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冷杉,本科和碩士分別畢業于北京大學、紐約大學,就職于金融行業,在海外工作生活了20年。她與丈夫育有一子一女。兒子不僅是學霸,課外彈琴、踢球、跆拳道、游泳、網球樣樣不落。還喜歡學習各國語言和研究流行樂、時裝。女兒同樣全面發展,不僅成績優異,課外小提琴、舞蹈、表演、攀巖、網球都在不斷進步。冷杉對兒女的養育理念和方法,在海外華人家庭里有一定代表性,聽聽她的教子經吧。
我兒子墨墨今年13歲,女兒暢暢11歲。兩人在美國出生長大,我家一直中英雙語教育。為了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容易地學中文,有機會吸收亞洲主流文化的熏陶,培養他們對亞洲文化的認知和認同感,我們2010年搬回了亞洲,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生活了七年。回顧帶著孩子在東西方尋找最佳家庭教育方式過程中的個人經歷,想談一談怎么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和決策力。
尊重孩子的選擇權
女兒小時候,我買什么衣服她都高高興興地穿上。三歲以后孩子慢慢變了,她說:“媽媽我不要粉色的,我今年喜歡碧藍色”。在她有了自己的審美觀念之后,我盡量買衣服都讓她自己選,希望她能夠覺得每天她都可以決定一部分自己的事情,長大后可以給自己做主。
孩子天生充滿好奇心,什么都喜歡問個究竟。兒子兩歲喜歡宇宙和星球,三歲愛上各種大型工程車輛,四歲那年癡迷恐龍,五歲只談埃及金字塔,六歲讀遍各類古希臘神話,七歲醉心于對各式飛機事故及心愛的哈利波特研究。他的每一個興趣點完全是自發的,我和老公就是為他買買書,在旅行中陪他看看與此相關的博物館和景物,然后就是聽他不斷聊他的新發現和沒完沒了的各種疑難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精心呵護孩子的興趣,尊重他的選擇權就是培養孩子的好學精神和自信人格最直接簡潔的方式。
有些家長認為大人吃的鹽比孩子吃的飯多,孩子得聽大人的才會少走彎路。冷天或陰天出門,家長常常叮囑孩子穿上厚衣服,帶上雨傘。我們出門旅行的習慣是讓孩子查查目的地的溫度,自己收拾箱子,如果衣服沒帶夠,沒穿暖感冒了,下次不用我說,孩子自己就乖乖帶了長袖上衣和長褲。你越尊重孩子的選擇,并問清他選擇背后的理由,你越會發現孩子的想法很多時候很不簡單。
提高孩子自我擔當的能力
中國家長,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父母,有時候羨慕西方青少年的獨立自主和能夠獨當一面的能力。其實,孩子是在日常中鍛煉出來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國內家境好一些的家庭會請人幫忙家務,這樣父母可以輕松些,孩子也可以抓緊時間專心學習。其實家長這樣做有時會把好事變成壞事,家里的事情都不讓孩子做,于是這最容易培養孩子生活能力、責任感和成就感的機會就讓家長給浪費了。我家孩子在學會走之后,我就讓他們春天澆花,夏天收家里種的蔬菜,秋天打掃院子里的落葉,冬天出門鏟雪。兩三歲后周末試著收拾自己的小床和屋子,吃飯前擺擺桌上的餐具和出門旅行前收拾自己的行囊都是鍛煉的好機會。做什么不重要,關鍵是家長有心找到適合孩子年齡的家務事。做家務事和家里的經濟條件沒關系,孩子的勞動觀念來自家庭的啟蒙教育。只要給了機會,每個愛家的孩子都會想用雙手讓自己和家人生活的環境更美好。
從家務事中讓孩子學會管理個人財務是孩子生活的必修課程。每年過節親戚朋友都會給孩子一些零花錢,我的倆孩子各自攢了起來。我們的原則是如果是“必需的”生活學習用品爸媽出錢,如果是“可有可無的”則孩子自己出錢。每次花錢買東西他們都會認真思考一番:是需要還是想要?
兒子12歲那年我們給他開了個可以個人買賣股票的賬戶。他自己研究并決定什么時間買賣什么股票。從此在家看報的時候,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的有些文章就更吸引他了。每次旅行,孩子們也要參與訂制我們的旅行計劃。兩年前我們去柏林,因為哥哥說德語而且對二戰歷史有點研究,于是他負責柏林三天的旅游項目和開支進行規劃,然后給全家演示,并大家投票決定最后方案。旅行多了,家里各國的紙幣和零錢越來越多。孩子放假有空就會把各國貨幣分類標出,在網上查出匯率換算出大約相應的美元價值,然后收好以備后用。
人生在學校的日子是有限的,而學會在家庭和社會中精彩地生活是一輩子的事情。
培養孩子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天晚上臨睡前是我們和孩子溝通交流最好的時間。四個人在床上圍坐一圈,每個人都得說上幾句。可以講述自己的一天,可以司司題,也可以對新聞或身邊發生的事情做個分享和評價。有一次,女兒對校車上高年級同學在低年級小朋友面前說臟話很是不滿,但又沒有辦法。我老公一貫的態度是每個司題都至少有五種方法可以解決,現在孩子要做的就是要找到可行的方法。她自己邊想邊說地提了幾個辦法:“可以讓小朋友做到車最前排和高年級保持一定距離、可以要求他在小朋友面前不說臟話、可以跟他哥哥說說管管他、可以告訴他的老師或校長,可以通過他的父母和他溝通”。是不是有五種方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信心。有時候我們大人的難題也拿來問他們的意見,孩子有時會給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好的解決方法。練得多了孩子自然能做出自己的最佳判斷和合適的選擇。在這個交流參與的過程中,我們彼此更加了解。
給孩子跌倒再爬起來的機會
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很招老師喜歡但也很調皮,我和鄰居家的孩子肚子餓了經常偷喝隔壁單元送去的瓶裝牛奶。因為送來的牛奶有多有少,我們總是自作聰明喝一兩口裝得最滿的瓶子里的牛奶,然后再蓋好瓶蓋,以至于很久大人都沒發現。后來終于有一天奶奶的朋友發現了,但她什么也沒說,而是把我們請到了她家里吃了美味餅干和喝了牛奶,還說以后餓了就來奶奶家吃加餐。從那以后我們再也沒偷喝過牛奶,因為小孩子都知道要珍惜信任自己和喜愛自己的人。相反我小學二年級時候的好朋友,因為喜愛從沒見過的新文具悄悄從班里拿回家獨自欣賞,結果被爸爸發現痛打一頓,從此這個性格開朗的好學生就不見了。有時候小孩子真是還沒有建立起明確的是非觀念,學校家庭過早嚴厲地扣上頂大帽子可能適得其反。
有孩子的父母是幸運的。在我們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重新思考我們成長的經驗教訓,給孩子必要的耐心呵護和發展的時間和空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