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錫騫
(德州學院音樂學院,山東 德州 253023)
地方高校音樂專業承擔著培養學生音樂教育的重任。不只要對音樂表演的單一人才進行培養,還要對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技巧進行培養,而且還有很強的音樂教學與藝術實踐能力培養的責任,繼而和社會對于音樂藝術人才的需求之間相滿足,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對地方高校音樂專業藝術實踐教學展開分析。
地方高等院校音樂教師中有的是從專業的音樂學院中來的,他們所接受的是專業的教育,對于音樂教學并沒有專業的認識,甚至不重視這一專業中學生未來的發展。此外,我國高校師范類院校的音樂教育長期以來都是課堂教學為主,該傳統思想早已在教師思想當中進行深化,因此,只有少數的教師可以將藝術實踐和課堂教學置于同等地位對待。很多專業的音樂教師并不愿意在做好學生藝術實踐的基礎上投入過多的精力與時間,還會產生一定的錯誤思想,即音樂教育的學生只需要對一般音樂知識有所了解就可以了,將來可以給予其更好地教育。所以,教師總是對于音教專業的學生放任自流。這一認識是有害的,要加強對音樂系教師的管理,并對其責任進行明確。
盡管藝術實踐已經被列入教學計劃當中,并占據著非常大的學分比例,然而時間還是比較機動的,在執行過程中有很強的隨意性,所以藝術實踐性總是傾向于形式化教學。此外,很多高校藝術實踐在實際的實施中總是缺乏計劃的嚴密實施,在實踐的形式和內容以及目標上并不明確,因此,藝術實踐不能得到有效落實。
在部分地方類院校中,音樂的單項專業競賽是主要的一種藝術實踐形式,該比賽有助于尖子生的培養和發掘,能夠很好地評判學生的專業化水平,因此,使得大多數學生在專業水平上比較普通的學生難以加入比賽中;此外,很多學校對于集體性藝術實踐活動的開展都是由民樂隊和舞蹈隊與合唱團所組建的,或者是在演出任務基礎上開展,在形式上非常單一,該團隊或者是演出都是通過考試形式進行選拔的,他們所需的人才,并不是各個學生都可以參加的,最終導致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出現“旱澇不均”的現象,因此在大學畢業之后,很多學生并未真正地參與到藝術實踐中去。
就地方高校而言,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創設多樣化的實踐教學的模式,運用這種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實。例如,選擇音樂藝術實踐的形式和藝術實踐的觀摩以及校內音樂專業的藝術實踐,還有校外音樂的藝術實踐等形式對音樂藝術的實踐教學進行設置,還要對藝術實踐的活動進行學分制的量化管理,利用一系列規定和措施對藝術實踐的最終效果進行保障。課堂音樂的藝術實踐必須注重技能方面的訓練。校內音樂的實踐應該制定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的目的,主要有聲樂和歌舞、話劇等音樂活動,還可以創辦音樂社團和不同形式下的藝術團體等,或者是定期組織表演和比賽,例如才藝比賽、教師的基本功比賽等。對于校外的音樂實踐形式來說,可以劃分成社會藝術的實踐和民間采風等。例如積極地參加到社會團體中,不但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拓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還能對主辦單位與參與者的社會影響力進行提高。
將藝術實踐的教學看做是課程加強規范,并對藝術實踐的教學大綱進行制定,還要納入到學生學分當中進行管理。就藝術實踐而言,這是音樂教育學生的理論知識逐漸向實踐進行扭轉的一個“催化劑”,必須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進行貫穿,不同年級必須制定不同的要目標。可以建立一個專門針對藝術實踐進行管理的部門,主要負責藝術實踐工作的監督和管理,所一切藝術實踐和實施方案進行監督,利用該措施,對地方高校的音樂學藝術實踐的“紙面化”特征有所改變,可以幫助藝術實踐更好地落實,發展為促進音樂學專業學生提升藝術實踐水平的重要課程。
必須建立一個健全的實踐教學的體系,讓其向著“常態化”的方向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借鑒國外好的經驗,例如英國學生選修音樂是根據表演課程提出的規定經常加入表演實踐的活動當中,學生必須為所有的表演實踐,例如午餐時光的演奏會和藝術節與樂隊表演等進行錄音,有助于考官對學生的綜合成績進行評定,該成績被納入到課程總成績中。地方高校促進實踐教學力度提升的過程中,不只需要通過學分制的形式激發教和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創造性外,還要建立一個比較高效的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所開展的一切實踐活動都必須具備實施方案,還要指定專門的教師做好現場指導,啟發并指導教師對所有的學生實施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進行擴展。在完成實踐活動之后,指導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實踐效果給予科學的評價。讓實踐教學可以真正成為培養目標得以實現和學生實踐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評價機制的建立,不但對學生的主動性有促進作用,還能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以及綜合能力。
和企業與文藝團體,中學之間實施“合作教育”。將大學的教學活動由單一化的課堂形式逐漸轉向課堂內外互相結合的形式。英國和澳大利亞與加拿大等多家,早已經開展合作教育,讓大學教學活動由課堂開始向生產車間拓展,和企業之間相互結合,企業安排并負責大學生的實踐環節。英國所制定的基礎類教育課程中,實習的教師留在學校的時間只有三分之一,剩余的時間在不同的學校進行實習教學,我國可以參照這種做法,加強地方高校音樂專業藝術教學和相關企業與文藝團體之間的合作,還要加強和中學之間的合作教育,不只要把合唱和指揮與中學音樂的教學法,還有實習環節當中的教學實踐進行有效地結合,還需要在該單位的文藝演出中設置節目排練、節目表演。地方高校學生的“合作教育”不但可以幫助音樂學專業教育質量的提升,還能幫助學生建立藝術實踐的能力,達到地方高校服務地方與音樂專業的教學和中小學的藝術教學之間的融匯貫通,推動地方音樂藝術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綜上所述,藝術實踐的教學模式是促進地方高校音樂專業藝術人才質量提升的主要途徑,必須與音樂學專業培養的目標進行結合,通過藝術實踐的手段,將其向著“課程化”和“多樣化”與“常態化”以及“合作化”的方向發展,結合理論以及實踐,培養學生的藝術實踐水平,轉化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深入研究地方高校音樂藝術的實踐教學,讓高校音樂專業的藝術實踐可以更加地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