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曉萍
(哈爾濱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音樂與迷幻》一書由前言、上篇與下篇三部分組成,主編蕭梅及該著其他撰寫人以嚴密的邏輯性、準確與生動的文字表達以及細致精當的學理分析和公允客觀的價值評價對國內外相關學科知識和理論進行了深入的梳理與剖析,使音樂與迷幻的發展與演變有了一個清晰的歷史畫面,進而進行了思辨性的比較研究后提出“身體視角下的音樂與迷幻”。最后從中國民間信仰儀式的語境出發,以田野作業為主軸,對具有代表性的、廣泛存在于漢族和少數民族地區信仰儀式中的“音樂與迷幻”現象進行描述,進行專題性個案與比較性個案的研究,呈現音樂與迷幻的不同類型,并對音樂與迷幻發生的歷史文化機制進行解讀。
編者為了讓讀者理清思路,對該著作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首先在前言部分對“相關信仰儀式—迷幻—音樂研究”進行了回顧,進而引出其文章的主題。值得一提的是前言部分的“課題成果略述”,編者將該課題的研究成果分為理論探討、文獻研究與個案調查三個部分來進行概述,其中“理論探討”(第一、三、四章),主要聚焦于“音樂與迷幻”研究的視角,以及在比較視野下的“巫樂”研究兩個部分的略述。“文獻研究”包含對中國地方民俗中相關迷幻與附體現象研究的評述,同時將視野擴展至涉及儀式中迷幻現象以及音樂與情緒變化、轉換關系的醫療民族音樂學研究領域。而“個案調查”主要是對下篇六個民族的研究成果進行的略述。讀者通過對其仔細的研讀,全文的精華就早已收入囊中。但若想深入的了解與研究這些精髓,就必須仔細研讀每個章節。
如果說“田野作業”是民族音樂學研究之重要途徑的話,那么無疑《音樂與迷幻》展現了民族音樂學研究的這一優勢。縱觀《音樂與迷幻》全文,“田野作業”貫穿其中。無論是上篇,還是下篇,都是以田野為主軸,探討音樂與迷幻的關系。本書的下編就是由田野考察的個案研究構成。而從這些個案總體涉及的民族、地域范圍而言,具有一定的寬度及廣度,其涵蓋的民族包括瑤族、彝族、壯族、苗族、蒙古族、漢族六個民族,輻射了我國西南、東北、中原等廣大地域。從研究方法和類型來看,它們包括“專題性個案”和“比較性個案”兩種。
其中“專題性個案”分別以彝族支系“花腰彝”中的師娘之儀式、布拖縣彝族阿都人“惹木”儀式、巴哼瑤人的“鬼醫”儀式、漢族的“神婆、”香童“通神儀式等特定區域的族群儀式為對象,將其置于該地文化的信仰觀念中進行探討,對儀式過程中展現的迷幻以及具體執儀行為中的音聲展開分析,發現儀式音聲之喻意,闡釋各種音響具有的信仰意涵,探討迷幻狀態如何作為儀式音聲存在的條件,如何成為其信仰體系的表達,從而透過這些關系探討其蘊含的社會、歷史和文化內涵。而“比較性個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族群內部的跨地域比較和同一地域族群內部的跨類型比較,以及同一類型執儀者的不同祭祀比較等幾個方面。在第七章中作者立足于壯族布偏支系的扎實田野,分別以聚居于廣西壯族自治州防城區峒中鎮壯族支系“布偏人”中的執儀人“天婆”及其所執儀式“做天”為研究對象,詳細搜集了“天婆”們人生經歷及個體感受的各種信息與數據,記錄了“做天”儀式的形式和過程,對“天婆”的成因、禁忌、“兵馬”進行調查和探究,對八類“做天”儀式類型進行異同比較,劃分出天婆的附體類型,以此闡釋“天婆”在偏人生活和信仰世界中的位置和意義。
《音樂與迷幻》一書另辟蹊徑,通過梳理國內外的音樂與迷幻的研究現狀,進而對“西方學者建立的類型學說無法涵蓋和套用于中國的現象”進行思考;通過梳理中西方語境下儀式與音樂研究中的不同身體觀,提出“緣身性”在儀式音樂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從這一視角對音樂與迷幻的研究進行了思考,力求將迷幻與音樂所構成的關系納入到儀式音樂研究的考察與取域中去;最后采用群體合作的方式通過大量的“田野作業”從宏觀到微觀的研究來展現這一研究成果。
縱觀《音樂與迷幻》一書,它所提供的材料、提出的論點與得出的結論可以成為其它學術著述、科研設計、理論教材引用的對象,它所提出的“身體視角下的音樂與迷幻”對之后民族音樂學的學者們不僅有所啟示,而且可以讓學者根據此途徑繼續做深入研究。雖然編者是通過對傳統認識論的反思后,發現緣身性作為一種研究取向和路徑的重要性,但其在哲學、認知科學以及社會科學、民族志等不同層面的探究中,究竟能實踐到什么程度,有哪些限制,我們尚無法預知。但無論怎樣,它以哲學、宗教、人類學、醫學、認知科學結合成一個寬廣的論域,畢竟具有探索性的啟示。而且它在儀式音樂以及民族音樂學的研究中也具有創見性的意義。
結筆之余,筆者尚有一點拙見,望與《音樂與迷幻》讀者和編纂者共享,即:由于《音樂與迷幻》缺少六個個案之間的比較分析,使其略顯美中不足。由于六個個案之間的地域跨度不等,既可以比較出不同地域學者們具體研究理念與研究手段的調整與變化,亦可比較出同一時期不同學者在面對不同個案時的研究立場、角度與具體方法的不同選擇,進而使得讀者對中國音樂與迷幻研究的方法與理念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同時,我也希望對此研究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將這項研究繼續下去,讓我們看到更多地區、更多形式的音樂與迷幻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