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財會計股份
針對各地眼花繚亂的地方政策,企業要逐一分辨怕是要費一番周折,而且最終能否選定適合的注冊地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在經營中不注意籌劃,仍可能面臨較大的稅收風險。

為了對員工更好地實施激勵,同時又盡可能降低被激勵對象的納稅負擔,眾多上市、非上市公司紛紛設立股權激勵平臺,這其中尤以合伙企業持股平臺居多。
合伙企業作為持股平臺,一般不會有具體經營業務,其收入通常來源于兩部分:被投資公司的分紅和轉讓被投資公司的股權(票)。那么這兩部門收入都應由誰納稅?該繳哪些稅?
(一)增值稅
合伙企業取得的股息收入不屬于增值稅征稅范圍,不征增值稅。
(二)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執行口徑的通知》(國稅函〔2001〕84號)第二條規定: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對外投資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紅利,不并入企業的收入,而應單獨作為投資者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稅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以合伙企業名義對外投資分回利息或者股息、紅利的,應按《通知》[注:《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財稅〔2000〕91號)]所附規定的第五條精神確定各個投資者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分別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稅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按照上述規定,合伙人是自然人的,按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根據其應分得的所得額,按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合伙人是居民企業法人合伙人,如果合伙企業投資的對象也屬于境內居民企業,則該法人合伙人取得的股息是否可以享受免稅優惠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十三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所稱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于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
法人合伙人通過合伙企業向居民企業進行投資,該居民企業將利潤對合伙企業進行分紅,合伙企業再將該股息、紅利分配給法人合伙人。需要注意的是,此時法人合伙人取得的股息、紅利不屬于直接投資于其他居民企業所取得的投資收益,不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所規定的免稅收入條件,不能享受企業所得稅免稅優惠。
(一)增值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以下簡稱“36號文”)附件1:《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附:《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金融商品轉讓,是指轉讓外匯、有價證券、非貨物期貨和其他金融商品所有權的業務活動。
其他金融商品轉讓包括基金、信托、理財產品等各類資產管理產品和各種金融衍生品的轉讓。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規定,證券包括股票、公司債券和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券。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規定,代表股東對有限責任公司行使權力的表現形式是股權;代表股東對股份公司行使權力的表現形式是股份,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采取股票的形式。
如上可知,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不屬于有價證券,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屬于有價證券。
因此,如果有限合伙企業轉讓的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則不屬于增值稅征稅范圍,不需繳納增值稅;如果轉讓的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則屬于增值稅征稅范圍,需按照36號文的有關規定計算繳納增值稅。
(二)所得稅
有限合伙企業轉讓被投資企業的股權(票)取得的所得,對于各個合伙人——尤其是自然人合伙人而言,屬于財產轉讓所得還是生產經營所得?
1、總局規定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切實加強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征管的通知》(國稅發〔2011〕50號)第二條第(三)款第2項規定:對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從事股權(票)、期貨、基金、債券、外匯、貴重金屬、資源開采權及其他投資品交易取得的所得,應全部納入生產經營所得,依法征收個人所得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關于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的通知》(財稅〔2000〕91號)第四條規定: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以下簡稱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作為投資者個人的生產經營所得,比照個人所得稅法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稅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2、地方規定
北京市《關于促進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的意見》(京金融辦〔2009〕5號)第四條規定:合伙制股權基金中個人合伙人取得的收益,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或者“財產轉讓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上海市金融辦、上海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關于本市股權投資企業工商登記等事項的通知》(滬金融辦通〔2008〕3號)第五條第(二)款規定規定:執行有限合伙企業合伙事務的自然人普通合伙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按“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稅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不執行有限合伙企業合伙事務的自然人有限合伙人,其從有限合伙企業取得的股權投資收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稅項目,依20%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深圳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促進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的若干規定的通知》(深府[2010]103號)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合伙制股權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企業,執行有限合伙企業合伙事務的自然人普通合伙人,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不執行有限合伙企業合伙事務的自然人有限合伙人,其從有限合伙企業取得的股權投資收益,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按20%的比例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天津市促進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辦法》(津政發〔2009〕45號)第七條規定:以有限合伙制設立的合伙制股權投資基金中,自然人有限合伙人,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或“財產轉讓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稅率適用20%;自然人普通合伙人,既執行合伙業務又為基金的出資人的,取得的所得能劃分清楚時,對其中的投資收益或股權轉讓收益部分,稅率適用20%;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按有關政策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
……
3、國家規定
《國務院關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國發〔2014〕62號)第三條第(一)款規定:堅持稅收法定原則,除依據專門稅收法律法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的稅政管理權限外,各地區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未經國務院批準,各部門起草其他法律、法規、規章、發展規劃和區域政策都不得規定具體稅收優惠政策。
《國務院關于稅收等優惠政策相關事項的通知》(國發〔2015〕25號)第四條規定:各地區、各部門今后制定出臺新的優惠政策,除法律、行政法規已有規定事項外,涉及稅收或中央批準設立的非稅收入的,應報國務院批準后執行;其他由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批準后執行,其中安排支出一般不得與企業繳納的稅收或非稅收入掛鉤。
(一)股息紅利收入征免稅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十三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所稱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于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
法人合伙人通過合伙企業向居民企業進行投資,該居民企業將利潤對合伙企業進行分紅,合伙企業再將該股息、紅利分配給法人合伙人。需要注意的是,此時法人合伙人取得的股息、紅利不屬于直接投資于其他居民企業所取得的投資收益,不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所規定的免稅收入條件,不能享受企業所得稅免稅優惠。
(二)從合伙企業分配虧損的彌補問題
法人合伙人從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分配的所得應并入法人合伙人的應納稅所得,一并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款。如果法人合伙人從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分配的不是利潤,而是虧損,該虧損是否可抵減法人合伙人自身的應納稅所得呢?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合伙企業合伙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9號)第五條規定: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伙人在計算其繳納企業所得稅時,不得用合伙企業的虧損抵減其盈利。
華財會計依托多年在財稅行業的深耕細作,對各地政策及落實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形成了一套適合不同企業需求的一攬子解決方案。通過幫助企業設立員工持股平臺,不僅有效解決員工的股權激勵問題,同時還可以與其他措施相結合,為企業的高收入員工提供合理的個人所得稅籌劃方案。針對不同企業自身經營的涉稅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在確保企業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幫助企業依法合理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