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巧珍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少數民族音樂是一種維系民族共同體延續與發展的文化工具,既是民族內部的生存方式,又是對外區分不同民族的標識。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帶來了許多發展契機,但也造成了廣西許多少數民族音樂在新的環境下,保護、傳承和發展前景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保護傳承與城鎮化發展之間尋求某種動態平衡,探索建立一種有利于文化與經濟的良性互動、能夠促進教育文化經濟三者深度融合和有效整合的、具有廣西特色的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機制,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首先,立足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實際情況,將扎根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實土壤作為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創新與發展的目標和任務。任何一種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與傳承都離不開現實的土壤,應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按照不同少數民族音樂的秉性、資源開發的特點和規律,滿足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對于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來說,保護與傳承實際上是圍繞民族音樂的創新與發展逐漸展開的。調查中筆者發現,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存在無序開發、單純性保護和保護方式單一等突出問題。保護與開發的主要矛盾在于經濟,區別在于兩者的根本目的不同,不能犧牲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搞開發,也不能將開發作為唯一和主要的少數民族音樂保護手段。要把保護和開發結合起來,在扎根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實土壤的基礎上,做好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為此,筆者強調的是“可持續性”發展理念,要在廣西少數民族音樂與經濟發展之間做好平衡,實現共贏。
因此,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必須從實際出發,充分挖掘其內涵,以創新和發展自己特有的民族音樂特色,使自身更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脫貧致富的社會現實。只有扎根于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土壤,才能確保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獨特性和民族性,從而不斷增強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影響力和生命力。扎根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土壤是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創新與發展的目標和任務,也是廣西少數民族音樂開發的必然選擇。
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說到底是要將它很好地傳承下來并發揮其應有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此,需要針對目前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存在的無序開發和單純性保護、保護方式單一等突出問題,設計出相應的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的路徑。這里,所謂路徑設計,主要是圍繞教育、文化、經濟之間的深度融合和有效整合,將教育發展與人的現代化結合起來、將人的現代化與科技創新結合起來、將科技創新與創業就業結合起來,努力實現以教育發展促進人的現代化、以人的現代化帶動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拉動創業就業。上述“三個結合”,實際上是圍繞人的現代化和科技創新展開的,體現了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對于人的因素和科技因素的高度關注。事實上,文化的本質在于人化、在于使人真正成為能夠適應現代社會進而自由享受現代文明和健康生活的人,核心是人的素質及其現代化程度的提升。人的現代化離不開教育,離不開教育發展及其文化傳承,尤其需要人文精神的關懷和科技素質的培養。可見,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的路徑設計不能僅僅局限于文化本身,而要從教育發展與人的現代化入手、著眼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第一拉動作用,在推進上述三個結合的過程中努力探索并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機制。將文化傳承中的價值追求與經濟發展中的文化自覺盡可能協調一致,讓民族傳統文化在彰顯特色、永葆生機和活力的同時不斷傳承和創造性轉化,避免民族傳統文化開發中對于原生態文化、特色文化和文化個性及創造力的侵蝕,從而確保城鎮化背景下的文化變遷契合民族地區社會現代化的進程。
扎根于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實土壤,意味著廣西少數民族音樂要扎根于自我的民族音樂特色,打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張牌,講究音樂的文化內涵及其影響力。特色是文化的生命力,是靈魂和內核。對于廣西少數民族音樂開發來說,一方面,必須把握人們對廣西少數民族音樂賞析的精神需求,圍繞“原生態”和“民族生態”做文章,摸索出一條旅游開發與有效保護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共贏的道路。
著眼廣西少數民族音樂開發的人文關懷,將精心打造特色鮮明的少數民族音樂品牌作為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創新與發展的根本標志。桂林旅游學院周澤江教授長達30多年的時間到廣西各少數民族地區深入調研、采風,整理創作了大量的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作品,改良制作了五代少數民族新樂器。這些樂器極大地拓寬了西南少數民族傳統樂器的音域,改進了音色,被譽為 “偉大的立體工程”。2015年,教育部授予七玄樂府項目“全國高校‘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展示項目”。此外,七玄樂府項目還榮獲了全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目前,“七玄樂府”以周澤江教授12部交響作品為主,輔以少數民族樂舞作品(廣西文場、廣西少數民族歌舞、桂林儺戲等),實現了對廣西少數音樂的保護與傳承。
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創新與發展最終要落實到項目的策劃和打造上,只有精心打造特色鮮明的少數民族音樂品牌,才能將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創新與發展引向高水平和高質量。因此,精心打造特色鮮明的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品牌,是廣西少數民族音樂開發的最終成果,也是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創新與發展的根本標志。
城鎮化進程使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前景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要在城鎮化進程中提高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文化自覺性,調整民族傳統文化的文化心態,加強對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調試、轉換,進而推進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重塑和整合。當然,確立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創新與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的路徑選擇和打造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創新與發展的的根本標志三個方面只是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的一部分,筆者期待有更多的音樂人、文化人能真正參與進來,共同保護廣西少數民族音樂,讓它煥發新的光彩,永葆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