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虹倩
(內蒙古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大學階段的鋼琴學習者以其相應的學習水平和理解能力來說,在樂曲的表現力方面應當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了,這時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指引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引領學生走上正確的學習軌道,學與教,兩者相互交融,就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高校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教材中聆聽的作品很多是作品,無歌詞的提示,沒有準確的音樂形象。我們都知道,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如何讓學生在演奏鋼琴時能準確表現樂曲,將樂曲的情感、意境通過鋼琴表現出來感染聽眾并使之產生共鳴,這就要求在鋼琴教學中對學生的音樂表現力進行培養。從現在高校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他們對音樂表現方面沒有過多的理解,很多學生在彈奏并沒有斟酌作曲家的感情,以至于在鋼琴演奏中沒有情感表現。針對這一系列的情況,讓我們一起探討下在鋼琴曲的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鋼琴是一種家喻戶曉的樂器,擁有的學習者眾多。鋼琴極具表現力,它不僅能演奏出跟交響樂一樣氣勢磅礴的效果,也可以表現唯美細膩的感情,讓人們體驗到一場豐盛、立體的音樂盛宴。如此復雜艱深的樂器,要想熟悉它,首先需要嚴格訓練,這是為了可以表現并完成音樂中的各類技巧。鋼琴的彈奏學習過程是很復雜的,我們需要用相當多的精力解決我們的技術問題,正如霍夫曼在書中說到:“鋼琴學生完全掌握了技巧這物質部分時,在他眼前就會展現出藝術演繹的無限廣闊的視野。”在彈奏的過程中,任何一個細微的錯誤都會使得我們更加緊張,以至于影響到音樂的完整性,都會對整個鋼琴彈奏造成影響,給人帶來一種不完滿的情感體驗。熟能生巧,當你的訓練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對鋼琴的彈奏技巧就會得到提高。學習鋼琴跟學習數學知識是一個道理,不同的是數學是通過做題加動腦的訓練來鞏固數學知識,而鋼琴曲則是通過手和腦的相互結合達到一個學習的效果。只有熟練地掌握鋼琴演奏技巧,才能夠更好地演繹作品。
想要表現出作曲家的作品內涵甚至還想融入自身的理解與二度創作,這就需要表演者對作品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包括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創作背景等。提高表現力對于鋼琴曲表演者來說是有很大的難度的,因為它并不像是唱一首歌或者是跳一支舞那么直接,通過歌聲和肢體動作就可以完成表演。但鋼琴作品不同。首先,你必須具有深厚的彈奏鋼琴曲的技巧;其次,要對音樂內容理解透徹,把自己融入當時作曲家譜曲時的感受,深入地理解;最后還需要臨場表演時的狀態。要把鋼琴音樂完美表現,必須做到以上三點。不能夠隨隨便便就簡單地完成演奏,這樣的話其實嚴重點來說是對作家的一種不尊重。
在鋼琴教學中也會遇到難題,因為每個人的學習特點不一樣,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有差別。所以,在教學中會遇到一些樂感比較差的同學,針對這一部分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多聽、多看,培養對音樂的敏感度。建議學生們在聽鋼琴作品之外還應該多涉及其他門類藝術學科的欣賞,如多聽歌劇勢必會對我們理解歌唱性有益處,對于彈奏莫扎特奏鳴曲的同學來說會更好地體會到作品中的樂句及音樂表現特征;多看美術展,如果知道工筆畫、水墨畫、油畫的區別,那么在彈奏作品時就會更加體會到細膩的含義。德彪西的印象主義,其命名也恰恰是首次來自于印象主義的繪畫作品。看過《日出》,也許就會更加體會到德彪西的音樂風格了。所以,實際上,功夫在詩外,我們學習的是音樂,是藝術,不要將自身囚禁起來,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除了學生自身訓練之外,作為鋼琴老師,要知道學生是獨特的人、是發展中的人,所以,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可以給學生一些訓練方面的建議,比如說,教師找到相對應的音樂素材讓學生訓練,小型的藝術作品是好的選擇,如門德爾松的無詞歌就是很好的選擇之一。通過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樂感,啟發他們對音樂的敏感度、理解力、想象力。
在鋼琴曲彈奏中,想要具備音樂表現力,首先要在強調學生理解作品的同時要求他們準確地識讀樂譜,進而分析樂譜。“任何表演藝術都是一種有賴于再創造的藝術,鋼琴表演也是如此。既然是再創造,就必須忠實于原作;又必須強調演奏者個人的創新。二者缺一不可。”譜面上的所有記號都要準確地理解,這是作曲家寫下的、是最原始和準確的,是我們理解作品的重要客觀途徑。比如貝多芬的奏鳴曲,曲譜上的記號都由本人編寫,準確地告訴我們應如何表現音樂。著名的貝多芬《D小調奏鳴曲》(暴風雨),開頭的六小節向我們展示了作品的兩種性格截然相反的動機。一種用了Large 的速度,力度是pp,隨后出現第二動機,速度Allegro,力度逐漸增強,譜面標注了cresc.。前兩小節極致的安靜正是在默默的醞釀著其后即將出現的緊張變化。直至演奏者將力度推至sf,音樂再度回歸平靜。等待下次的出現。
其次,在教學中,建議教師不要刻意地訓練學生的彈奏技術,而是注重學生表現能力的培養,一個作品,如果只是有聲音,沒有感情,那么這個作品等于是沒有了靈魂。一個沒有靈魂,而空有其形的作品是不能讓心靈得到滿足的。在音樂表現力的學習中,學生情感的表現是可以培養的。培養學生細膩的音樂情感體現,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去“聽音樂”,能夠分析所要表現的音樂,明白它講的是什么,要表達的又是什么,然后用心去感受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情感。在有了這樣的表現欲望后,可以自己進行彈奏,了解自己彈奏的不足,要停下來思考自己的問題所在。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古典音樂的欣賞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進音樂廳,聆聽一場古典音樂會,釋放自身的壓力,排解自身的情感。人們從起初的追求物質生活的滿足逐漸演變到現今對精神層面的追求。音樂體現一個人的素養,學好音樂能夠提高一個人的整體素質。從目前來看,在對高校大學生的音樂教育中提高學生正確詮釋音樂,提高音樂表現力是很值得重視的一項工作。高校教師在鋼琴音樂教育中應該著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從演奏技術、識譜、音樂基礎學科如和聲、音樂史、音樂欣賞課等多種渠道來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總之,音樂表現力的提高實際上是演奏者自身音樂素質的綜合體現。具有良好表現力的音樂才是真正有感染力的音樂,也是我們學習和練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