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長馬蒂斯開始為期一周的亞洲訪問,但他這次的目的地只有印尼和越南。這是兩個東盟內部的大國,也都是南海國家,在美國《國家戰略安全報告》將中國與俄羅斯同列為“競爭對手”、國防戰略強調正在重回大國競爭時代的時候,估計馬蒂斯這次訪問雅加達與河內,心里惦記的還是中國,他還會不管主人愿意不愿意,盡量把話題往中國上引。
就在上周,美國“霍珀”號導彈驅逐艦剛在南海闖了中國黃巖島的12海里。東盟的南海國家一段時間以來致力于同中國加強合作,華盛頓好像生怕那些國家“安逸久了,忘了糾紛”,要親自出馬再次在這里制造“爭議”,甚至還可以聯想,“霍珀”號闖黃巖島,是為馬蒂斯幾天后的此次出訪“預熱”。
華盛頓如要強化與中國的大國競爭,南海應是它看來最合適的切入點之一。南海有寬闊的水域,能夠施展美國的海軍實力;這里有多個國家同中國的領土糾紛,有利美國來搞“平衡”,做美國擠壓中國的抓手。所以馬蒂斯訪問印尼、越南,國際媒體關注度蠻高的,絕大部分聚焦點都是馬蒂斯將怎么操弄南海話題。
不過美國人不能腦子太熱了,他們對美國在南海的角色和所能發揮的作用不能過度自信,對東盟國家會在多大程度上迎合華盛頓的政策尤其不能做理想主義的暢想。
毫無疑問,多數東盟國家既希望與高速發展的中國加強經濟合作,發展正常的友好關系,又愿意美國保持在這一地區的存在,平衡北京不斷擴大的影響力。在這當中,東盟國家希望自己不僅處在中美兩大國影響力的交匯點,而且力爭保持自己的戰略主動性。它們要同時避免與中美任何一方沖突,以及成為任何一方的附庸。
如果東盟國家徹底倒向中美某一方,它就很可能要承擔成為附庸和與另一方沖突的兩個后果。最典型的是阿基諾三世時期的菲律賓,既與中國沖突,又在美國那里毫無地位。新加坡也一度險些走上類似的路。但是選邊站不符合東盟國家的利益,這點再次得到證明,菲律賓、新加坡都做了恰當的政策調整。
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后,對東盟的熱情比奧巴馬時期低了一度,這強化了該地區很多國家對“死跟”華盛頓有悖它們利益的信念,堅定了它們要為自己利益在中美之間“居中搞平衡”的決心。
如今東盟與中國“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已經開啟,島礁糾紛受到抑制,不讓那些糾紛影響域內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成為廣泛共識。這種時候決不會有哪個東盟國家傻到接受美國的慫恿,跳出來與中國對抗,充當美國與中國開展戰略博弈的工具。
對東盟國家來說,與美國保持良好關系或許比多增加一分同中國的友好關系更劃算,但是,避免與中國沖突更要比從美國那里多得一點好處重要。中國的實力迅速壯大,東盟對此的感受尤其明顯。南海已經不是由美國一家獨大主導的時代。
無論華盛頓與東盟國家有什么樣的紙面協議,這里不會有對它“死忠”,為了它寧肯與中國迎頭相撞的盟友。如果華盛頓鐵了心要在南海向中國發難,那么它將是這片水域上孤獨的“戰略海盜”。為了給自己壯聲勢,它只能綁架幾個域外的船員,以此聲稱自己代表“普世的正義”。
中國在面對美方的南海挑釁時一直保持克制,但這種克制不會沒有限度。如果美方反復刺激,中國遲早會將南海島礁軍事化,屆時華盛頓不會有有效的反制措施,它將顏面盡失。
希望馬蒂斯防長帶著現實主義的態度訪問印尼和越南,理性回應本地區和平與繁榮的愿望,避免逆勢而為。▲
環球時報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