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潔 馬驍琪
(1.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2.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北校區,江蘇 南京 210000)
在當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奧爾夫樂器愈來愈受到音樂教師們的關注。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奧爾夫樂器的使用和學習不但可以培養兒童良好的節奏感,還可以建立兒童對不同音色的敏感度;不僅可以為兒童的歌唱伴奏形成豐富的音響效果,同時也幫助兒童提高他們的音樂合作能力,提升兒童對音樂世界的全面探索與享受。
奧爾夫樂器種類豐富且使用方式靈活多變,其分類主要為無音高打擊類樂器、有音高打擊類樂器、弦樂器和管樂器等幾大類。不同種類的奧爾夫打擊樂器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也有著不同功能和作用。
所謂的“無音高”樂器是相對于奧爾夫樂器中有音高樂器而言的。有音高樂器也叫做“音條樂器”,通常可以演奏旋律性較為明顯的曲調或為歌曲演唱伴奏,因此也常被稱為“旋律類”樂器。無音高樂器則主要是為了突出音樂的節奏感或者在音樂教學中為歌曲演唱打擊節奏。在奧爾夫樂器中,無音高樂器多為小型的打擊類樂器,既有通過敲奏、拍擊發聲的木魚、三角鐵、鼓類等,也有通過搖動、刮奏等手法演奏的沙錘、串鈴、镲等。這些樂器大多屬于純發聲樂器和節奏樂器,沒有固定音高。綜合當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較常使用的奧爾夫無音高打擊類樂器來看,按材質和發聲特點可分為皮革、木竹、金屬和散響四類。
由皮革蒙在有共鳴體的圓通上制成的鼓類。有較強的共鳴聲,音量較大,音色較低沉、渾厚,適合于低音聲部,在強拍上給人穩定感。如手鼓、定音鼓、軍鼓等。
由木質或竹制材料制成。聲音清脆明亮、短促,無延綿音,顆粒性強,適合于表現較復雜、速度較快的節奏型,常擔任旋律聲部,演奏起來節奏清晰、干凈利落。常見的有雙響筒、木魚、響板等。
用銅、鐵、鋁等金屬材料制成。延綿音長、聲音明亮、穿透力強,適合演奏慢速的節奏型。常見的有碰鈴、三角鐵、鈸和鑼等。
主要是根據發聲特點來命名。常見的皮革類的有鈴鼓、海鼓,金屬類的有串鈴、雪鈴,木質塑料類的有沙錘、沙蛋等。因此,此類樂器也叫混響類樂器。除鈴鼓外,大多數音量較小、聲音細碎,打擊時較難控制,適合表現長音節奏,不宜表現較快或較慢的節奏。
奧爾夫無音高打擊類樂器大多體積較小,學習和演奏起來較為簡便,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發揮著較大的作用。筆者在下文中將列舉幾個實踐案例,以期更切實、深入的探索奧爾夫無音高打擊樂器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教學曲目:《亞克西巴郎》(選自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具體教法:
歌曲為新疆柯爾克孜族的歌曲,2/4拍,活潑歡快,全曲共8小節,兩段歌詞。在樂器伴奏方面,教師設計在第一段加入“X X|XX X|”節奏的響板進行伴奏。在學生能整齊統一的使用該樂器伴奏后,教師則在第二段加入“X X|X X|”節奏的鈴鼓與之合作。通過模仿鈴鼓的兩種不同演奏方法——拍鼓心和搖動鼓身,挑選部分學生在第二段進行演奏。最終,歌曲在響板和鈴鼓兩種樂器的伴奏和部分學生的律動中進行了合作表演。
【反思】對于本課的教學,筆者不單單希望學生能完整地歌唱歌曲,而是通過加入體態律動和樂器伴奏法等方法引導學生能夠最終以一種歌表演的形式進行合作展示,促進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教學曲目:《快樂的孩子愛唱歌》(選自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
具體教法:
筆者在執教這一課時,請學生先分為兩組,每一組模仿老師進行相應的有節奏的聲勢動作,進行闖關游戲。第一回合:第一組的學生模仿“X - 0 0|”節奏踏腳,二組的學生模仿“0 0 XX XX|”節奏拍腿,待學生節奏穩定之后進行合作。第二回合:增加聲勢動作的難度,第一組的學生模仿“X - X -|”節奏踏腳,二組的學生模仿“X XX XX X|”節奏拍手和拍腿,合作完成后則成功進入第三回合有關樂器伴奏的終極闖關。
【反思】看似不起眼的一些聲勢動作練習,卻對碰鈴和響板兩種樂器的合作伴奏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盡管剛開始學生由于歌曲速度較快演奏得不準,但在老師的反復示范和學生的不斷練習、體驗之后,最終能跟隨《快樂的孩子愛唱歌》的伴奏音樂進行合作,很好地表現了歌曲,促進了學生對歌曲的學唱。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奧爾夫無音高打擊類樂器可以創新性的運用在課堂導入、歌唱教學、互動拓展等各個教學環節中。作為教師,提前進行教學準備、關注每件樂器是引導學生觸摸樂器、運用樂器以及激發學習興趣和注意力的關鍵點。
在授課中運用奧爾夫無音高打擊類樂器,不應安排過多復雜的教學目標,應考慮學生在課堂實踐中的切實感受和接受情況,以便捷、輕松的教法讓學生充分掌握,才能使學生在運用樂器時產生更多的直觀感受、情感體驗和音樂素養的陶冶,從而呈現出逐步上升的音樂求知心智與合作學習過程。
一方面,只有觸摸到樂器,參與其中,并通過聆聽、講解、演示、練習、視頻圖像等方法,才能使學生獲得真正的音樂感受。另一方面,教師可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營造一個有組織、有紀律、有效的課堂,這亦是運用奧爾夫無音高打擊類樂器的必要前提。
教師作為“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啟發學生學會并掌握樂器的運用,包括樂器種類的選擇、樂器聲響的控制、樂器節奏的配合等等,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筆者總結了自身課堂教學的實踐感受和心得體會以期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更好地把奧爾夫無音高打擊類樂器融入到歌曲學唱、樂曲欣賞、音樂知識的學習中來。同時愿以此為拋磚引玉之舉,引更多教科研屆的專家、學者、老師們關注奧爾夫樂器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更好地促進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