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群
(南陽職業學院公共藝術教學部,河南 南陽 474500)
把人體發音器官看成一個管樂器,喉嚨就是這個管樂器的初音點,初音點的位置的變化直接會影響著管子音色的變化,這樣來說整個管子也是一個共鳴腔體。從而了解喉頭的位置變化能直接的影響聲音的變化,這樣就直接失去了聲音原有的清晰、飽滿的音色及音質,所以歌唱者穩定喉頭是演唱的前提。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學生歌唱處于一種正確而穩定的狀態時,學生就得到了最佳的喉頭位置,當然這種狀態也就直接避免了初學聲樂者聲音白,擠壓嗓子的狀況。
在真正的演唱學習中很多人都認為喉嚨的位置應該一直處于最低,部分人認為需要處于中和高,當然也有的感覺根本不必去管喉嚨的位置只要能把歌曲演唱好便是。我認為喉頭的確定是因人而異的,由于先天條件不同有的學生脖子長,有的脖子短,脖子長的同學放下喉嚨相對困難也不易上高音,位置可以相對提高,然而脖子短小的同學可以讓他們的位置盡量放低這樣可以避免聲音的卡白從而能增加聲音的共鳴和演唱泛音。當喉嚨處于常態時喉頭應處于中心部位,打哈欠的時候喉頭下降從而增加了聲音共鳴腔,聲音演唱更加飽滿豐富。所以在聲樂學習中,我們需要加強喉頭肌肉群的訓練來保持喉嚨打的穩定,從而讓我們更快的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
打開喉嚨的作用是為了能讓人體共鳴系統正常的運作,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打開咽腔部位,使所有咽腔肌肉群放松,與橫膈膜間形成通道,就是我們說的演唱通道,不論是哪個聲部,那種唱法,都是以打開喉嚨為基礎的,否則喉嚨就會出現擠卡的現象造成歌唱者演唱不順暢甚至嚴重的會破壞發聲器官,所以喉嚨打開對初學者有著重要的意義。
首先運用胸腹式呼吸方法使演唱通道的各個器官處于松弛狀態,然后運用氣息的流動性把上下的氣息進行銜接真正做到丹田氣息支持,并保持全身放松的狀態。其次多嘗試打哈欠的方法,其實打哈欠的狀態就是最佳的歌唱狀態,多去感受打哈欠后全身各個器官及其氣息通道的感覺,爭取運用到歌唱中。在歌唱者演唱的初期一定要學會模仿,學習大嗓門人的說話及發聲,盡可能讓自己的嗓子可以更大限度的打開,并且處于松弛狀態,這樣就基本符合了演唱者正確演唱的基礎。
首先擁有正確的喉嚨位置能夠使演唱者的聲音質量大幅度的提高,一般人的歌唱思維是聲音越低歌唱越往下想,聲音越高歌唱越往上想,這樣就導致了初學者演唱中“唱不高,下不來”的狀況。其實在正確的演唱方法中,唱高音相當于氣息壓迫充滿氣的氣球一樣形成反沖力而發出的聲音能量,這里的氣球是我們的橫膈膜,運用氣息的反射唱高音,音越高橫膈膜反射的力量越大,從而喉嚨打的越開,高音越容易。歌唱者在低音演唱時,一定要注意橫膈膜腹腔和頭腔的合理運用,低音越低,越需要強大的橫膈膜力量和氣息支撐,盡可能演唱者把低音演唱位置提高至頭腔上,感覺讓聲音可以穿出頭腔,從而形成低音共鳴,達到良好的歌唱效果。
人體聲音學專家的研究說明,所有的演唱者出現的發聲系統病變(如聲帶小結,肥腫發炎等)都與演唱者的歌唱方法息息相關,如果歌唱者喉嚨不打開長時間歌唱必定會對整個發聲系統造成損傷,減少演唱者的歌唱壽命。如果在練聲過程中不能同時做到各個器官的有效配合,就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逐步的訓練而達到最終歌唱目的。所以我感覺在聲樂學習中保護整個發聲系統為前提,在保護發聲系統前提下根本是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只有這樣做才能擁有美妙、動聽的聲音,使自己的演唱壽命更加長久。
通過對喉嚨的穩定和打開的解析可以清楚的看出運用喉嚨穩定和打開的技巧是聲樂演唱走向成功的基礎和必經之路。當然,一個成功的歌唱家演唱作品不僅取決于高超的聲音發聲技巧,還取決于歌唱家對作品的理解和闡釋,而對欣賞其觀眾產生的共鳴等因素。聲樂演唱技術經過不斷地演變逐漸日益完善,從傳統的簡單的基礎氣息的運用到高難度的歌曲演唱技巧的發展。這一切都表明了聲樂演唱技術發展和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每個時代的聲樂演唱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我們要汲取他們的優勢,去除糟鉑,來迎合新時代聲樂發展的到來,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聲樂演唱者的藝術修養和展示作品內涵的表演能力,真正的歌唱家比的是藝術修養和藝術底蘊,我們應正確引導學生在聲樂演唱道路上追求演唱技巧的同時還要不斷通過各種渠道學習,增加自己的藝術修養,從而能走上歌唱藝術者的巔峰。
[參考文獻]
[1] 張曉農.論歌唱中的喉頭狀態[J].交響,1995.
[2] 侯寶平.打開喉嚨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喉頭在歌唱中的位置[J].音樂探索,2002.
[3] 馮葆富等.歌唱醫學基礎[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2004.
[4] 潘龍瑞.淺談歌唱中的喉頭穩定問題[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