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剴
(南京曉莊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1)
本文在分析我國現代音樂取得成應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現代音樂發展現狀的分析,總結我國現代音樂創作中的問題,根據現實情況總結現代音樂發展趨勢。
我國現代音樂創作發展迅速,不僅體裁廣泛,而且現代音樂作品的風格多樣,作曲家更有力的借助現代音樂形式傳遞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現代音樂體裁不斷增加,而且創作方法日趨靈活多樣,個性化的創作技法探索活動與理論研究層出不窮。首先,創作手法簡約化與個性化的語言不斷豐富,實現了理性與感性的高度統一,各種傳統樂器與西洋樂器可以在現代音樂中有機融合。其次,各種新技法與古曲實現了良好的搭配,西洋與民族交匯成為現代音樂新形式。例如,《賽北的雪》等著名歌曲以現代音樂理念為基礎,通過調性音樂與傳統技法的融合嘗試,實現了對音樂作品改編與有效再創作,做到了經典的華麗轉身目標。
大量應用新技法與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音樂作品不斷涌現,受眾當下更關注的是音樂作品詮釋的創作理念與個性化語言,無論是傳統的民族器樂,還是現代管弦樂隊,其和聲配器的方法各異,但是都依靠體現出獨特題材、創意與音樂理想取勝,只有充滿個性化音樂語言的樂隊才能站在時代的潮頭。例如,唐朝樂隊《明月千里寄相思》不僅作品中有古詩詞滄桑厚重,又表現出深刻哲理意識,進一步在創新中實現了音樂對經典文化的詮釋,為現代音樂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實現傳統與現代融合。
我國現代音樂的創作隊伍不斷涌現,當前各專業音樂院校培養了大量專業創作隊伍,這些音樂創作人中每年都涌現出大量的新人新作品。隨著自媒體渠道的不斷發展,各類網絡現代音樂創作團體也蓬勃發展起來。在我國音樂事業快速發展的當下,現代音樂的創作的群眾基礎日益廣泛,社會對現代音樂作品的接受度越高,特別是隨著人民群眾音樂欣賞水平的提高,現代音樂創作有著廣闊市場空間,可以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音樂需求。
現代音樂的理論與技法適合于表現各類題材,但是我國現代音樂創作的主要問題在于題材雷同,一方面古詩詞題材對現代音樂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創作者更愿意從古詩詞文化中汲取養料,另一方面現代音樂的哲理性過強,音樂創作者更注重在戰爭、和平、公益等大題材與歷史性背景中進行現代音樂創作。現代音樂與小眾音樂的距離較遠,這也是當下受眾未深入理解現代音樂,影響現代音樂發展質量重要原因。
目前現代音樂創作更標榜遠離傳統,但是不少作品往往有曲高和寡之嫌,不少音樂作品還不被受眾廣泛接受,一些現代音樂作品沒能形成良好的社會反映。加上一些現代音樂作品的手段、語言、內涵上有所欠缺。例如,有些音樂作品過于追求構架與邏輯的嚴密性,因此未能形成完善的音樂創作體系,音樂材料使用的不充分,造成了可聽性不強與音樂無特色,或者音樂感覺平淡,音樂的理性與感性嚴重脫節的問題。
音樂創作只有遵循百家爭鳴的方針,在弘揚主旋律過程中才能不斷的得到技法上的升華,切實體現出現代音樂的價值。當前流行的現代音樂作品只有具備了豐富的時代性特征,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受眾的音樂需求,現時更好的獲得現代音樂的生命力。例如,李宗盛《山丘》以豐富的意蘊與滄桑的生活為寫照,體現了當下人對人生的真實感悟,因此契合了當下人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宣揚了珍惜美好生活的主流價值觀,并且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真實訴求,從而使該作品更符合潮流發展趨勢。
“特殊”是現代音樂的重要代表,只有形成獨特的音樂風格才能彰顯出現代音樂的價值。因此現代音樂的作品要有中國特色,體現出中國特色音樂風格的價值。首先,可以從民族音樂中進行深入的挖掘與提煉。例如,當前我國北方地區以北方少數民族音樂為基礎,進行的新北方特色現代音樂的創作,就是借助北方的赫哲、朝鮮族等音樂的形式,實現的特色音樂創作,其改變的《烏蘇里船歌》極大的影響著人們的音樂審美觀。
中國傳統文化是現代音樂取之不竭的養料,但是現代音樂發展更應當在回望歷史的過程中實現對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關系的充分關注,注重在歷史與現實中搭建起橋梁,能夠在回顧過云的同時,把現代音樂創作的落腳點放在當下,這樣才能實現歷史的智慧,不斷在現代音樂中傳遞出傳統文化的價值,更好的滿足人們對現代音樂的藝術欣賞需求。
我國現代音樂創作取得較快發展,不僅經典的音樂作品不斷的增加,而且現代音樂創作團隊、受眾基礎、音樂樣式都有較快發展。也應當看到我國現代音樂創作的問題,還要結合我國現代音樂的資源,實現對現代音樂風格與創作方向的突破,在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光大現代音樂。
[參考文獻]
[1] 袁川曄.新媒介時代下中國流行音樂產業發展的前景[J].新聞愛好者,2010,04.
[2] 陳曦.我國流行音樂產業發展現狀及其策略分析[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1,06.
[3] 李慕言.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狀況、問題及其得以發展的途徑分析[D].北方音樂,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