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崇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巧家 654611)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自古人們就對食物的十分重視。近年來隨著思想觀念的改變,人們越來越重視食物的衛生安全問題,豬肉也不例外。為了保障豬肉的來源衛生安全,同時促進生豬養殖行業的穩定發展,生豬養殖工作者應該注重養殖過程的科學管理工作,從而增加自身的經濟利益。在進行生豬養殖管理工作過程中,保育豬的養殖管理工作是一個關鍵環節,只有做好了保育豬的養殖管理工作,才能從源頭上對生豬患病的概率進行控制,進而保障農民收入能夠正常增長。
目前國內的生豬養殖行業在管理方面加強了重視程度,對豬群進行了區分養殖,不再讓保育豬和成年豬混合在一起進行喂養,但在細節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保育豬的養殖環境不夠衛生,族群數量過多,飼養質量不過關,未能及時進行防疫檢疫工作等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到保育豬的正常生長,因此在進行保育豬的養殖管理時需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動物能否健康地茁壯成長,問題的關鍵往往取決于能否擁有健康適宜的外界環境,生豬自然也不例外。保育豬作為剛剛斷奶的仔豬,對于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自身的抵抗力不強,很容易在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受到影響,導致生長速度降低,患病可能性上升,甚至發生夭折,進而降低養殖者的經濟效益。因此為了更好地進行保育豬養殖工作,首先必須做好保育豬生長環境的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對豬舍進行及時的通風,通過通風能夠有效改善豬舍內的空氣質量,減少病菌滋生的概率,降低保育豬發病的可能性。其次需要注意對舍內的溫濕度進行及時調控,一般情況下,最適合仔豬的溫度是在26℃~28℃之間。在安排仔豬進舍時,應該提前使用紅外線、保溫燈方法對豬舍進行加熱保溫,在達到合適溫度后再將保育豬引進豬舍[1]。
豬類疾病中,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一旦感染了一個,很快會造成整個豬群的感染,影響到養殖者的經濟效益。隨著近幾年生豬養殖行業的發展,養殖規模向著巨大化發展,為了提高養殖效率,很多養殖者提高了豬舍內的豬只數量,這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成本,但也增加了疾病傳染的風險,一旦暴發了疫情,養殖者將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進行保育豬的養殖工作時,建議減少豬舍內的仔豬數量,根據實際情況對豬群進行適當的調整安排。在進行調整時,盡量將同窩出生的仔豬安排在一起,同時需要參考仔豬的生長程度,體質情況來進行分類調整。
為了保障保育豬正常地健康成長,必須重視保育豬的飼料質量。由于現在的養豬場規模普遍較大,一般情況下儲存飼料的數量較多,難免會發生飼料霉變的情況,一旦將霉變的飼料用來喂養保育豬,會嚴重影響到保育豬的健康安全,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保育豬中毒。因此必須對新購置的飼料進行嚴格的檢查,定期對儲存的飼料進行查看,及時處理那些發生霉變變質的劣質飼料,確保飼料質量良好,這樣才能為保育豬的正常成長提供堅實基礎。
只有保證營養充足,保育豬才能正常健康生長,同時為了提高生豬的肉質和生長速度,有必要保持充分的營養提供。因此如果想要更好地促進保育豬健康成長,就必須滿足保育豬正常的多種營養需求。故而在進行保育豬的飼料選擇時,必須根據其生長階段、體質強度和所需營養等條件來進行選擇,盡量做到營養全面。可以利用飼料、鮮草和粗糧等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喂養,滿足保育豬的各種營養需求。從而促進其健康成長[2]。
為了保障保育豬的健康成長,必須做好保育豬的防疫檢疫工作,建立起完整的免疫管理體制和疾病防治機制,減少各類疾病發生感染的可能性。在進行保育豬的養殖工作期間,不但要定期執行保育豬防疫檢疫工作,還要對外界豬類疾病進行充分的了解,提前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防治措施,增強防疫效果。此外由于仔豬剛出生,防病能力較差,可以在母豬生產前進行接種,提高母體的免疫能力,增加抗體數量,進而通過母乳喂養的方式增強仔豬的免疫能力,減少保育豬患病的可能性。
一般情況下,流行性豬類疾病的發生有著一定的規律性,天氣原因會對疾病暴發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在進行疾病防治工作時,可以參考天氣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保育豬發生疾病的概率。例如每年的季節變化時期,天氣不穩定,很容易暴發豬類氣喘病,妨礙生豬正常的呼吸,降低生長速度,對養殖戶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季節變化時期應當做好豬舍的保溫保暖工作,降低保育豬患上豬類氣喘病的概率[3]。
生豬養殖規模的發展擴大,在滿足消費者肉類需求時,還能有效帶動畜牧養殖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提高養殖效率,必須做好保育豬的養殖管理工作,從源頭階段降低生豬患病的可能性,為此,需要做好保育豬的環境管理工作,為其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注重保育豬飼養質量,保證能夠滿足保育豬成長的營養需求,同時做好接種防疫工作,提前準備防治措施,促進保育豬正常健康成長,進而有效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滿足市場消費需求,實現養殖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1]趙維波,王琳,劉健康,等.豬場保育豬養殖管理技術[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7,3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