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頌章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河源 517000)
當前,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導致那些課堂理論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無法充分滿足社會和教學的需求,所以,急需增大實踐教學比例,將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加強實踐教學力度,并進行專業特色突出的教學改革。對音樂表演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強化,不但可以讓學生對音樂的旋律和本質更深入地去認識,同時,學生能夠更清楚地理解音樂理論知識,更能熟練地掌握音樂技巧。實踐教學既對學生的應用能力是一種有效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最終使其競爭能力得以提升。所以,想要培養出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音樂人才,最好的方式就是對音樂表演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合理、科學的構建,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推進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的順利實現。音樂表演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應以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為基礎,把知識、技能、素質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就業為導向,以綜合實踐能力為主線,進行各實踐教學環節的總體設計。[1]建立與理論教學相聯系、相互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對理論熟練掌握的同時,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舞臺藝術表演和各項實踐活動。
由于音樂表演教師缺一定的能力,實踐課程教學質量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一些教師缺乏自己舞臺表演的經驗和表現能力,這使得他們往往無法在實踐教學課程中發揮良好的教學示范作用。同時,許多教師對舞臺練習能力缺乏重視。因此,在實際實踐教學中,對學生舞臺實踐能力的培養不重視。在教學過程中,缺乏一定的激勵機制,使學生對藝術實踐的參與度不高,甚至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根本不關心,進而制約了學生舞臺實踐能力的有效提升。[2]
當前,音樂表演專業的特色化實踐課程在建立中,尚缺乏相對的完善性,通常情況下,其構建的依據都是音樂專業的教學體系,缺乏有針對性的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學體系,導致構建的課程體系不夠科學合理。在具體的教學大綱、課程時間管理體系方面,雖然許多高校有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但由于教師的執行力相對較差,其結果使他們在具體教學中更隨意,實踐教學課程效果不佳,尚未充分發揮出實際效果。
音樂表演專業對學生實踐能力要求相對較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夠使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但是,由于很多學生很少有機會進行舞臺訓練,使得自信心不足,在舞臺上很膽小,最終使得學生真正的實力未能充分發揮出來,達不到理想的實踐效果。時間長了,學生會對實踐活動產生嚴重的抵觸和畏懼心理,不良現象持續循環,急需通過舞臺練習克服上臺膽怯的現象,優秀的學生更愿意在舞臺上表現自己,使得學生間差距不斷拉大。另外,因為日常實踐相對缺乏,從而降低了這些學生的協作能力。
對于音樂表演專業,實用性是其突出的特點。培養人才的最終目標是培養更多的表演藝術專業人才。當前,重技能輕實踐是各大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事實上,專業技能和專業實踐能力并非一回事,技能主要將課堂作為基礎,具體的是對基本技術的表演,但表演指的是舞臺藝術,是要在舞臺上進行展示和表現的,所以,學習中要注重舞臺經驗的積累。之前音樂表演專業采用的均是單一的教學模式,將技術傳授列為了重點,其教學任務完成的標志就是讓學生完整地完成演奏和演唱的作品,甚至會認為,舞臺表演就是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導致相應知識學習和訓練不足,進而使課堂上與舞臺上學生表演能力完全不同,差異顯著。因此,想要縮小差距,就需要在日常學習和實踐中注意。[3]
培養音樂表演專業高技能人才的最終目標就是使其能夠更好就業,更好地為社會發展助力。因此,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社會工作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環境、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而在課堂中不能對這種能力進行培養。所以,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時需要結合社會實踐進行,并將產、學、研結合起來進行。此外,還要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并對合作協議進行有效簽訂,進而為學生提供一個時效性強的藝術實踐專業化平臺,這樣才能夠真正鍛煉學生全方面的能力,為以后的發展助力。要最大程度地保證最終制定的藝術實踐活動更加科學和專業,從而讓學生參與到整個社會實踐活動中,并在實踐活動中能夠發揮自身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歷練,以期為以后人生順利起航奠定堅實的基礎。[4]
實踐教學體系并非隨意建立,更不可和專業課教學分開進行,如果相分離,則會致使理論和實踐相脫離,和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無法符合,更和音樂表演專業的專業化特點不想符合。簡而言之,需要擴大一定專業課程中實踐部分的內容,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并重點關注實踐部分,以期可以使理論和實踐實現最終完美融合。所以,需要加大對實踐為主導的教學環節的開發力度,增設相關課程以及多元化的活動,并在這部分對理論和實踐重點訓練,從而使專業、科學、系統的實踐教學特色更為突出。
音樂表演專業突出的特點無疑是表演性,學生不管學習聲樂亦或是學習跳舞,最終目標都是成為能在舞臺上出色表現的演員。站在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未來的職業定位角度,音樂表演專業是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畢業后學生將步入社會藝術組織亦或是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就業,藝術活動的組織、指導、策劃和實施以及表演等均是其工作內容。這就要求他們需要對音樂表演以及有關工作的細節、程序、方式和特點進行熟悉和了解,并有較強的工作能力。故此,需要將專業特色重點突出和良好把握好,再對專業實踐教學精心進行構建,最終使得建設的實踐教學活動表演特色鮮明而又突出,更具指導意義。[5]
教師需要教授科學規劃的內容,并不斷豐富實踐課程,并與時代發展相符合,與音樂表演專業的學術前沿緊密相連,同時有必要參考和借鑒國內外優秀音樂學院的教學內容。進一步豐富教材內容,并緊密結合本學院的特點,良好地選擇那些特色突出的教學課程,從而使學生的就業能力和音樂表演能力得以有效提高。使課程教學內容得以充實,一方面能夠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它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表現能力。同時,學校還可聘請相應的社會團體的專業表演人才,讓其為學生講授有關音樂表演的課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成功地學習他們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從而利于自身的進步。與此同時,還可聘請專家學者來學校進行經驗交流會或者講座,讓學生從中對有用知識進行學習,很好地提高自身的舞臺表演能力。[6]
在具體的施教中,教師必須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對新的方法和途徑進行積極創新和探索,更新教學手段,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實踐教學互動既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提高舞臺實踐能力和自身綜合能力。如,教師可以在舞蹈編創課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創作,對優秀作品進行學習,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該方式既能夠使學生的專業能力提升,也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激發,最終提高實踐教學質量。[7]
在實踐教學活動中進行演出活動,能夠使校園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在活動開始前,第一要做好排練工作。無論是復制和照搬之前的經典節目,并再重組編排,抑或是自創新節目,勇于創新,均是實踐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排練中可以提高積極性,也使專業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為學生的創業和就業做好鋪墊。由于演出中會有很多具體的工作,不管哪個環節失誤,均會使演出效果受到影響。所以,學生通過演出不但可以提高綜合能力,降低恐懼,同時,演出結束后還能夠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為以后的學習和教學奠定基礎。[8]
對于學生平日的實訓和實踐,教師應注意積累,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評價機制。考評機制建立的最終效能是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改變以前只關注書本知識的評估方法,使既定的評估機制能夠針對實際結果,并量化指標,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學校可以將音樂、晚會、表演納入考評中,并有效結合演出實踐能力和課程考試,將考試成績和實踐演出成績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對實踐更加重視。并且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將論文發表在各類期刊上,通過論文發表使學生得到一定的實踐課程學分,利用此種方法讓學生的研究和創新興趣得以激發,提高學生的專業性,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9]
總而言之,現階段,中國社會經濟正在快速發展,同時也帶動了中國文化藝術產業的飛速發展,業界對音樂表演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對音樂表演專業藝術實踐課程進行改革十分必要。這樣可有效結合專業知識、技能、實踐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利于個人成長和進步。然而,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學校、學生和老師緊密配合,彼此間相互支持和互助,共同努力去實現,為了共同的目標做出最大的努力。這樣才能夠最終培養出專業知識扎實、技術能力強、表演能力佳的復合型人才,使其快速成長,成為為社會繁榮發展提供助力的優秀人才,最終實現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