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怡
(山東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1)
和聲學,顧名思義,就是和聲互相連接并使用的相關理論,是由獨立的和弦進行連續的作用而產生的效果。和聲學的基礎是大小調的運用,其中,大調分為自然大調、和聲大調以及旋律大調;小調分為自然小調、和聲小調以及旋律小調,是在主、下屬以及屬三大功能上建立的,所以,在使用時會受到相應的制約,不只是這樣,功能和進行的規律在創作的過程中也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隨著現代音樂的發展,和聲音樂從調性上就可以看出和聲具備一定的功能性,也就是指和弦在調性內的穩定性決定其發展運動的方向,所以,要解決不穩定性的問題,和聲音樂的發展就是由穩定經過一系列的變化再到穩定的過程。和弦本身的結構直接決定了音樂表達出來的音響效果。
和聲學是各類音樂學校中學習音樂專業學生必要的基礎知識課程,對很多音樂學科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對于聲樂專業的學生來說,能夠快速掌握不同聲部之間的關聯以及聲部內的旋律進行;對于作曲專業的學生來說,能夠同時掌握多個聲部并用于音樂的創作中;對于鋼琴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和聲是最基本的學習課程;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不僅可以掌握音樂發展進程的特點,還有助于對音樂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探究。
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高校十分注意對學生的藝術培養,實施這一教學措施,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們的創造能力。和聲學對于訓練音樂的創造性思維具有非常大的幫助,能夠對學生的想象力產生影響,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進行和聲創作時,可以通過各個聲部之間的聯系進行判斷和分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大腦。比如,在創作和聲時,通過將三和弦與七和弦相互連接會形成不同的音響效果,當音樂傳入耳朵中后,就會對大腦產生刺激,形成固定的聽覺反應,最終影響到身體的協調。因此,在學生學習和聲時,一定要形成自覺的學習意識,在寫作和思維創新上都要有所提高,增強應變能力,對于開發音樂的思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部和聲寫作是和聲學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很多音樂專業的學習都離不開寫作,其中包括音樂理論專業和音樂表演專業。在學習和聲學之前,一定要具備一定的基礎樂理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開始和聲學的學習,另外,在學習四部和聲寫作時,需要一定的聽覺條件才能建立很好的和聲音效,為和聲學之后的擴展做好了準備工作。和聲學不單單是高校的一門基礎課程,在現實生活中還有極高的擴展價值。往往在不同的音樂表演中會出現和聲的表演,可見和聲學在音樂作品中的應用是多么的廣泛。首先,即興伴奏的基礎就是和聲學的理論。即興伴奏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技能,在音樂表現的時候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性運用,完成最終的音樂作品。因此,想要做好即興伴奏,就需要具備基本的和聲學知識。其次,和聲學的理論也是合唱的基礎。在合唱的過程中,不同的聲部經過組合排列,有規律地展現出來。另外,在訓練學生合唱的時候要注意進行和聲的轉化。最后,和聲學是作曲專業學生的基礎,在器樂寫作或是聲樂寫作上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扎實的和聲基礎能夠擴展他們的專業領域,促進專業能力的提升。
對和聲學進行教學的時候,總是會將和聲學的實用性忽視,從來都是只講聲部的進行以及和弦的連接。怎樣能夠成功地將和聲運用于教學一直以來是一個令人棘手的問題。形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就是由于教育的不合理性造成的。學生在課后進行練習的時候多是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一個音配一個和弦的鏈接進行訓練,所以正是由于缺少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實踐,使學生在創作音樂的時候不能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聲學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改進,和聲學想要追求更好的和聲效果,就要采用大量的離調和頻繁的轉換,雖然有了一些起色,但是時間一長,就沒有什么新鮮感了。爵士音樂中使用的和聲與傳統的和聲相比,從一定程度上來看,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和聲學發展到今天,其形式上已經不再是單一的了。雖然形式不再單一,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高校對于和聲的教學并沒有擴展到和聲學的其他形式,仍沿襲傳統的和聲教學形式,使和聲學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比如勛伯格的和聲功能體系與傳統的和聲功能體系就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勛伯格的和聲功能體系并沒有出現在高校的和聲教學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的和聲學發展受到了限制。
學習完和聲后,老師會根據所學的內容布置一些相應的訓練題,然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內容展現給老師,老師通過習題對學生們進行輔導,并沒有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擴展性教學,教學太片面化。決定和聲的好壞是依靠和聲的進行以及和弦的鏈接,然而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為最終的判定標準是聽覺上的效果。將這樣的方式運用到教學中,能夠使學生聽到自己的和聲,從而進行相應的改善。
對于傳統的和聲進行來說存在很多的條條框框,有很多的和聲進行在當時被稱為不良和聲進行,比如增二度進行、聲部超越等,但就目前情況來看,一些不良的和聲進行如果能夠加以利用,不僅不會影響到和聲的效果,反而會增強和聲效果,使人們感受到新鮮感。所以,在以后的和聲創作中不要應受到傳統和聲條件的限制,應嘗試打破傳統的和聲,倘若創作出的和聲效果很好,就可以運用到以后的作品中。
在進行和聲教學時,應該加強和聲學習的意識,教學的方式不能再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了,要進行相應的改變,不僅要講解相關的概念,還要學會運用參與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根據所學的內容進行創作,最終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為了能夠達到這一效果,應該從課堂上的氣氛開始轉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們能夠主動學習,強化學習和聲的意識。
和聲教學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它與曲式分析、配器等學科關系緊密,所以,從本質上來說,能夠擴展其發展的空間。進行多元化的教學,能夠擴展學生的思維方式,最終形成靈活、扎實的教學模式,從而體現出和聲學的價值取向。對教學的方向進行擴展,不僅有助于高效音樂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而且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綜上所述,對傳統的和聲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和聲學的思維能力,還能夠激發出學生的音樂潛能,提高相應的審美能力,最終使和聲學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