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瓊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900)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擁有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五十六個民族,舞蹈從巫術開始發展,逐漸融合飛禽走獸的姿態、生活活動的動作,并在發展中融合武術、戲劇等藝術形式,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特色,在世界民族舞蹈中獨樹一幟。講究身心合一和神形具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我國對傳統民族文化進行傳承和傳播的重要途徑。
舞蹈源于生活,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從舞蹈作品中看到了過去的生活、人物行為、景象故事、文化傳統,使舞蹈逐漸從日?;顒由仙秊橐环N藝術形式,由此可見是傳統文化賦予了舞蹈與音樂藝術深遠的含義,使得舞蹈與音樂藝術從簡單的日常生活活動轉變為藝術形式,也是舞蹈與音樂藝術給了傳統文化與眾不同的傳播途徑,使傳統文化不再局限于文字、言語作品、繪畫等抽象的、平面的方式,而是以靈動的、具體的、動人的方式展現在世人面前。因此,可以說,舞蹈與音樂藝術與傳統文化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促進的。
舞蹈是人們通過肢體語言形式對文化藝術進行表達和展示的一種方式,與其他文化藝術形式不同之處在于其生動、具體,能夠同時為觀眾帶來視覺上、心靈上的感受。且舞蹈與音樂的結合更將作品中的情感、思想、觀念表達得淋漓盡致,當舞蹈中的動作成為某種特殊的文化信號時可以有效地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因此,舞蹈與音樂藝術是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舞蹈從生活縮影向藝術形式的發展過程中離不開文化的加持,我國傳統文化具有一條從古樸到細致的路線,與之相對應的是舞蹈動作、舞蹈形式、舞蹈作品的變化。先秦時期,人們的生活簡單、思想淳樸、風俗禮儀并不厚重,那時的《國風》《詩經》也如此告訴后人,舞蹈作品也更傾向于寫實、生活、教化;秦漢時期,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之間、農耕民族內部的戰爭不斷,當時的舞蹈也逐漸向軍陣、鼓陣靠攏,舞蹈作品參與人數眾多,節奏鮮明,舞蹈動作并不以柔美為主;盛唐時期,國力鼎盛,當時的國人生活底氣十足,舞蹈動作大開大合,舞蹈作品向繁復、抽象、思想化方向靠攏,霓裳羽衣舞仿佛是盛唐的真實寫照;當代中西方文化交流頻繁,我國舞蹈開始向著簡單高效、過度抽象、無內涵方向發展,古典舞、民族舞逐漸被西方國家的爵士舞、探戈、桑巴、恰恰、拉丁舞、街舞等擠壓生存空間,也是我國傳統文化傳播受阻的重要體現??偠灾?,舞蹈是一個不斷積累文化符號、文化內涵的藝術形式,舞蹈是文化藝術提煉出的精華,是傳統文化生存環境的重要體現。
舞蹈院校是培養舞蹈與音樂藝術人才、傳承文化傳統的重要陣地,舞蹈院校應當有意識地從傳統文化角度出發進行舞蹈教育,以傳統文化為根基,不斷融入現代藝術元素、西方藝術元素,創造良好的融合式學習氛圍,使我國舞蹈與音樂藝術再次成為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在教學過程中,院校要注重對學生音樂藝術、文化藝術、視覺藝術的培養,教導學生透過繁華的藝術形式感悟藝術內涵,引導學生將情感、思想、觀念投入到藝術作品中,使學生明確所思所想均與身處的社會文化有極大關聯,既要表達自身情感,又要有效借用文化內容,才能使舞蹈作品有情、有感,打動觀眾的心靈。
我們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不可一味地排斥現代舞蹈元素,其他國家的舞蹈與音樂藝術也同樣滲透著國家和民族的傳統藝術,例如巴西的桑巴舞蹈,強烈地滲透著巴西人民的熱情和奔放;美國的爵士舞來源于非洲舞蹈,通過農奴販賣傳播至美國,成為極富節奏感、有生氣的外放性舞蹈,其變遷過程是美國文化開放的重要體現;街舞同樣來自于美國黑人,是底層人民喜愛的舞蹈形式之一,以大幅度卻簡單的舞步為特征,容易上手,富有變化,深受年輕人喜愛。由此可見,現代舞蹈元素多來源于美洲大陸,與現代音樂、舞臺構圖、造型元素結合后形成強烈的視覺震撼,與我們的傳統舞蹈與音樂藝術有較大區別,結合的過程不可急躁,可先從古典音樂作品過渡至古風音樂等混合元素,從舞臺構圖上進行優化,在傳統舞蹈的基礎上進行進化,逐漸被現代社會重新接受。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融合不可避免,也是大勢所趨,但我們在融合文化元素進行進化的同時不應當丟掉傳統,尋根究底,我們的舞蹈與音樂藝術來源于民族文化,藝術的發展也離不開民族傳統文化,丟掉根基的藝術無法源源不斷地發展下去。因此,我們的舞蹈與音樂藝術在發展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展示,例如,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的《云南印象》,就是一部將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的優秀舞蹈作品,給人無與倫比的視覺震撼,讓人們重新認識到原生態、人與自然結合的美感。由此可見,堅持傳統文化的舞蹈與音樂藝術是有生命力的。近些年,各地政府逐步將舞蹈與音樂藝術與當地旅游事業結合在一起,用舞蹈、音樂、舞臺效果講述屬于民族的、歷史的文化故事,給前來旅游的游客帶來深刻的心靈震撼,例如《宋城千古情》《云南千古情》,這是一種非常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改變,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元素融合后的產物,并不破壞傳統文化秩序,也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
也許全球化的進程使得現代社會開始逐漸遠離傳統文化,但不可否認的是,當舞蹈與音樂藝術中融入傳統文化展現在舞臺上時,仍然會給國人帶來震撼,那種融入血脈的文化認同感不會被徹底壓抑。例如,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的千手觀音舞,將佛教千手觀音的無窮變化搬上了舞臺,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幕幕天地畫卷、水墨丹青、太古遺音、絲綢之路的展示正是舞蹈與音樂藝術的大規模展現,即使崇拜外國藝術元素的人們和外國友人都被深深震撼。這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結合的魅力,我國舞蹈與音樂藝術以傳統文化為根基,更能夠打動世界。
舞蹈與音樂藝術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發展中意義重大,通過舞蹈吸納厚重的傳統文化,用肢體語言與音樂、節拍的結合方式弘揚傳統文化,不僅能夠向不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人們展示傳統文化的意蘊,而且可以提升國人的藝術審美和文化審美。舞蹈與音樂藝術無需一味求新求變,將立足文化的根基扎穩是一切的前提,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有太多的內涵有待傳承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