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偉
(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近年來,在高校頻發的大學生使命缺失、擔當意識淡薄的案例給我們敲起了警鐘,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充斥著網絡,對醫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維方式產生了潛在的影響,對于接觸社會少、課業負擔重、從眾心理強、辨別能力弱、課程理論較單一的醫學生而言,往往盲從的追隨或者接受,導致一些青年學生思想混亂,甚至違法亂紀,網絡陣地的堅守困難重重。近期又出現了廈門大學女生發布辱華言論事件,暴露出高校個別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淡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榮辱觀缺失等問題。因此依法加強大學生校園環境和生活空間的治理,特別是網絡等新媒體內容建設,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按照近期提出的“十大育人”體系要求,發揮網絡服務和育人功能,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管理和建設,重視醫學生使命教育和擔當意識培養;同時要普及智能校園建設,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新風尚。對于當代醫學生而言,理想信念就是對現實與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更多體現于“精醫厚德·福澤民眾”思想境界中的精神追求,將個人的大學夢、醫學夢、成才夢與偉大中國夢有機結合。
當代醫學生正處于一個思想、文化高度開放和融合的社會,各種國際和社會思想潮流不斷涌入高校,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形成和塑造,給高校的意識形態的安全防護造成了一定的威脅。隨著國際化趨勢的加強,各個國家在醫療教育之間加大了交流與研討,我國的醫學高等教育也會吸收一些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去粗取精融入到適合自身的教育實踐中,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西方意識形態對我國高校思想教育方面的影響。隨著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縱深發展,以及醫學類院校的擴招學生數量的增長與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力量的不充足之間的不協調,都增加了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難。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一方面拓展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路徑與渠道,另一方面也滋生了不良信息的注入,例如不良校園貸、醫患沖突與糾紛、醫鬧傷醫事件等,正是由于大學生使命擔當意識薄弱,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弱,間接的加大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難度和不可控性。
中國夢的本質決定了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統一,讓每一個中國青年都有符合自身實際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要求是“中國夢”的內在要求,這與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是一致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當代大學生正處于新時代,站在歷史的新階段,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在醫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國夢教育,不僅可以使醫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醫學生誓言的實踐內涵,更能夠將祖國和人民需要與民族大義作為學習和奮斗的目標。醫學生懷著自己的夢想開始了大學新的旅途,他們為醫學夢而奮斗拼搏,思想政治教育為他們提供了系統的理論知識,是他們加強思想道德操守,形成積極向上價值觀念的有效途徑,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對中國夢的理念做出了易于大學生理解和接受的解釋,使大學生更容易點燃內心的激情。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理想信念教育,更有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和革命教育,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為醫學生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高尚引領,加大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的培養,注重“醫者”思想素質與道德修養,從而增強廣大醫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當前醫學生的使命擔當還存在很大的升華空間,一個時代的發展進步必然伴隨著新舊事物交替和新陳代謝留下的“詬病”,個別醫學生就是看到社會上的這些詬病而對自身的道德要求不斷放低,更多地將道德素養強加在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上,忽視了自身道德品質對健康人品的積極作用。而且大學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而做出道德評價,關注更多的是自身利益的實現,卻無法做到對他人禮讓和尊重。在醫生中開展中國夢教育可以為廣大學生提供了一種深厚而又內涵的行為規范和道德范式。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追溯歷史,在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進程中青年群體可擔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中國的未來屬于青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在青年一代中逐步實現。習總書記也曾多次與青年親切交談,認真回信青年,每到特定節點和紀念日時都會號召青年與時俱進,不忘初心,對青年寄予希望和囑托。黨的十九大報告也以寄語青年而結尾。在這些重要講話、交談、回信和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中國青年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盼。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當代中國青年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高校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行動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立德樹人為中心,醫學生的求學之路正處于“三觀”樹立和形成的關鍵階段,加強對其使命擔當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尤為重要的是讓青年醫學生樹立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努力學習真知識,練就真本領的專業意識和時代責任。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需要一代代的青年醫學學子為之不懈奮斗和努力,攻堅克難,所以廣大醫學生不論是從專業角度還是職業角度都應該“系好自己的扣子”,承前啟后,永攀醫學的高峰,成就自己的青年夢,將個人的學業與祖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緊緊結合在一起。在每個醫學生的求學期和奮斗期,不負韶華,只爭朝夕,將救死扶傷,醫德高尚的品質代代傳揚。醫學生高等教育必須把正醫德、立醫品、精醫術、傳醫風”作為醫學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環節,堅決杜絕“重教書,輕育人”、“重智輕德”的教學傾向,在醫學生學習生涯和職業生涯中傳播“大醫精誠·止于至善”的社會正能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青年觀教育,深刻理解不論是國家還是社會,以至于個人層面的要求都是我們新時代醫學青年必須深刻理解和深入踐行的行為規范和職業操守。
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勝利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偕同新一屆黨中央領導班子亮相于媒體大眾,在談到中國未來發展問題時,寄希望于創造更好地教育條件和營造良好和諧的醫療衛生環境,作為新一屆黨和國家執政者的重點關注的問題和目標。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中,重點談到要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內涵,穩步落實素質教育,改進教育模式與方法,不斷提升人才質量體系,爭創“雙一流”高校和學科專業。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醫學生教育,廣大醫學學府肩負著培養新時代高素質高質量高要求醫學人才的重要職責和使命。要為醫學生不斷搭建適合人才發展的多種平臺,加快形成適應地方和地區需求,符合時代和國家需求的具有醫學特色的現代化醫科院校和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健全現代醫學院校管理制度,牢牢掌握醫學院校為黨和國家,為社會主義建設,為人民服務的辦學宗旨,建成有中國特色的醫學教育全面育人模式,加強地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實現醫學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加強中西醫整體發展,兼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傳統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培養少數民族醫學人才,引進優秀醫學人才到西部,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同時,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發展健康產業,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醫學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別于其他類高校,相對刻板單一的思政課程往往被學生當成不得不學以獲取相應學分的必修課程,而未能充分意識到其對人格品質、職業道德培養的重要作用。因此不少醫學院校學生面對思想政治課程缺乏興趣,僅僅在考試或測驗前夕突擊式學習應付了事。遵循個性化原則,找到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契機醫學的復雜與紛繁決定了不同醫學院校在教學目標與課程設置諸多方面皆有不同。因此提高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也不能一概而論,而是需要結合院校實際,遵循個性化原則,找到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契機。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對大多數專業來說都是難點,尤其是對那些嚴謹、細致的理論或應用學科而言,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又往往因為專業教學的側重點不同而導致思政教育成效性的有所降低。尤其是在醫學類院校學生眼中,繁重的專業課程學習已然不堪重負,再面對相對刻板的思政教學更加興味索然。思政教育作為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手段不僅是培養學生健全思想品格與職業道德的保證,也是為社會培養合格醫學專業人才的基礎之一。因此,醫學院校必須結合自身特點走一條個性化發展道路,通過優化創新思政教學模式提高思政教育工作實效性。
將十九大精神與當前醫學院校大學生使命擔當教育有機地聯結起來,是醫學院校輔導員日常工作中的重點工作,同時也是與黨和國家提出的建設教育強國,加快教育現代化的方針政策密切相關。黨的十九大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要求,醫學院校輔導員作為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引導者,更應該將十九大精神作為提升醫學院校大學生使命擔當教育工作科學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舉措。該項目研究結果可以廣泛應用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和理論的支撐,為醫學生職業生涯定位和責任使命教育提供的新方法理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