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麗
(濰坊科技學院,山東 壽光 262700)
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社區已經成為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顯著標志。為了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凝聚力、競爭力,還需加快社區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音樂文化一直以來都是社區文化的強大載體,其不僅群眾基礎廣泛,而且形式豐富多樣,因而是發展社區文化的強大助力。但就當前城市社區音樂文化建設而言,普遍存在著政府支持不足、組織機構不完善、資源匱乏、參與度不高等問題,為了促進社區音樂文化的持續發展,還需從多個角度出發,加強職能引導,促進資源整合,促進城市社區音樂文化的建設。
目前,我國城市社區音樂文化建設勢頭迅猛,也已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重視,引導不足。就不少地區政府部門而言,對于社區音樂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宣傳部、文化局、體育局、社區街道辦事處等相關部門之間缺乏協調、配合、引導,致使社區音樂文化建設阻力重重。不僅如此,經費投入力度不足,配套設施不完善,也導致社區音樂文化發展緩慢。
(二)骨干隊伍層次不均衡。對于社區音樂文化而言,其核心是廣大群眾,但縱觀參與者,多數是老年人,中青年人群少之又少。加上缺乏專業音樂人才,致使社區音樂文化活力不足,亟需注入新鮮的血液,提升社區音樂文化整體水平。
(三)組織機構不健全,資源嚴重匱乏。在城市社區音樂文化建設過程中,多數缺乏一個健全、高效的組織機構,致使社區音樂文化的組織、管理機制欠缺,各種類型的音樂團體少之又少,人員流動性極大。加上物質資源等嚴重匾乏,極大地阻礙了社區音樂文化建設的發展進程。
在如今這個城市化發展進程逐步加快的新形勢下,社區音樂文化建設尋求發展路徑,逐步加快發展步伐,實現與時俱進。
對于政府部門而言,一方面,應提升管理意識,認識到社區音樂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并積極引導、推進其發展。建立健全管理機制,確保城市社區音樂文化建設有條不紊地開展。同時,應注重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創建獨立、完善的管理機構,利用居委會這一中樞,加強與群眾的溝通,結合群眾反應情況,就社區音樂文化建設制定完善的目標與發展計劃。另一方面,各部門間應細化職責、通力配合。文化管理部門應將社區音樂文化建設納入自身工作范圍內,同時明確責任人及所屬部門的職責,對社區音樂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業務支持與藝術指導,針對活動中面臨的各種問題,應積極協調、處理。
對于社區音樂文化活動而言,雖然很多群眾都表現的十分積極,但由于缺乏一支骨干隊伍,因而多為自發性、無組織活動,且音樂文化活動持久性、有序性較差。為此,必須加快骨干隊伍的建設,有關管理部門應有計劃地組織群眾開展交流活動,選擇有責任感、有組織能力,同時兼具文藝才干的群眾作為組織者、帶頭人,由其參與到各類活動的管理工作中來。此外,還應積極吸納有才藝的青壯年群眾參與進來,可以成立相應的社區音樂文化社團,吸引有音樂才藝的志愿服務者參與活動,還可以與當地院校合作,吸引藝術專業的學生前來實習、指導,為社區音樂文化的發展和建設注入活力和動力,增進社區居民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強化社區群眾的凝聚力、共心力,從而更好地促進社區各項事業的發展。
鑒于當前多數社區音樂文化組織機構缺乏的情況,應加快創建之,同時,盡快制定相應的組織管理機制,對各類音樂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指導,并為相關成員的行為加以約束,促進社區音樂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有制度可依、有規范可循,從而更好地推進社區音樂文化的良性發展。不僅如此,針對社區音樂文化建設中物質資源匱乏等問題,應注重不斷挖掘、開發和利用有用資源。應注重于社區周邊學校、企事業單位等構建起良好的合作關系,這樣不僅有助于吸引和挖掘高素質音樂人才,還有助于利用其演出場地,有效克服了當前社區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此外,針對不同地區,應充分發掘當地特色音樂資源、地域特色,并將其有效融入社區音樂文化活動中來,賦予社區音樂文化獨特而鮮明的風格,強化社區音樂文化建設對于群眾的影響力、感召力,從而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其中,不斷壯大骨干隊伍。同時,利用社區音樂文化的建設,帶動當地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健康發展。
一言以蔽之,社區音樂文化不僅形式靈活,而且具有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因而已經成為音樂文化傳承、發展的絕佳載體。社區音樂文化不僅有助于普及和傳播大眾音樂,而且能夠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促進社區、乃至社會的安定與團結。因此,在如今這個新形勢下,應加快城市社區音樂文化的建設,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充分發揮城市社區音樂文化的社會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