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紫萱
(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1)
如今的中小學音樂課堂,已然不是從前只有唱歌課的音樂課。現在的中小學音樂課堂,是集歌唱、樂器、舞蹈以及音樂欣賞于一體的多樣化、創新化、興趣化的音樂課堂。這樣的音樂課堂目的是為了讓中小學生在文化課學習的同時也能通過音樂課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培養對音樂的興趣與審美能力。雖然多樣化的音樂課讓學生們玩得歡樂,可卻也不應忽視對音樂素質的重視。在筆者實習期間發現,學生們對樂譜的視唱能力和演唱演奏音樂的感覺還極為欠缺。老師只顧將歌曲或樂曲教完,卻忽視學生是否唱得準。其實,視唱練耳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訓練成功的,還需老師有耐心、有創新,在潛移默化中帶領學生學習視唱練耳這項基本的、重要的音樂素養。筆者根據在小學實習的經驗,總結以下一些想法。
視唱練耳作為一項比較抽象的音樂素養,不能僅憑概念讓學生理解或做到。怎樣使他們更加容易、更加輕松地掌握視唱練耳基礎知識,游戲是最好的媒介。柯達伊曾說:“游戲所具有的完美的人生價值確實值得注意。它們增進了社交體驗生活的樂趣,是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行為舉止、生活態度的營養劑。游戲可以幫助兒童克服過于早熟的現象。我們還要鼓勵那些年齡大的孩子們不要有顧慮地去參加游戲,這將使他們獲得一個更長的童年,他們的成年生活也將更加和諧”。寓教于樂,將游戲應用到視唱練耳學習中,不僅讓枯燥的練習變得有趣味性,還能增加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印象。游戲的程度應分年級來設定。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正是活潑好動、沒有自控能力的階段,通過游戲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而高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主動學習能力,適用于低年級學生的游戲則并不適合他們,所以就要求教師編創一些“有技術含量”的音樂游戲,或者讓他們自己來編創音樂游戲,使他們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余得到放松,音樂知識也能得到熟練的掌握。這也是讓學生體會到集體創造的快樂,培養合作意識的一種方式。
如今我們提倡培養合作意識,增強合作精神,只有團結協作才能使整個集體發揮無限的作用。在音樂課堂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二聲部甚至三聲部、四聲部的歌曲,對于這種形式,學生們的音準、節奏總是出現問題,各種音色、速度混合在一起,使聲部之間變得雜亂無章,達不到完美的和聲效果。這不僅是因為個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沒有形成集體的默契。這種所謂的集體的默契就是進行合作教學,合作學習,讓學生們能夠共同參與進來。每個人在唱好自己聲部的同時,也要側耳聆聽其他聲部,做到“共同進退”。這種合作學習不僅培養學生們的團結協作能力,也能讓他們合作的同時找到學習視唱練耳、學習和聲、學習合唱的興趣,體會音樂帶來的和諧美。另外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本來就需要老師維持紀律才能上課,大多數同學就愛和同桌以及前后位同學說說笑笑,老師可利用這個特點,創設不同的音樂情境,做好示范后,可讓同學們與同桌或分小組進行討論與游戲,這樣他們對學到的知識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
在我國傳統的中小學教學理念中,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但如今則應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在音樂課堂中,這是一門讓學生身心放松、培養審美能力的課程,更應該使學生在課堂中感受音樂課所帶來的活力與激情。在筆者進行實習過程中發現,學生在進行節奏練習時,教師一味地帶領學生口讀節奏,而學生一遍又一遍的反復朗讀,并沒有體驗到節奏帶來的律動和活力。這種教學方式,在視唱練耳課堂中很常見,極大地抑制了視唱練耳教學水平的提高,對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也起到了阻礙作用。所以,我們要讓學生掌握課堂主動權,例如教師可以運用體態律動將節奏進行創編,第一遍演示給學生們看,第二遍就可以讓學生試著模仿,直到第三第四遍可以用接龍的方式一人一小節的拍打節奏,當熟練之后再加大難度,讓學生自己進行創編律動。這樣,不僅學生由被動變主動,融入了課堂,也通過體態律動鍛煉了身體,感受了節奏特點。所以對于中小學音樂教育而言,需要以體驗音樂和培養情感為宗旨,動覺、聽覺和視覺共同參與教學的優秀教學法的加入,提高音樂教學質量,達到素質教育與審美教育的共同要求。
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試想如果將音高、節奏、調式調性等音樂理論知識單一孤立的傳授給學生,不僅是中小學的學生,就連成年人也會覺得枯燥乏味,甚至不理解、聽不懂,從而導致失去了對音樂的興趣。所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音樂感。例如一些歌曲中出現大幅度的音程關系導致學生在歌唱的時候不能直接唱準,出現偏高或偏低的情況。在進行六度、七度這種跨度較大的音程學習中,教師不能只將音程的概念和音高關系講解出來,要讓學生更多的用耳朵感受大音程音高之間的關系。尤其是進行練耳訓練,它是一種抽象,需要用大腦、耳朵、內心來共同體驗的訓練。所以教師可以挑選學生們熟悉的老歌或者流行歌曲中出現的大音程,將這種音高關系演示給學生。讓他們在練習時記住這個音高關系,以便于更好更準的唱出。在這種實踐學習中,學生們不僅唱了自己喜歡的老歌和流行歌曲,課程的難點也得到了輕松的解決,課堂氛圍也在學生們愉悅的心情中得到高漲,將枯燥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則變得有趣很多。
新課程標準寫道: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其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心理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育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結果,學生只有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而主動、積極地學習音樂,獲得自信。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力爭營造偷悅和諧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被一種愉悅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勵,使創新意識得到很好的激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中小學生視唱練耳興趣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最重要因素的之一。作為音樂教師,應既具良好的教學方法,又具有專業的音樂基本技能、豐富的音樂知識以及對學生的耐心,使他們具備音樂的基本素質,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享受音樂所賜予的人生樂趣和審美能力,讓美好的音樂陪伴他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