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銘
(西安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
抒情男中音聲音訓練初期,通常會產生聲音僵硬、壓喉的問題。我們在平時經常會聽一些國外男中音的演唱,特別是俄羅斯男中音,但是我們模仿他們的聲音是非但無法達到那種沉重、厚重的效果,反而會感覺喉嚨疼痛干啞的。其原因在于俄羅斯人身體素質與我們不同,他們的身體軀干比我們要高大,腔體相對較大,后腦勺突出,因此發出那樣的聲音是自然而然的。而我們盡管身體不如他們那般高大,但是我們也有屬于我們自己的漂亮的音色、音區。如何在演唱的時候充分發揮自身的特征,發出最為舒服的聲音,而不是故意的擠卡以及壓喉是需要我們研究的一個課題。
德奧藝術歌曲對于聲音有著相對較高的要求。很多男中音在演唱歌劇選段的時候,會將聲音做大,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對的。德奧藝術歌曲對于聲音有著嚴格的掌控,它會相對少的使用聲與氣之間的聯系,保證二者之間的平衡;與此同時,在平時演唱的時候,部分學生沒有泛音,其原因在于學生喉頭位置相對較高,口腔后面的空間較小,從而導致了缺少充分的空間產生泛音的震動。因此,需要穩定與放松喉頭,使得口腔能夠保持一定的空間,聲音從上到下通透,然后再往前送,呈現出拋弧線狀的聲音傳播狀態。這些都要求聲與氣以及口咽腔喉咽腔機能之間的協調關系,取決于自然的聲帶動作以及正確的呼吸方法,同時也取決于人體健康程度。德奧藝術歌曲當中,要求演唱者能夠嚴格的掌控聲音。在我們經常演唱詠嘆調以后,就會情不自禁的做大聲音,可是藝術歌曲更加要求自然,要收放自如,這也就是奧德藝術歌曲能夠提升演唱者聲音控制能力的重要原因。
在氣息和聲音相互協調之后,需要解決的是聲音和語言之間的平衡,只有聲音而沒有語言稱不上是聲樂藝術,語言當中能夠準確的咬字對于歌唱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假如在唱某個外國歌曲的時候,語言不過關,即便是具備再好的聲音技巧也是徒勞。德奧藝術歌曲對語言有著更為嚴格要求,在這些德奧利德當中,歌詞、鋼琴伴奏以及音之間都恰到好處的進行了銜接,假如語言咬字不準,就無法準確的表達出作者的意圖。中國人演唱德國歌曲,最難過的就是語言關,但是語言是演唱一首外國歌曲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因為我國漢語發音結構同外國的字母發音結構完全不同,所以在演唱的時候發音的問題總是困擾著很多演唱者,嚴格要求德奧藝術歌曲演唱者的發音,有助于更好的表達歌曲的深層次含義。
聲音的模仿是初學者欣賞以及演唱作品的初始階段,因為他們不熟悉作品的內涵以及風格,無法準確的把握演唱的方法,基本也就局限在對聲音的感知上,欣賞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反應更多的集中在情感范疇。所以,此時聲樂教學更多的是構建在學生對聲音概念有正確認知的階段,此時要多給學生推薦一些古典藝術歌曲,由于這些作品不管是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看都具有一定的內涵,風格優雅、語言精致,一般需要使用帶有控制的聲音來體現音樂,這是美聲唱法對于聲音的要求,同時也為學生構建正確聲音概念打下扎實基礎。從技術層面看,因為作品本身的音域不夠寬廣,通常不具備太大的難度,同時對于音量也沒有太高的要求,很多初學者就可以學習。總體來看,德奧藝術音樂是初學者練習美聲唱法不可或缺的必唱曲目。
在學習者積累了一定的感性印象以及聲樂作品的時候,開始進入到中級階段,此時演唱者通過發揮想象能力,可以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聲樂演唱當中,同時也可以加深對于作品的理解。事實上不同的演唱者對同一個作品的情感認知以及體驗存在著差異性,其原因在于每個人的生活閱歷以及生活環境不同,所以在感情體驗的形式,內容等方面也會不同。因此,每個演唱者在演唱音樂作品的時候,通常會有不同的認識與體驗,對于作品情感內涵也會產生和他人理解不同的內容。德奧藝術音樂當中都蘊含了極為豐富的情感,演唱者在演唱的時候可以充分感受作曲者的情感寄托,并融入自身的理解,從而對歌曲進行更加有個性化的演繹。
德奧藝術音樂不管是從演唱技巧還是從演唱風格上看,都極富內涵。其要求演唱者聲音柔和,氣息流暢,多為控制輕柔半聲技法來進行演唱。這對于抒情男中音練聲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可以解決抒情男中音假大空的唱法。在抒情男中音產生了擠卡問題的時候,就能夠利用德奧藝術音樂來消除這一毛病,其對于聲樂教學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