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1月22日文章,原題:中國夢 被稱為“中央王國”的中國曾是占統治地位的地區超級大國。但從1839年起,中國開始經歷遭受西方列強擺布的“百年屈辱”。1949年,當共產黨建立新中國后,中共領導人都將重新恢復中國作為世界上“頭號國家”的正當地位視為其終極目標。
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后發表的談話中提出“強國夢”。《華爾街日報》的頭版報道稱,習近平總書記將2049年稱作實現該夢想的日期——新中國成立100周年。如今我們距離2049年僅有31年。中國軍事分析人士劉明福大校在其著述的《中國夢》一書中寫道,中美競爭不是“決斗型”的大戰競爭,也不是“拳擊型”的冷戰競爭,而是“田徑型”的比賽競爭。這也注定將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賽。
當被問及中國是否有意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頭號大國的問題時,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曾回答說:“為什么不呢?中國通過經濟奇跡把一個貧窮的國家轉變成了當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當前這個發展軌道上,中國將在20年后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他們怎么能不渴望成為亞洲第一,繼而成為世界第一呢?……所有政府的對華政策,尤其是中國鄰國(其中包括菲律賓)的對華政策,都需要考慮到這一點。這些政府正在重新調整自己,因為它們知道如果侵犯了中國的核心利益,將承擔一定的后果。”
為實現“中國夢”,中國注重國內發展并積極擴張全球影響力,其“一帶一路”倡議將覆蓋65個國家和全世界70%的人口。在美國正對其國際承諾猶豫不決、放棄其應對氣候變化責任并威脅廢除伊核協議之際,中國在這些議題上的積極作為將加強其全球領導力資歷。鑒于美國領導人擅長以“推文治國”并毫無顧忌地辱罵非洲和海地等黑人國家,若特朗普某天早晨發推文稱“我們為何正向像菲律賓這樣的國家發放這么多旅游簽證?他們中許多人都躲來躲去,甚至有些成為威脅我們安全的恐怖分子”,我想菲律賓人也不會感到驚訝。
在許多觀察人士看來,中國已經贏得中美之間的這場馬拉松賽。歐亞集團總裁伊恩·布雷默近來在《時代》周刊撰文稱,“中國而非美國才是全球經濟的單一最強大主角。”他指出“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體系更完善,甚至有可能比美國模式更具可持續性。”他承認沒有任何政府將擁有制定全球治理體系的國際影響力,“但如果你必須要對一個國家下注,那么精明的下注者或許應將其賭注押在中國而非美國身上。”因此,我們必須為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轉向”中國的舉動點贊。我們不能依賴美國,也不能依賴其正自尋出路以求自保的盟友。▲
(作者雷蒙·法羅蘭,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