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做到真脫貧、脫真貧,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并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為進一步做好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確保檔案資料真實、完整、系統和安全,真實反映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過程,助力鄉村振興,五蓮縣檔案局、縣扶貧辦根據國家檔案局與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的《精準扶貧檔案管理辦法》和《山東省扶貧開發檔案管理實施細則》,以問題為導向,聚焦精準扶貧,在創新扶貧檔案管理工作實踐中進行了探索和總結。
五蓮縣檔案局、縣扶貧辦聯合深入到縣直部門、鄉鎮、村開展精準扶貧檔案專題調研工作,對精準扶貧工作中所形成的貧困戶識別資料、建檔立卡材料、精準扶貧手冊、減貧措施及減貧臺賬、結對幫扶資料和幫扶計劃等包含的卡、卷、冊全部材料內容逐一清理登記,進行了詳實摸底。在此基礎上,制定下發了《五蓮縣精準扶貧檔案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精準扶貧檔案工作內容、收集范圍、保管期限和整理要求。對精準扶貧整個工作流程和每個工作環節所產生的各種類別和載體的文件材料(包括文書、科技、會計、照片、聲像、電子檔案等)的收集、整理和歸檔工作,提出了詳細的、操作性較強的指導性意見,逐步形成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科學化、精細化、具體化的管理機制和保障機制,建立起以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為基礎,覆蓋縣、鄉鎮、村三級精準扶貧檔案工作體系。
采取“以點帶面、試點先行”工作模式。確立了一處鄉鎮——中至鎮,為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示范鄉鎮;一個部門——縣衛計局,為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示范單位。明確了縣、鄉鎮、村三級扶貧檔案內容的收集歸檔類別,縣級扶貧部門收集的文件材料,以扶貧指導意見、工作方案、領導講話材料、扶貧項目實施方案、上級下發的有關扶貧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和鄉鎮上報的復審貧困戶的報告等內容為主;鄉鎮級收集的文件材料,除按照縣級扶貧部門要求收集的資料外,還包括本級政府各年度扶貧工作開展情況、落實情況、宣傳情況等方面的內容;村級收集的主要文件材料,以村支兩委扶貧工作會議記錄、紀要,貧困戶公示材料、扶貧手冊、遍訪調查問卷、工作臺賬、扶貧工作活動中產生的聲像材料等內容為主。
專門制定精準識別貧困戶工作材料歸檔清單,對各個階段工作所要收集的材料列出目錄,作出詳細流程的清晰模板。統一各類表冊,統一格式規范,統一建檔進度,確保整個工作流程環節所產生的材料,特別是關鍵性材料能及時、完整進行歸檔。除了按照規定動作開展檔案管理外,還創新了“一戶一檔”的自選動作。2016年5月,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集中入戶調查行動,安排專人逐村逐戶逐人摸底,并在貧困戶家中全部建立“一表一紙一卡一書”(基本情況表、政策明白紙、幫扶聯系卡、幫扶脫貧承諾書),共建立貧困戶紙質和電子檔案15754份,并創新推廣了“三專一免”健康扶貧和“一檔四全”教育扶貧機制,為患病貧困人口和貧困戶家庭學生建立專門檔案,實施針對性幫扶,實現精準扶貧、不落一人。
由五蓮縣檔案局牽頭,建立精準扶貧檔案工作機構和聯動工作機制,全面負責對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的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工作。及時了解掌握精準扶貧工作進度和開展情況,定期進行專題討論,提出工作要求,明確工作責任,形成了組織有保證、分工有專責、運作有成效的檔案管理工作機制??h檔案局、縣扶貧辦統一組織開展了精準扶貧檔案工作人員業務培訓,推廣示范鄉鎮、單位的成功經驗,對有貧困人口工作任務的單位、鄉鎮、村開展精準扶貧建檔工作,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抽查,幫助解決檔案業務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個別部門、單位領導將主要精力放在基層中心工作、項目實施、精準識別、精準脫貧工作進度上和“抓經濟,搞建設”上,具體抓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的意識較為淡薄,很少注重檔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存在平時不重視、用時找不到的現象。
二是執行制度流于形式,落實不力。有的部門、單位在檔案管理具體工作中執行不嚴、流于形式,積壓了大量扶貧項目文件材料而未進行規范整理、歸檔;精準扶貧文件材料收集不及時、不齊全,保管條件差,造成精準扶貧檔案管理混亂。
三是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工作推進難度大。鄉鎮、村兩級沒有專職的檔案管理人員,身兼數職現象普遍,相關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導致資料收集不及時、分類不準確、組卷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歸檔工作落實困難。
四是經費投入不足,檔案規范化管理進度慢。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經費投入不足,普遍存在檔案設施設備不到位問題,影響了檔案的安全保管和規范化管理。精準扶貧檔案為動態管理且數量龐大,部分鄉鎮辦公用房緊張,無專門檔案室,存在精準扶貧文件材料遺失、泄露等安全隱患。
針對各鄉鎮、村產業規劃和建設內容的差異,建設進度和脫貧進程不一、文件資料的形成時間先后不一的情況,可結合扶貧年度工作安排,將有關鄉鎮作為精準扶貧檔案工作試點鄉鎮,重點進行指導。五蓮縣檔案局業務人員主動介入,深入鄉鎮、村及時跟進精準扶貧工作,對各個環節資料的收集、保管進行全程指導,切實將精準扶貧工作前期基礎材料和相關信息收集齊全。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鄉有檔、縣有薄,三級層層收集材料、層層建檔。對貧困戶家庭收入調查表及相關幫扶措施、成效情況等資料實行一戶一檔管理,做到扶貧檔案資料收集完整、整理規范、擺放有序、標注清晰、查找方便、保管安全。
開展以查三保障落實、查貧困戶收入等為主要內容的“五查兩比對一公開”集中行動。各鄉鎮(街道)組織專門力量,全面建立精準脫貧全程留痕紀實、預退出、預納入、預返貧、預清退、拆戶并戶等臺賬,對貧困情況進行精準把脈、全面梳理,托清底子。各鄉鎮(街道)結合實際,將各行業部門涉及扶貧的所有政策進行再梳理,及時更新,裝訂成冊,建立精準扶貧政策臺賬,分發到每一名幫扶干部手中,以便隨時查閱,及時掌握最新政策和上級文件規定。通過建立臺賬的方式,對精準扶貧檔案進行全面梳理和完善,進一步規范了精準扶貧檔案管理,不斷夯實精準扶貧工作基礎。
建立由黨委、政府實施統一領導、條塊負責的管理模式。成立縣、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等為成員的精準扶貧檔案工作領導小組,突出扶貧部門的主體責任,加強溝通聯系,強化管理力度,統籌安排、精心組織,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同時,檔案、扶貧等部門積極采取多種形式和有效措施,加強對精準扶貧檔案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增強扶貧檔案意識,切實提高了干部群眾對開展精準扶貧建檔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建立健全精準扶貧檔案工作培訓學習制度,不定期開展精準扶貧檔案工作業務指導,適時舉辦精準扶貧檔案業務知識培訓班,著力增強了工作人員的檔案業務實操能力;建立檔案業務指導工作人員與扶貧工作檔案員聯席會議制度,進行經常性的溝通交流,及時跟蹤監控精準扶貧檔案工作進展情況,適時解答建檔過程中的疑問,切實解決了具體問題和工作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