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芳
(楚雄師范學院,云南 楚雄 675000)
結合本文的實踐調查可以看出,許多音樂專業的學生在進行聲樂學習的過程之中往往意識較為松散,同時個人的學習動機比較模糊,難以真正地在實踐的過程之中主動地接受老師的引導,缺乏一定的學習積極性。針對這一現實情況,聲樂老師在實踐教學時可以運用心理學等教學方法,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調節,從目前來看,心理暗示法以及心理調節法應用得較為廣泛,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聲樂老師可以站在更加宏觀的角度了解不同心理學教學方法的具體作用以及相關要求,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處理不同的問題,比如對于一些較為自負的學生來說,老師必須要加強對其的引導,給予其相應的批評,使其能夠保持清晰的頭腦,對自己有一個更加客觀以及真實的認識,明確個人在聲樂學習過程之中的不足。另外對于一些存在自卑心理的學生來說,為了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這一心理困境,老師必須要把以人為本作為重要的教學理念,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以及愛護,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對其的關懷,從而主動地和老師建立一個良好的信任關系,在更加寬松且自由的學習環境之中不斷地提升自我,發現自己的優點。
作為聲樂教學之中的基礎,音準訓練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意義重大,許多學生之所以難以掌握音準主要在于個人缺乏一定的學習自信心,自卑感導致個人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的畏難情緒,因此老師必須要站在更加宏觀的角度,在維護學生自尊的前提之上指出其不足,并為其提供能改正的方向以及方法,要求其采取有效的手段積極地處理各類不良情緒。另外如果學生在實踐訓練的過程之中出現了許多的不足,那么老師可以在指出其錯誤的基礎之上,為其提供更多心理調節的方法。
每一位學生的聲樂學習能力以及教學背景有所區別,因此在聲樂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保障學生能夠有一個更加平穩的心態,盡量避免盲目沖動以及各種異常心理,對于一些缺乏意志力的學生來說,老師需要以心溝通為主,幫助學生找出個人的不足。
素質教育要求聲樂老師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之中必須要以促進教學形式的優化升級、心理完形因素和心理素質為立足點,保障學生能夠有一個更加良好的心理狀態。從實踐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許多聲樂專業的學生個人的社會經驗還有待提升,在社會實踐以及學習的過程之中難以避免會存在許多的心理問題,作為聲樂老師首先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站在宏觀的角度,積極考慮外部環境的構建因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況。
其次,老師需要積極地促進教學形式的創新,保障教學的客觀性以及計劃性,結合現代教育理念的相關要求明確聲樂教學中的規律,通過個別輔導以及統一教學的形式來為學生的心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我國許多著名的聲樂教育學家明確強調,教學隨意性不僅影響了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還導致了許多的不確定性,難以真正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和聲樂教學發展。
教學組織形式以及教學環節的有效改革能夠積極地推動教學效率的提升,聲樂老師需要立足于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以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為立足點,保障時間安排以及教學手段選擇的合理性。其次,老師還可以充分地將心理輔導與教學案例相結合,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保證學生能夠實現心理完形。
許多學生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之中個人的主動性相對比較強,同時還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之下接受知識技能的學習以及個人聲樂訓練水平的提升,但是要想真正地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聲樂老師必須要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將人才培養目標與學生品格的完善相結合。
傳統的聲樂教學只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對學生個人綜合藝術表現能力的提升,學生只能夠接受教師的機械引導,并通過模仿的形式來提高個人的音樂素養。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區別,如果只要求學生進行模仿,就會限制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水平的提升,因此聲樂老師首先需要了解聲樂教學的實質要求,通過各種多媒體設施設備的運用來積極地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鼓勵學生學會主動地研究個人的聲音,意識到個人在聲樂學習過程之中所存在的各類不足,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引導,保證學生能夠在模仿的基礎之上進行有效的創新。
如果聲樂老師能夠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并充分地利用各種心理教學方式實現對學生的引導,就能夠幫助學生積極地意識到個人的創新潛力,有效突破機械模仿的不足,真正地實現自主研究以及自主創造。另外老師還需要結合聲樂教學的實踐要求,不斷促進音樂處理空間的有效改進,保障學生能夠擁有更廣闊的藝術視野,實現自我定位的明確性以及準確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為學生的全方位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 鄒本初.歌唱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 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3] 俞子正等.聲樂教學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