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一剛
學習對象:小學六年級學生。
教學目的: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好地運用分數乘除法的解題技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學理念:與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相統一
設計思想:情景教學和生活中的分數乘除問題統一
一、課題分析
1.問題的提出
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之一,如果我們在教學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時,往往不注意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基礎知識的鞏固,不教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題方法和解題策略,那么,不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在解決問題時都會感覺到非常吃力,收效甚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都有這樣的體會:分數倒來倒去,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教師教學難,學生學習更難。因此,需要一個教師使用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學生解決復雜的分數問題簡單化,即讓教與學充滿激情,又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可行性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主要是為六年級數學教師更輕松,更有效的教學需要而設計的。
3.總體設計
確定單位“1”,先找到單位“1”, 畫線段圖,寫出數量關系式。單位“1”是解分數應用題的關鍵,如果判斷錯誤,線段畫錯,數量關系就跟著錯誤,解題將功虧一簣,不能準確解題。那么,怎樣準確找準單位“1”呢?我認為,只要找準了關鍵字詞,單位“1”就基本確定了。分數應用題中只要找準“是”“的”“比”、分數前、是單位“1”,準確判斷單位“1”就綽綽有余了。為了好記,我把找單位“1”記為“的”字在前,“比、是”在后、分數前。就是說,“的”字前面的量是單位“1”、“比”字和“是”字后面,分數前的量是單位“1”。
找準了數量關系,怎樣判斷乘除法呢?單位“1”已知,用乘法:用單位“1”的量×與問題對應的分率=所要求的量;單位“1”未知,求單位“1”,用方程或除法:用已知量÷與已知量對應的分率=單位“1”的量。
二、應用單位“1”解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案例
1.教學內容
(1)有關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案例。
(2)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分數乘除法后進行教學的,為學習百分數應用題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
小學六年級學生在學習數學,應用數學方面,已經具有一定的計算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運算能力。在學習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積淀和積累,同時他們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抽象的能力,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但是作為十一二歲的學生,他們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是十分有限的,但是他們對知識表現欲望十分強烈,因此在教學中我借助課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點,設計教學環節確定教學方法,確立教學重點、難點和目標,減少盲目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掌握知識。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先讀題,審題,從題目中分析出數量關系,找到單位“1”,體驗快樂,再快樂中合作交流學習的方法。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和挑戰性,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好數學知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根據數量關系式找準單位“1”解決問題。
難點:找準單位“1”。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解分數乘除法的應用題,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分數應用題題型多樣,讓學生掌握分析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目標是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