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艾娟
(鄭州工商學院,河南 鄭州 451400)
筆者主要通過對河南某地區從事音樂教育的基層老師、學校管理層和受教學生進行訪問,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從開課情況、音樂教學設備、教師學歷和培訓情況、音樂教育的考評情況,以及對新課改的了解和實施情況等方面進行調查。
受傳統思想影響,教育管理者偏重升學率,除極個別藝術學校或特長班,對中小學生音樂教育的資源投入很少;其次,教師只重視考試科目,對音樂課認識不足,常出現音樂課被占用情況,尤其是中學畢業班級,無法開展正常的音樂教學。
經調查發現,河南中小學音樂師資力量薄弱,專業院校畢業教師較為缺乏。中小學尤其是小學,由于升學壓力小,有部分音樂教師由其他學科老師兼職。這些老師多半路出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音樂教育,雖有想上好課的想法,可惜能力不夠,無法達到理想效果。而有的音樂專業畢業的老師,工作態度不夠積極熱情、創意性意識缺乏。總體來說,河南省中小學中大部分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入職后的也基本沒有再培訓的機會,這樣不利于教師音樂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的提高。
經調查,在河南省內除一些特色學校和重點學校外,許多學校在音樂教學設備、樂器、音樂教師培訓等方面的投入資金較少,很多音樂器材大部分時間被束之高閣,沒有更新維護和投入日常使用。目前,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采取陳舊的方法教授枯燥的樂理知識,音樂學習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教唱層面,學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缺乏進行自我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并且師生在音樂上的認知可能存在巨大差異,教師未能就現在的流行音樂文化對學生做欣賞和疏導,利用新時代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和方法進行課程教學。
通過調查,鄭州市區學校在音樂教育方面的基礎設施投入、課程安排等方面明顯好于地市學校。鄭州市區學校音樂教師齊全,每周都會安排音樂課,學校都擁有基本的音樂設備保證正常的音樂教學,也會積極開展課外音樂活動,音樂教師有一定的進修學習機會。而地市中小學情況則不盡如人意,師資與設備薄弱,僅僅只能進行最基本的音樂教學。甚至在農村中小學里,會出現其他課老師兼帶音樂課的情況。兩極分化的日常學習導致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起點不同,造成了學生長大后音樂學習上的差距。
針對目前調查到的河南省內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筆者深入地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從政府、社會、學校管理者,到基層音樂教師自身進行細致而理性的分析,并對如何更好地促進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良性發展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升學率為綱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輕藝術、體育等非考試科目的情況變化不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眾需要轉變陳舊的教育理念,把藝術教育同文化課教育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地方政府對音樂教育的發展應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學校要積極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配備專業的音樂教師及教學設備,重視音樂教育工作,為音樂教育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音樂教師自身要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努力做“四有”老師,以積極的態度和多樣化的方法充實教學課堂,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愛上音樂。
完善的音樂設施是音樂教育順利開展的前提,從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調查中了解到,目前,河南省大部分地區的音樂教學設施跟國家標準還存在差距。為了音樂教學的良好開展,政府和學校需要保證資金投入,改變音樂教育缺錢、缺人、缺設備的尷尬局面。只有在硬件和軟件同時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才能使本地區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健康發展。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音樂老師專業水準和自身素質關乎到整個音樂教育的教學質量,所以,建設一支專業技能高、素質過硬的音樂教師隊伍是發展音樂教育的必要措施。首要要充分挖掘教師資源潛力,從音樂教育專業和音樂表演專業抓起,從高等院校中培養出合格的音樂教師;其次要對音樂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大家只有通過交流,才能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只有不斷地進修學習,學會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才能提高職業技能。教師素質提高后才能促進音樂教育質量的提高。
課程改革后的新形下,老師除了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中小學音樂課不僅僅是教授歌曲那么簡單,更要引領學生享受音樂的美妙,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首先要加強教師的說課能力,不照本宣科,積極發揮自我的創造力,靈活運用教材授課。音樂教師需要多學習提高,改變傳統的教唱形式,以多元化的課堂及教學形式達到教學目的,積極調動學生興趣,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才能優質地完成教學目標。
課堂上的音樂教育是理論基礎,要積極開展各種課外音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音樂才能,寓教于樂。積極組建學生音樂興趣小組,以合唱團、樂器演奏等形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將課堂上的理論學習與課下的實踐鍛煉相結合,以團隊的形式讓學生相互交流音樂知識和音樂技巧,增強他們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目前,河南省的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缺乏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現任音樂教師缺乏競爭機制的推動,影響了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上級教育管理機構需要建立嚴謹、科學的音樂教師考核體系,將樂理知識、音樂應用能力、鑒賞能力列入考察體系,通過建立競爭機制,更好地幫助教師提高專業素養和授課能力。
結合地方特色開展音樂活動,是音樂教學不同于其他文化課教學的特點和亮點。河南省擁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豫劇作為其地方獨具魅力的音樂形式,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可以嘗試將豫劇引入課堂,這樣既能傳承和發展地方文化,又能夠使音樂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素質教育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講究方法,尊重個體差異,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新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廣大音樂教師應時刻牢記自身使命,通過人格魅力、專業知識和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調動每個學生內心深處對音樂的喜愛,使之產生共鳴。
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音樂教育的位置始終處于學校教育的底層,又面臨著城鄉發展不均衡、條件千差萬別的現實。要辦人民滿意的音樂教育,促進音樂教育的公平,穩步推進素質教育絕非易事。在目前經濟文化發展的形勢下,國家發展需要全方面人才,教育也應順應新時代發展進行轉變。相信大力改革,突破舊有的模式和范圍,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音樂教育的前景定將無比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