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蘭蘭
國內二孩政策完全放開后,朋友們見面的問候語都改成了“你還生老二嗎?”
有些朋友趁熱打鐵,追生了老二;而有的則感慨,“心有余而力不足?。○B一個都管不過來,哪里還有精力生老二???”蘭蘭媽也是一倆娃媽,在當了倆娃媽之后,我才越來越覺得,生孩子不難,養孩子卻不易,要養好兩個孩子可真就是難上加難了。我身邊也有不少朋友問我,生了老二以后有什么變化?我只能回答她們“累并快樂著。”
美國沒有計劃生育政策,身邊很多美國朋友大多都有兩個甚至三個孩子。我的好朋友Susan就是一個三個孩子的媽媽。我曾經在生了二寶以后向她感嘆,倆娃已經讓我精疲力盡了,你怎么還有勇氣生老三啊?
她半開玩笑地對我說,“生三個才是為人類的人口正增長做出貢獻??!”我一邊打趣她太有“人類使命感”,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佩服她在沒有老人幫忙的情況下,能夠把三個孩子都養育得那么好。susan不僅是三個孩子的媽媽,還有一份全職的工作,先生是律師,工作也非常的忙碌。但是每次看到她和她的孩子們的時候,我不僅感慨,她真是個超人媽媽!
她的“超能量”不僅來自她有一套科學的育兒方法,更來自于她可以適當地借助“外力”來讓自己的生活井然有序。和SUSan認識很多年了,我常常邀請她和她三個孩子到家里做客。三個孩子都很有禮貌,進門會自己把鞋子脫掉放在門口,并且會向大人問好。在要玩我兒子玩具的時候,會先征求我兒子或我的同意。當我拿出好吃的給他們,會很有禮貌地說“謝謝”。而且最讓我吃驚的是每次在快要離開之前,三個孩子都會非常自覺地把玩過的所有玩具都整理好,物歸原處。我很好奇,是什么樣神奇的方式讓Susan能夠輕松搞定三娃呢?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最小的Tom第一次到我們家時還不到2歲,Susan說他最近在學著自己穿鞋子??粗悬c笨拙的動作,我幾次都想上前去幫忙,這也就是順手的事兒。但是都被Susan制止了,“他可以的,讓他自己來?!辈贿^Susan不是完全在旁邊袖手旁觀,而是鼓勵地說:“不要著急,媽媽教過你的,先分清楚哪一只是左腳,哪一只是右腳,一步一步來,相信你可以自己穿上鞋子的。昨天在Michelle阿姨家你不是也是自己穿的鞋子嗎?”在嘗試了三次之后,小Tom終于自己把鞋子穿好了,臉上露出了勝利的笑容。于是Susan高高地舉起右手:“你看你做到了啊,我們來擊個掌吧?!?/p>
美國家庭非常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需要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校服,起來疊好自己的床鋪,收拾好自己的玩具。正是這樣,兩個孩子也好,三個孩子也罷,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自然而然就為媽媽節約了很多的時間。
孩子的問題孩子自己解決
Susan的三個孩子來我們家,常常會同時對一個玩具感興趣。孩子之前也會有一些爭執,但是Susan從來不充當調解員的角色,每次都很淡定地繼續和我聊天。孩子們似乎也不會來找媽媽告狀,而是遇到事情統統自己解決。我很好奇地問Susan,你是怎么做到的?她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孩子之間的事情,讓孩子自己解決?!蔽壹毿挠^察,通常大姐Lily會是那個制定規則的人。比如三個孩子都要看Ipad,但是Ipad只有一個。于是Lily提出來,每人看15分鐘,然后輪流。老二MichaeI提出意見,15分鐘太長了,每人5分鐘,于是三個孩子最后協商出來的結果是每人10分鐘。三個孩子在拿到Ipad之后,會自覺地調好倒計時鬧鐘,時間一到,立即拿給下一個人。
美國教育非常強調“分享和輪流”,在學校如果兩個孩子對同一個玩具感興趣,老師也會強調輪流玩。不會出現一個玩具一直被某一個孩子霸占的情況。養成了這種“輪流坐莊”的好習慣,就算家里再多孩子,也會自然、公平地分配自己的時間、玩具,也就不需要媽媽插手操心因為分配不均而產生的家庭矛盾了。
父親角色的參與
susan有時會在周日主動約我一起喝下午茶或是逛街。我會很吃驚地問她,那你的三個孩子誰照看?。克龝炊X得我大驚小怪,Jack?。⊿usan的先生)。我說,“Jack可是大律師啊,那么忙,周日有時間照顧三個孩子嗎?”susan只是淡淡地說,“他是孩子們的父親,無論再忙,父親的角色是任何工作都不能取代的?!彼酝ǔK麄兗抑苣﹥商欤芰疹櫤⒆觽?,周日是父子日,Susan的先生Jack可以帶孩子們去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
我們有時逛街一時興起會多聊會,我總是擔心地問:“Jack搞得定三個孩子嗎?你需要提前回家去看看嗎?”Susan總是堅定地對我說“我不要插手,我需要有我自己的時間和空間?!?/p>
有一次周六Susan很興奮地給我打電話:“今天我們一起吃晚飯吧,Jack要帶孩子們去露營。”我說:“哇,露營?他自己帶三個孩子嗎?我簡直不敢相信,他可以搞的定嗎?”Susan說,這是他的朋友們組織的一次只有父親參與的露營活動,也就是說整個活動只有爸爸參與,媽媽們可以好好地享受一晚上難得的獨處時光。
雖然過后我問Jack:“聽說你自己帶三個孩子露營去了,真厲害!沒發生什么狀況吧?”Jack一臉驕傲地說:“其實我一開始也有點打退堂鼓,因為我從來沒有一個人帶三個娃去外面露營的經歷。但是我后來發現,這簡直妙極了!孩子們雖然一開始有點想媽媽,但是在我們四個人獨處的時候,他們原來如此的需要我。我們三個人擠在一個帳篷里,我給他們講故事,這種體驗簡直美妙極了!”
抓大放小,他們養孩子真的很糙
我常常在我的Facebook(臉譜)上看到Susan發的一些孩子們的照片,很多時候都是在泥土里滾趴的臟兮兮的樣子。我想大多數媽媽們看到這些照片,內心是崩潰的吧。
在國內的時候,在我家小區里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哎呀,地上很臟啊,不要坐在地上。”“地上很涼啊,你這樣會感冒的”。在美國,孩子們常常光著腳丫子到處走,甚至整個人都在泥漿里打滾。SUSan就曾經發給我過一張她的孩子在玩泥漿的照片,老實說,我看到這張照的第一反應是“這太夸張了吧,回去怎么洗啊。”但是susan很興奮地和我說,孩子們玩得真是太開心了。
細細觀察,其實susan并不是完全沒有原則地讓孩子們瞎玩。她曾經這樣對我說過“養孩子嘛,一定要抓大放小。原則性的問題一定要堅持,比如安全司題,在停車場里絕對不能瘋跑,絕對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等等。但是在沒有原則性安全問題的前提下,孩子就該釋放出他們的天性。臟一點、餓一點都沒有關系,就讓他們隨心所欲地玩耍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