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樂
(喀山國立音樂學院)
管弦樂又稱交響樂,起源于西歐,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是藝術音樂的一個主要領域,它既是一種音樂的表演形式,也是多種音樂體材的集合名稱。管弦樂的基本編制是由四組器樂組成的。分為弦樂組、木管組、銅管組和打擊組。它們分別有著不同的音色并且承擔著各自的任務。
管弦樂隊之所以有強大的感染力,與好的指揮是密不可分的。一個好的管弦樂隊,必須要有一位優秀的指揮統籌兼顧。演出一部成功的作品,指揮家必須統籌整個樂隊,使之演奏的樂段層次分明,旋律層、和聲層和低音層分工明確,并且確定相同聲部的樂器音色統一。而兼顧則是要保持每個聲部的特色,不能因突出某一聲部而忽略其他聲部。指揮家控制整個樂隊,掌控大局。而鋼琴演奏者也需要有指揮家一樣思維,我認為可以將這種思維稱之為“管弦思維”。
在演奏鋼琴作品時,觸鍵、層次以及線條的連結的理論,都是十分生澀難懂的。但通過管弦樂與鋼琴獨奏的對比中,結合各個樂器的音色特點及應用,我發現可以將管弦樂的思想帶入到鋼琴作品的分析當中,找出最適合作品的觸鍵,劃分出層次。通過運用管弦思維,可以使我們對層次、觸鍵、線條有一個更加形象的思考。
管弦樂隊的長處,就是層次的分明。如果一個樂隊沒有了層次,所有樂器一同發出毫無節制的音響,那管弦樂隊則是十分失敗的。好的樂隊演奏出的音樂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而鋼琴作品在層次的劃分上,往往不是那么的明顯,演奏時容易忽略旋律層、和聲層、低音層的劃分,使得音樂全部混雜在一起,沒有管弦樂般豐滿的音效,體現不出鋼琴的優勢。作曲家有時會在作品中不斷地重復出現主題,但往往會將主題隱藏得非常深,不易被發現。演奏者往往會忽略主題,一味地演奏伴奏音型,使作品失去層次。當我們運用了管弦樂的思維,將樂曲當成總譜來分析,首先,將鋼琴曲的旋律一一找出;其次,我們要分離出和聲與低音,就相當于將鋼琴譜譯為總譜時,將和聲聲部合理地分成和聲聲部與低音聲部,當我們理解了聲部的劃分之后,演奏就會更加游刃有余。
現今,即便文獻資料頗為豐富,但對于很多的作品,我們依然無法全面了解當時作曲家創作作品具體的思想。而作品觸鍵的方法,不單需要充分了解作曲家創作的時代,作曲家當時的風格特點、推理觸鍵方法,我們還可以從譜面直接還原作曲家的思想,找到最合適的觸鍵方法。我們可以運用管弦思維,將一部鋼琴作品想象改編成管弦樂隊的總譜,把樂曲中的每一個聲部劃歸到管弦樂隊的各個樂器上。這樣,我們在分析作品時,按照每個聲部、每個樂器所要表達的內容,就可以推理出比較合理的音色。然后通過模仿各個樂器,模仿它們想要表達出的音色,這樣,就使得演奏者對觸鍵的理解更加生動鮮明(見表1)。

表1

續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