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 傲,劉柏巖,王富春
(長春中醫藥大學,長春 130117)
網球肘又稱為“肱骨外上髁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1],主要是由于前臂伸肌群在肱骨外上髁附著處的急慢性損傷導致的無菌性炎癥,常引起肱骨外上髁附近明顯的疼痛,嚴重影響患肢的功能活動[2]。祖國醫學認為,網球肘屬“肘勞”“筋痹”的范疇[3],病因主要為前肘部的筋脈長期慢性損傷,遷延日久,氣血阻滯,脈絡不通,不通則痛[4]。本病治療方法很多,包括活血化瘀藥物、針灸、推拿、封閉療法[5]及手術松解治療等,這些療法多數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不同程度存在操作復雜、不良反應大、創傷大、容易復發等問題。其中封閉療法可能出現激素的不良反應[6],尤其不適合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中藥穴位敷貼能夠通過穴位處皮膚吸收來達到舒筋、通絡、止痛的作用。本文從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選穴和用藥規律方面進一步研究歸納,為腧穴配伍及穴位敷貼用藥處方提供理論依據。
1.1 文獻來源 以近現代期刊論文庫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庫、維普全文期刊數據庫為基礎檢索文獻,檢索出符合標準的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臨床文獻59篇。
1.2 文獻檢索策略 以“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穴位敷貼”“穴位貼敷”“穴位敷帖”“穴位帖敷”“腧穴敷貼”“膏”“散”“膏藥”“貼敷”“敷貼”等為關鍵字,檢索出符合條件的腧穴及所用藥物,進行數據預統計。
1.3 文獻納入標準 以穴位敷貼為主要的治療方法;臨床觀察或以人為對象的試驗研究;研究方案科學合理;穴位敷貼的具體藥物和穴位明確。
1.4 文獻排除標準 排除所有的有關敘述性、案例列舉、病例回顧性(專家經驗)、動物實驗、文獻研究、重復發表以及議論性、綜述性、文摘、理論探討、單純試驗研究等文獻;排除沒有固定處方和選穴的文獻;排除研究的方法或診斷、療效評價標準不科學的文獻。
1.5 數據統計及數據規范
1.5.1 統計方法 人工查詢并記錄各現代文獻中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腧穴及藥物,并分類統計腧穴及藥物出現的頻次。
1.5.2 數據的處理及資料提取 對篩選后符合標準的文獻所納入的腧穴及藥物進行分類整理后,將相關資料輸入到 Microsoft Excel 2010電子表格進行保存,對納入的腧穴及藥物進行分析提取,用Microsoft Excel 2010電子表格對腧穴及藥物資料統計分析。
1.5.3 數據的規范化 規范文獻信息,內容包括作者、書名、腧穴名稱(取穴個數、腧穴所在部位、腧穴所
屬經脈等)。錄入時腧穴用詞統一參考《腧穴名稱與定位》[7]。對于文獻中同一味中藥但是采用了不同名稱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8]所載標準予以規范。所有藥物的性味、歸經的確定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進行規范,次則參照《中藥學》[9]所載進行規范。
2.1 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腧穴頻次分析 將近現代文獻中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腧穴按出現頻次進行統計,依據頻次數遞減排序,見表1。
表1 腧穴頻次統計表
2.2 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腧穴所屬經脈分析 將近現代文獻中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腧穴按所屬經脈歸類,統計每條經脈的總穴次,見表2。
表2 腧穴所屬經脈分析統計表
2.3 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腧穴所在部位分析 將近現代文獻中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腧穴按所在部位歸類,其選用腧穴的部位、頻次、選穴個數依據頻次總數遞減排序,見表3。
表3 腧穴所在部位分析統計表
2.4 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腧穴類型分析 將近現代文獻中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腧穴按所屬穴位類型歸類,其選用腧穴的類型、頻次、選穴個數依據頻次總數遞減排序,見表4。
2.5 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用藥頻次分析 將近現代文獻中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所用藥物按出現頻次進行統計,依據頻次數遞減排序,見表5。
表4 腧穴所屬類型統計表
表5 藥物頻次統計表
2.6 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藥物歸經分析 將近現代文獻中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藥物按歸經分類,統計每條經脈的總頻次,見表6。
表6 藥物歸經分析統計表
2.7 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藥物所屬性、味分析 將近現代文獻中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藥物按性、味歸類,其選用藥物的性、味頻次依據頻次總數遞減排序,見表7。
表7 藥物性、味分析統計表
2.8 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藥物類型分析 將近現代文獻中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藥物按藥物類型歸類,其選用藥物的類型、頻次依據頻次總數遞減排序,見表8。
3.1 從腧穴出現的頻次看 經統計發現,59篇文獻中涉及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腧穴共12個,穴位使用頻次在前位的分別為阿是穴、曲池、手三里,其中阿是穴使用出現頻次最高,為59次,占腧穴總數的79.01%。由此可見,阿是穴能夠改善病變局部氣血,是主治經絡病的重要腧穴,更是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的常用穴。3.2 從腧穴所屬的經脈及類型看 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中所選用的腧穴共涉及到5條經脈。根據腧穴所屬經脈分析統計結果顯示,奇穴、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陰肺經、手太陽小腸經所屬腧穴穴次百分比依次為67.05%,26.14%,3.41 %,2.27%,1.14%。由此可以看出,網球肘的治療選穴多屬奇穴和手陽明大腸經穴,其中穴位類型以合穴使用頻次最多,占腧穴總頻次的42.86%。合穴多分布在肘、膝關節附近,體現了腧穴的近治作用。
表8 藥物類型分析統計表
3.3 從腧穴所屬部位看 根據腧穴所在部位分析統計顯示,上肢部的腧穴個數百分比達到100.00%。其中多集中在肘關節附近。由此可見,網球肘選穴呈現出以局部穴位為主的特點。
3.4 從藥物出現的頻次及類型看 經統計發現,59篇文獻中,共涉及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藥物共116味,藥物使用種類繁多,但中藥使用頻次較高的分別為草烏、川烏、白芷、細辛、紅花,分別占藥物出現總頻次的4.58%,3.98%,3.78%,3.59%;從藥物類型來看,藥物類型多歸于祛風寒濕藥和活血療傷藥兩類,治療網球肘的藥物多具有祛寒、除濕、溫經、活絡止痛功能。筆者認為,網球肘的穴位貼敷臨床用藥具有以川烏、草烏為君,細辛、白芷為臣,紅花為佐使的規律,共同發揮祛風止痛、舒筋活血的作用。
3.5 從藥物性味及歸經頻次看 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中所選用的藥物共涉及到12條經脈,包含全部十二正經。根據藥物歸經分析統計結果顯示,其中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藥物頻次百分比依次為27.24%,18.29%,遠高于其他各經。網球肘初期多由肘部外傷或勞損、或外感風寒濕邪致使局部氣血凝滯,絡脈瘀阻而致,若初期網球肘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后期極易合并局部氣血虛弱,血不榮筋,肌肉失于溫煦,筋骨失于濡養而加重癥狀。筆者認為,寒濕之邪侵襲肘部則使局部氣血不通,脈絡瘀阻,不通則痛,發為本病;久而久之,局部氣血虛弱則癥狀逐漸加重,進而轉為慢性疾病。因此,臨床運用藥物多選擇肝經、脾經諸藥以奏柔肝舒筋、補益氣血之效;藥物屬性多為溫平以化寒濕之邪;藥味選擇則取辛之能行能散,以行氣活血,散外感風寒濕邪。
綜上所述,目前臨床上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所選取的穴位以阿是穴最為常見,經絡主要集中在手陽明大腸經、經外奇穴上。藥物主要形成了以川烏、草烏為君,細辛、白芷為臣,紅花為佐使的規律,藥性多呈現溫、平,味多歸辛、苦味的特點。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臨床療效肯定,且安全無不良反應。本文將為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標準化提供參考和借鑒,為腧穴配伍及穴位敷貼用藥處方提供理論依據。同時筆者認為,目前穴位貼敷治療網球肘的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仍不多見,應多進行此類研究,以便于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李智堯,張磊.網球肘研究新進展[J].中國骨傷, 2011,24(11):969-972.
[2]歐陽泠星,郭憲敏,方鑫楷,等.毫火針治療網球肘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 2015, 34(2):161-163.
[3]孫國杰.針灸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
[4]周偉君,張勝,周劍鵬,等.綜合療法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的療效觀察[J].中醫藥導報, 2016, 22(2):84-86.
[5]孫靜,朱敏,夏偉.門診綜合治療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28例[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2012, 20(4):48-49.
[6]沈曙晶.曲安奈德局部注射療法并發癥及其原因分析[J].頸腰痛雜志, 2005, 26(4):290-291.
[7]朱秀平.小針刀合穴位貼敷治療網球肘86例[J].中醫臨床研究, 2015, 7(30):107-108.
[8]侯軍杰,符名赟,李燦楊,等.小針刀合穴位貼敷治療網球肘的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6, 27(13):2506.
[9]范榮偉,楊瀟然,宋紅霞,等.膏藥外敷配合耳穴貼壓治療肱骨外上髁炎58例[J]. 河北中醫, 2008, 26(1):82.
[10]盧建華,李靈峰.針刺結合穴位貼敷治療網球肘[J].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8, 45(8):517-518.
[11]徐寧林.斑雄膏穴位貼敷臨床應用體會[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0, 26(6):897.
[12]蔣建.發泡膏穴位貼敷治療網球肘68例[J].浙江中醫雜志, 2007, 37(8):475.
[13]邱新紅,張樹振,邱新萍,等.自制疼痛貼膏貼敷治療肱骨外上髁炎30例[J]. 中醫雜志, 2012, 53(22):1957.
[14]吳秋敏,王力.外用溫通止痛貼膏治療肱骨外上髁炎30例[J].江西中醫藥, 2015, 46(12):45-46.
[15]沐峰.烏細散貼敷治療網球肘98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5, 32(8):25-26.
[16]楊家貴,段富恩.電針貼敷合用治療肱骨外上髁炎126例[J].中國針灸, 2004, 18(12):64.
[17]朱誠,童剛.止痛膏外敷治療網球肘98例療效觀察[J].中醫外治雜志, 2004, 13(2):4.
[18]宋瑞軍,董莉莉,陳振海,等.中藥熥敷、針刺結合肌內效貼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5, 10(30):15-16.
[19]湯興華,蔡守良,陳淑嬌,等.溫通散穴位帖敷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的臨床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1, 2(31):21.
[20]陳立雄.手法結合瘋傷膏外敷治療肱骨外上髁炎40例[J].中國保健營養:臨床醫學學刊, 2010, 19(12):150-151.
[21]白恩忠.梅花七星針穴位外敷活血止痛膏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經驗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12):237.
[22]王偉杰,錢菊娣.自擬馬錢五香散穴位敷貼治療網球肘208例[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07, 7(3):54.
[23]鄧志堅,徐許新.斑蝥芥尋膏敷貼治療網球肘41例[J].江蘇中醫藥, 2003, 24(2):38-38.
[24]李寶玉.自制筋骨痛消黑膏藥治療網球肘56例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 2014(25):127-128.
[2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腧穴名稱與定位[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6.
[26]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5.
[27]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2.
[28]趙愛泉,孫庭婷,陳建輝,等.炎癥治療機配合前臂伸肌群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訓練治療運動員網球肘的臨床研究 [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 26(10):2277-2278.
[29]劉雪君,張發展,王海東,等.小針刀治療網球肘的臨床療效觀察[J].甘肅醫藥, 2015, 34(4):293-296.
[30]金禹彤,宣麗華.穴位貼敷治療過敏性鼻炎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J].吉林中醫藥, 2015, 35(1):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