出現緊張與焦慮現象的重要原因。一名合格的聲樂表演者,其在上臺表演時對于所表演的作品必定是足夠了解且有著自己獨到認識的,基于這種認識,同一聲樂作品才會在不同表演者口中展現出不同的藝術美感。對于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專業素養不足,因此在對聲樂作品的理解方面,他們存在很多不足,這種不足導致他們在進行表演時,會出現自信心不足,自我懷疑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外在表現就是緊張與焦慮。除此之外,許多學生因為心智尚未成熟,因此他們更傾向于學唱,而忽視了對聲樂作品的內在理解,這也會讓他們在進行聲樂表演時出現緊張和焦慮。
聲樂表演經驗不足也是導致聲樂表演者出現緊張和焦慮情緒的重要原因。從聲樂藝術角度來看,懂聲樂的人不一定會唱,但會唱的人一定懂聲樂,這是聲樂表演在經驗上對于表演者的一種回饋。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因為缺乏舞臺表演經驗,而導致自己缺乏自信,這使得他們在進行聲樂表演時會出現強烈的緊張感和焦慮感,而且這種緊張感的程度會根據觀眾的人數、演唱者是否認識也有直接聯系。相比之下,觀眾人數多會比觀眾人數少時帶來的緊張感更強,觀眾都是陌生人比觀眾都是熟人帶來的緊張感更強。因為聲樂表演經驗不足而導致的緊張、焦慮感,會隨著學生聲樂表演次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小,這是人基于經驗的自我肯定與提升,所以因為此方面而導致的緊張與焦慮現象并不值得我們擔心。
想要緩解學生在聲樂表演過程中的緊張與焦慮現象,教師就必須要做好對他們的心理教育與指導。為此,教師需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來分享自己在聲樂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坎坷”,以此來建立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情感互通,讓學生認識到原來老師也會在表演前緊張,老師在學習聲樂時也和我們一樣焦慮,原來緊張和焦慮只是暫時的等等。在潛移默化中給予學生一種引導,讓他們認識到緊張與焦慮是大眾心理的必然表現,并非是自己的心理問題。同時,了解到緊張與焦慮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會隨著自己專業水平的提升而有所改變,以此來幫助學生放下心理負擔,舒緩他們的心理壓力。
提升作品的理解程度是幫助學生消除表演緊張感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對聲樂作品的分析,來提高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程度。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適當的提出一些問題,來讓學生進行回答,以此來強化他們對于音樂作品的認知和理解,例如在進行歌曲《一千個傷心的理由》賞析時,教師就可以提出副歌結尾句的處理到底是高音好還是低音好,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之后在分別分析兩種處理方式在情感表達上的差別,由此來提升學生對于聲樂作品的理解和認知程度,進而樹立起他們在進行聲樂表演時的自信心,環節他們的緊張與焦慮感。
增加聲樂表演經驗也是幫助學生消除內心緊張感和焦慮感的重要措施。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多讓學生進行聲樂表演,以此來積累他們的聲樂表演經驗。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內外的聲樂比賽或演出,讓學生真正的走上舞臺,去面對臺下的觀眾來完成聲樂表演,以此來幫助他們積累聲樂表演經驗,從而實現對他們緊張與焦慮現象的緩解。
綜上所述,做好對聲樂表演中緊張與焦慮現象的研究,能夠幫助表演者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為自己聲樂藝術造詣的提升打下基礎。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學生由于年齡、心理素質、專業水平、舞臺經驗等方面的影響,不可避免的會在聲樂表演初期出現緊張和焦慮情況,這是絕大部分聲樂初學者所必須要經歷的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做好對他們的專業指導和心理教育,幫助他們戰勝自己內心當中的恐懼,從而真正的站到舞臺上去演唱聲樂作品,去表現自己,讓他們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聲樂表演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