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琛
(嘉興技師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0)
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認識個體需求,因材施教,注重教學效果。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存在問題嚴重阻礙了學生開展高效的音樂學習。
喜愛養眼的明星歌唱類節目,對傳統音樂缺乏耐心。學生對傳統民歌的喜愛、認識與理解程度有限。課堂上,凡是觀看明星類歌唱節目,學生們都認真參與,并總嫌老師播放得太少。但到了播放傳統歌曲時,情況完全相反。
相對欣賞課,學生更愛歌唱課。從課堂參與情況看,歌唱課上學生的互動性強,稍加引導課堂氛圍就能活躍起來。但欣賞課上,特別是純音樂作品的賞析課,能全神貫注地聽完全曲,并參與曲式分析的真是少之又少。
大多數中職生只把音樂當成一種消遣,思想上不夠重視,部分學生甚至覺得如果上課只是看視頻、聽歌不講任何知識就好了。同時,一些學生的家庭環境也沒有為他們提供良好的音樂學習場所,音樂教育無法通過家庭教育形式落實。這種音樂教育重視程度的缺失,嚴重制約了中職生音樂能力的提升。
一方面,許多廣告班學生,特別是中職低年級段的學生對廣告專業的認識還停留在傳統的平面設計上,沒有意識到有聲電子產品與音像廣告產業正在逐漸興起。作為在校生必須具有長遠的眼光和全面的技能,以應對廣告產業的不斷發展與變革。另一方面,即使是在傳統的平面設計中,也需要創新和創造能力。音樂作為極具想象力的藝術形式,與廣告本身都是人類意識付諸于實踐的產物。音樂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也是不容小覷的。
學生對音樂教育作用的認識只停留在“顯性”上,如通過學習,歌曲能否唱得更加好聽,能否在考試中獲得滿意的成績。而音樂教育的“隱性”作用則往往被忽略了。音樂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塑造具有藝術感、審美感,且內心豐富、品行端正的人。這種塑造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
音樂以人的直觀感覺為手段,以感心動情為目的,以歌唱賞析為過渡,以表演形態為濃縮,對學生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等均有滲透功能。教育家孔子也曾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深刻闡述了音樂教育對人的培養功能。
筆者在音樂教學中,始終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隱性的,非學術性的發展目標緊密相連。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強調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隱性”目標能否落到實處,這不僅關系到能否幫助學生建立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也影響著他們人格的發展與完善。

隱性目標 學習內容 具備能力情感 感受、判斷音樂中的情感描述。善于控制情緒,并合理表達情感。態度 理解音樂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和創作者的態度。間接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認真學習,不斷進取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幫助學生養成“真、善、美”的價值觀。深入體會音樂中傳達的價值理念,作曲家深刻的思想內涵,并與時代和社會相結合。
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音樂與隱性目標緊密結合的同時,也要體現專業特色。
廣告專業培養的是具備廣告理論與技能,擁有廣泛文化與科學知識,能在新聞媒介廣告部門、廣告公司等行業從事廣告經營管理、廣告策劃和創意制作、市場營銷策劃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廣告專業與新聞傳播學、美學、文學藝術等學科都有重要和緊密的聯系。因此,未來廣告專業的發展趨勢需要設計者們擁有較為全面的綜合素質。
在單位應聘過程中,許多廣告專業的實習生表示,如今一些大型廣告制作單位不僅需要他們具備平面廣告的設計和創新力,也需要具備音頻剪切、配樂等基礎動態視頻廣告制作能力。如此一來,廣告專業與音樂的結合將更加緊密。音樂隱性教育中“以美育情”的特質,對幫助廣告專業的中職生樹立專業理想,激勵創造意識有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音樂隱性教育既可以依托于顯性傳統音樂課,也可以增設富于創新的隱性課程,廣泛利用課前、課后,以自習、討論、查閱等手段引導學生提升綜合能力,巧妙利用課題中滲透的人文情懷、歷史滲透、知識延伸等,使課堂結構更加豐滿,形式更為多樣。

針對廣告專業學生現狀,需要利用多種途徑改變目前音樂課程單一,傳統音樂教學效率低等問題。通過選修課形式開設“音樂隱性課程”,如音樂劇表演課,真正實現課程結構的優化,從而真正發揮課程系統的高效優質功能;與廣告專業教師合作,布置學生完成帶音樂的廣告作品設計。同時積極創設與廣告企業或公司合作的機會,讓學生親身感受音樂與廣告的緊密接觸;學校可以與戲劇院、音樂藝術中心建立一套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為學生提供藝術服務。讓學生在體驗藝術中,慢慢開展音樂隱性教育;建立校級、班級合唱團、交響樂團等,擴大實踐平臺,并可采用輪流制展示的方式,努力做到人人參與,讓音樂教育更加豐富;隱性教育指運用多種喜聞樂見手段寓教于樂(提倡快樂學習)、寓教于文(強調人文氣息)、寓教于游(設置游戲環節)等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并逐步提高廣告專業學生對音樂的重視程度;利用信息化技術,積極布置一些音樂與廣告專業緊密結合的課前、課中、課后作業,讓學生在不停的思考中學習。利用各種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音樂興趣;嚴格管理課堂紀律。特別是對手機、pad、藍牙等電子產品的管理。要求學生正確利用相關產品,并積極創設全員參與,零低頭率的課堂氛圍,力求在短時間教學中獲得最大效率;教師合理分配時間和課程量,建立一套關于廣告專業音樂課的評估、評價體制,有助于班級管理,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并給予課程調整,促進音樂隱性教育在廣告專業中的開展。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廣告專業中深化音樂隱性教育的重點是“藝術”與“審美”。它利用不同的手段與過程,力求用“藝術、審美”通往“教育、塑人”。通過音樂隱性滲透幫助廣告專業的學生孕育高雅情操和升華人格,從而形成自覺道德內化效應,達到由“教”到“不用教”的教學模式,喚起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相信音樂隱性教育將通過其特有的暗示性、多樣性、靈活性、長期性、間接性特點,以各種靈活的方式促進廣告專業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