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娜
(蘭州石化公司幼教中心藍馨幼兒園,甘肅 蘭州 730060)
幼兒音樂教學培養目標分為多個層次,幼兒園大班音樂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幼兒集中注意傾聽和欣賞音樂的習慣;能通過仿編、表演動作,理解、記憶歌詞;在音樂活動中,能有節奏地進行律動表演。以達到培養幼兒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現能力的總體目標,讓幼兒異想天開,幻想未來,創造未來。作為一名大班幼兒教師,對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育目標的理解,我認為幼兒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感受力和表現力,也了解了音樂教育不僅是目的,還是手段,它能促進孩子全面的發展。音樂教育要注重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教給幼兒簡單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并發揮音樂教育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作用。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尤為重要,我認為可選用多種幼兒教材中常用的樂曲、歌曲等實例,同時還可以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擴充,比如學齡前兒童最易于接受的文藝形式——動畫片及其中的音樂。從以上實例中的旋律、詞曲的關系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并且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一起來表現,其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并且直接和教學效果成正比。本文將會運用實例針對以上教學過程中的方法問題進行闡述。
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熟練地把握各類教學方法的特性,用容易引起兒童學習興趣的方式引出教學主題。能夠綜合地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各種要素,合理地選擇適宜學齡前兒童的教學方法并能進行優化組合。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教學的實際,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
其次,無論選擇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要以對學齡前兒童的啟發式教學思想作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另外,教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必須充分關注兒童的參與性。比如說:在特別設計的游戲情境中,教師用自己的歌聲指揮和配合兒童的游戲活動,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步要求或鼓勵兒童參加演唱歌曲中的個別詞句。
兒童歌曲《小星星》選自《成年人簡易鋼琴教程》中的《C大調變奏曲》,這首鋼琴曲是莫扎特于1778年根據法國歌曲《媽媽我要告訴你》(Ah,vousdirai-je,Maman)而創作的。音樂主題出自一首古老的歐洲民謠,后經過藝術家加填詞,在多個國家廣為流傳,成為了人們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兒童歌曲作品。歌曲的主題簡潔明快,親切而真誠。
歌曲是有旋律、有歌詞、能用嗓音表現出來的一種音樂藝術形式。在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中,歌曲占的比重最大。適合兒童演唱的歌曲很多,可以是成人專門為兒童創作的歌曲,還可以是傳統的童謠以及由兒童們自己創作或即興創作的歌謠,當然,一些國外有名的兒童歌曲也應在其列。
1.歌曲的結構分析
歌曲《小星星》的曲式結構為“一部曲式”。由單樂段構成,樂段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三個樂句。
2.旋律發展方法的分析
整首歌曲為C大調,旋律簡介明快,親切而真誠。旋律發展方法為典型的三句式“起、開、合”。主題樂句“起”句中包含的節奏型以四分音符為主,在兩個樂節處用二分音符首尾,以加強音樂情緒的停滯、積累,并給以兒童在演唱時喚氣的時間。第二句“開”句完全重復“起”句的節奏型,但音高發生變化,以推動音樂的發展。第三句“合”句在旋律寫作上完全重復了“起”句的內容,并始歌曲有完滿的終止感。
3.節奏朗誦
節奏朗誦是一種藝術語言與音樂結合的藝術表演形式,可使學前兒童在歡愉的情緒中加深對語言與節奏的感覺和理解。如:
××××| ×××— | ×××× | ×××— |
一閃一閃 亮晶晶 , 滿天都是 小星星。
1.導入新課,利用班組條件創建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
2.在幼兒學習歌唱之前,首先要欣賞歌曲并以故事引導的方式將授課內容(歌曲)的背景講述給幼兒。
3.在欣賞歌曲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教師能用歌聲和肢體動作大膽表現歌曲,使幼兒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的獲得啟發。
4.通過談話,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歌曲旋律,故事引導幼兒了解歌曲的寧靜而優美、親切而真誠的性質,了解《小星星》,完整傾聽,幫助幼兒了解段落、記憶歌詞,并由教師示范,逐句教授。
5.學習聽辨并唱準歌曲開頭與結尾處細微的區別,體驗音樂的優美意境;通過曲譜、肢體動作感應曲式,用多種適當的方式大膽表現。
[參考文獻]
[1]易鑫.第二語言教學中幼兒漢語課堂教學特點分析[J].云南大學碩士論文,2014.
[2]李季湄.幼兒教育學基礎[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
[3]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