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蓉
(廣東北江中學,廣東 韶關 512026)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核心素養是人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綜合表現為九大素養,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人文底蘊、審美情趣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學科作用。高中音樂教學要針對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促進學生音樂素養和音樂興趣的培養,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
音樂實踐能力,是學生音樂素養的重點,主要包括音樂表達與表現能力、音樂欣賞與審美能力、音樂創造與想象能力、音樂交流與合作能力。
音樂的表現形式分唱歌與器樂兩大類。根據廣東省教育廳粵教研[1996]6號文《關于加強中小學器樂教學的通知》精神,針對學生的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將器樂納入教學內容,進行器樂教學。并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音樂創造與想象能力,進而促進提高音樂表達與表現能力、音樂欣賞與審美能力、音樂交流與合作能力,逐漸積淀和培養其音樂核心素養,構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三種器樂教學模式。
生活是文學藝術的源泉,當然也是器樂的源泉。為此,每學期我都擠些時間帶領學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從中獲得素材,培養情感,以新穎方式去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熱情和創造活力。如,我在準備為學校民樂團學生排練由彭修文根據劉鐵山、茅源的同名管弦樂曲改編的《瑤族舞曲》時,先帶學生去我市的乳源必背瑤寨去觀光采風,并觀看了當地歌舞團表演的節目。當學生們看到瑤族演員在竹竿上跳起歡快有趣的舞時,大家情不自禁地加入他們之中,一起歡跳。當看到演員穿著瑤族服裝,手拿著民族樂器彈奏著優美的旋律時,學生陶醉了,有些學生不由自主地學著演員的神態在動手彈奏。在夜幕降臨之際,同學們還和瑤族同胞一起圍著篝火旁隨著樂曲歌唱著、歡跳著、旋轉著……氣氛越來越熱烈,感情越來越奔放,情緒高漲,高潮疊起。回校之后,我給民樂團學生《瑤族舞曲》總譜并看錄像,同學們一看錄像,立刻被那歡樂場面和迷人的音樂所吸引、打動,紛紛拿出屬于自己樂器部分的樂譜進行練習,很快就彈拉吹奏出來了。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根據意境進行二度創作。學生回憶起在瑤寨參觀采風的情景和切身體驗,創作靈感一觸即發,所演奏的《瑤族舞曲》充分表現了該曲的思想感情且頗具新意境,效果相當好。我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激發學生音樂創造熱情和創造活力,使學生體驗“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知語)。向著音樂創造之路前進!
從當前高中音樂課程計劃來看,還不可能過多地帶學生深入生活,所以,我按照創造性思維具有獨立性、主動性、多向性、跨越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從欣賞入手。為學生創設刺激創造性思維的情境,培養學生多方向、多角度理解音樂、選配樂器、表現音樂的習慣,以發展思維的獨特性和新穎性。如,上高中音樂欣賞課美國歌曲之王福斯特作詞作曲《故鄉的親人》時,我沒有完全照搬教材,而是要學生為老師伴奏。我先讓同學們感受一下我演唱時的強弱對比、面部表情,思想感情,爾后讓他們用豎笛隨著我的情緒上下起伏、強弱對比來為老師伴奏。這樣,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對《故鄉的親人》已有一些概念。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進一步根據自己的理解思考進行歌詞創作。同學們一下子活躍起來,躍躍欲試。有的思念的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有的思念的是故鄉的一草一木,有的思念的是鄉土人情,有的學生甚至想到已經畢業了的學校與老師。同學們思親思鄉之情油然而生,迅速升華,凝聚在筆端,寫出一首首摯情昂揚的好歌詞。如,“坐在那彎彎曲曲的河邊,無憂無慮,在那里有我的親朋好友,我終日在懷念,離開親人,離開朋友,讓我寂寞,離開我那親愛的故土,使我更加懷念。”
此時,我趁熱打鐵,選出一位同學的歌詞,讓全體同學自己把握這位小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行選器伴奏。有的選豎笛,有的選口琴,有的選電子琴,有的選小提琴,有的選打擊樂,有的選幾種樂器組合。最后,挑選有代表性的幾個(組)進行演唱伴奏表演。充分展示了他們創造性地表現音樂的才能。我經常運用這些對同一音樂主題、同一歌曲,進行多向理解和表現,選擇不同樂器,樂器組合來演奏同一音樂主題、同一歌曲的方法,發展學生發散型思維和聚合型思維,從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想象是人類的一種帶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心理學上把它具體分為創造想象和再創造想象。創造想象,是指在過去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重新改造和組合,創造出新表象的心理活動;再創造想象又稱再現想象,是指按照對已有事物的描述和表現,再創造出這個事物形象的心理活動。音樂教學具有這兩種心理活動,是開發學生想象力的好學科。我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樂器的特殊功能,讓學生展開音樂想象的翅膀,在音樂廣闊的天地里翱翔,豐富想象力。
電子琴是一種具有多功能音樂表現手段的現代樂器,它多音色多節奏,可模仿多種管弦樂器及打擊樂器,對開發學生想象力很有作用。所以,我常用電子琴引導學生欣賞名曲,展開聯想和想象,從而進行再創造和演奏。
例如,在欣賞《長江之歌》時,我就選用電子琴的弦樂及電鋼琴的音色,并用雄壯有力的和弦型及較為抒情的琶音作為伴奏。引導學生在聽老師奏出時而莊嚴雄壯時而抒情婉轉的音調時,展開聯想想象,同學們聯想想象力非常豐富。不僅聯想到了長江的宏偉,奔騰、博大的氣勢,萬里長江的壯麗景色,而且聯想到了祖國的錦繡山河和贊頌祖國的美妙詩句:“江山如此多嬌……”,甚至聯想到了長江大堤上百萬軍民抗洪搶險的英勇奮戰的場面。電子琴演繹的音樂形象表現出豐富、深遠的意義,引發學生深思、遐想,想象力由此而豐富。
有了充沛的激情,有了豐富的想象,進行再創作便有了前提和基礎。
例如,我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古代樂器——編鐘,我就運用了電子琴中的民族音色的特殊功能進行教學。先讓學生感受古代編鐘獨有的特色,然后讓學生自己在電子琴上根據編鐘特有音色,結合古曲《關山月》進行聯想并創作二個樂句的旋律。學生根據自己的聯想,利用電子琴編鐘的民族音色,創造了頗具古曲氣息的樂曲。例:

再由作曲者本人利用電子琴進行演奏,其他同學一起加入進行合奏,同學們很投入,仿佛又回到古代清幽淡雅的時代。這樣的課師生配合默契,很受學生歡迎。
我用這三種模式進行教學,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開發了學生想象力,提高了學生音樂素養、音樂興趣和審美能力。發揮了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人文底蘊、審美情趣等方面的優勢學科作用。現在,每個學生初步掌握了一種樂器。民樂團、豎笛樂隊、電子琴樂隊的節目在各級各類文藝演出(比賽)中深受領導、專家和師生的好評,多次多項獲省、市獎勵。校大型民樂團經過20年的堅持,已成為學校的品牌樂團,先后被評為市、省、國家級優秀社團,并獲獎全國級二項、省級五項、市級十七項。尤為可喜的是,器樂帶動了聲樂,獲得過全國少年兒童新創作歌曲大賽、廣東省中小學文藝調演、全國中小學文藝匯演比賽(錄像選拔賽)等獎項,更有兩名高中學生作詞作曲的歌曲《你要遠走》參加由國家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中央電視臺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少年兒童歌曲卡拉OK電視大賽”,被選為大賽指定演唱作品。同時,促進了自己的成長發展,我參與了韶關市研究性學習《高中音樂高效課堂的研究》、廣東省鄉村音樂教材《廣東漢樂》的編寫;在《廣東教研》發表了論文《運用器樂教學 實施素質教育》,論文《讓高中學生音樂生活充滿樂和美》獲第十二屆中南六省(區)中小學音樂教育協作交流會教育教學論文評比高中組一等獎;先后被評為南粵優秀音樂教師、廣東省優秀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