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媽
我在我兒子逃逃的興趣上走了很多彎路,報了一大堆班又回到了原點。
逃逃對國際象棋的熱情并非空穴來風
逃逃5歲多在美國才第一次接觸國際象棋,在同齡人中一直都算下得不錯的。家里的獎杯獎牌也積了不少,很多叔叔阿姨夸他在這方面有“天賦”。不過隨著后來積分越來越高,遇到的高手越來越多,我們也比較清醒地認識到,他這點雕蟲小技還談不上什么“天賦”,但熱情肯定是有的。仔細想想,這種熱情,其實在他接觸國際象棋之前已經早有鋪墊。
逃逃小時候很喜歡玩桌游,當時國內的兒童桌游行業還比較空白。好在我和逃爸都在美企上班,通過國外同事了解的信息很多,而且一有出差過來的就逮著別人幫忙帶。因為感覺這些桌游對開發智力很有幫助,而且陪逃逃玩游戲相對其他活動要輕松點兒,我們自己也當休閑了。家里的老人發現了這個帶娃“竅門”之后,也一發不可收拾地給逃逃抖出了所有他們會玩兒的桌游:跳棋、陸戰棋、中國象棋、圍棋、甚至撲克、麻將……
后來逃逃跟我們到了美國,一開始不會說英文,也沒什么一起玩的小朋友。我們發現家附近有個兒童國際象棋俱樂部,想著如果逃逃能加入的話就好了,因為下棋不需要太多語言交流,他不會感覺尷尬,而且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和當地小朋友混個臉熟。
于是,逃爸就教會了他國際象棋的規則,把他送到那個俱樂部。有著濃厚桌游基礎的小家伙果然上手很快,而且喜歡得不得了,在俱樂部參加的第一次比賽就拿了第一名。我們受到了鼓舞,于是幫他注冊了一個美國象棋協會USCF的會員,開始帶他去參加各種國際象棋比賽漲積分。幾個月下來雖然小有成績,但我們也深感疲憊。國際象棋比賽是一項很耗心耗力的活動,一場通常是4-5局,往往要花上大半天甚至一天。因為太費時間,也因我下面的“補短論”,后來漸漸就沒帶逃逃跑比賽了,象棋到這里不了了之。
因急著“補短”讓孩子差點丟掉了他真正的興趣
逃逃下棋取得好成績我們當然都很高興,但慢慢地我發現了別的問題。他對國際象棋特別著迷,如果你不喊他干別的,他甚至能坐在那兒自己跟自己下棋下一兩個小時。我感覺這不是個好現象,因為一想起象棋高手,往往都跟那些戴著眼鏡、不怎么愛說話的書呆子聯系在一起(其實后來發現我這個想象和現實還是有偏差的),我可希望我兒子活潑、陽光些。于是我跟逃爸說,之前我們跟他玩各種游戲、下棋什么的主要是想開發他的智力,現在這方面應該不用擔心了。而咱們華人孩子肯定都挺聰明的,反倒是運動、溝通、社交方面要注意“補下短”了。尤其處于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多參加戶外活動。這個想法讓我迅速在逃逃的興趣班安排上大轉彎。
那幾年逃逃參加了很多其他活動,網球、高爾夫球、游泳、籃球、戲劇、演講……所以也沒什么時間下棋。對這些項目,逃逃終歸都沒有國際象棋那么感興趣。
話說回來,對于我的“補短論”,逃爸當時是頗有微詞的,只是由于我氣場太大,而且讓孩子多參加運動、社交之類的活動也沒有錯,所以他沒說什么。不過私下做了些手腳,表面上支持逃逃學其他各種各樣的東西,但平時偶有閑暇時間必定會擺棋設局“來,逃逃,殺一盤!”
可能正是因為逃爸的這個小動作,逃逃并沒有完全和國際象棋斷舍離。去年暑假我們有一半時間在國內,一半時間在美國,因為兩頭不沾,夏令營活動什么的也不太好報,逃逃就有了很多空余時間,于是開始在網上下棋。玩了一段時間之后他跟我說“媽媽,我覺得我還是喜歡下棋。”他還說,如果他要是和我一起去世界各地看一看的話,他最想做和事兒就是找當地下棋下得最好的人來下棋。
我心頭一震,原來這是他的夢想啊,逃逃他是有多么的喜歡下棋!于是,我也不管之前怎么想的了,又開始帶他輾轉各種比賽,支持他下棋。唯一的條件是要堅持游泳和打籃球,保證運動時間。
美國這邊的國際象棋是這么玩的,如果積分很低的話,是沒有機會跟高手下棋的,一是高手們不愿意浪費他的時間,二是萬一不小心輸給了積分很低的棋手,他自己的積分就會大跌也很不劃算。所以如果想和高手過招,則需要先參加很多場和自己的積分比較匹配的比賽,通過贏棋慢慢提高自己的分數。
逃逃因為中途斷了幾年,原始積分比較低,所以也得從低級別的比賽玩起,從去年暑假七八月份到現在幾乎每個周末他都去參加比賽,慢慢累積分數,終于在上兩周才開始能躋身進入前面提到的那個高手如林的俱樂部。
回想起來真是繞了好長的一段彎路啊,我想如果不是斷了中間那兩三年的話,他現在的成績肯定會更好些。像我這樣的笨家長估計不太多,不過還是得提醒一下大家,孩子的長處往往就是和他的興趣最吻合的地方,喜歡了才會投入,投入了才會做得好,這是一個正向循環。適當的補短可以,但是千萬不要因為補短而忽視和掩蓋了孩子的“長”,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很難找到自己特別有熱情的東西,所以如果孩子正好有,只要不是什么“惡習”,就大力支持他吧。
如果是孩子真心熱愛的興趣肯定會有所收貨
之前急著給孩子補短時,我還發表過一番“象棋無用論”。對此,逃爸持反對意見,他說,象棋雖然就是一個游戲,而且還是一兩千年前的游戲。但象棋的價值不在于它本身有多寶貴,而在于有那么多人去玩,愿意投入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它,這些時間和精力讓它變得很寶貴。
當這么多寶貴的時間被花掉后,孩子會獲得什么呢?首先當然是花這些時間的同時他感受到快樂,除此之外,它的確也能給孩子帶來一些明顯的“副作用”:
提升數理邏輯思維。據我了解很多棋下得好的孩子一般數學都不錯,這點在逃逃身上也有體現。
增強專注力和記憶力。專注力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下棋的前提條件是首先得坐得住;對記憶力的幫助我是最近發現的。其實我在很久之前就沒法贏逃逃了,不過最近他“發明”了新玩法,我明下,他盲下,也就是說我看著棋盤正常下棋,他背過身不看棋盤,聽我告訴他我走了哪里,然后他再告訴我他要走哪里,我幫他走子。開始我覺得挺好玩就跟他換過來試試,頓時感覺腦里一團漿糊,記憶力差得不是一般遠。
學會面對劣勢、承受失敗。玩國際象棋的孩子基本上每周都會參加比賽,練的不僅是技術,還有心理素質,尤其是暫時處于劣勢時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如果知道對手積分比他高很多,而自己中途又不小心走了一步昏棋,可能心理上就開始坍塌放棄了。逃逃以前也這樣,不過漸漸參賽多,輸多了,也越來越穩得起了。
其實很多東西都是類似的,有好處也有壞處,跑步跑多了還傷膝蓋呢。只要是孩子真心熱愛的興趣,全情投入了,他所付出的精力和時間肯定會給他帶來收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