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蕊
(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 大連 116044)
通常連接兩個不同的事件并使其產生因果、轉折、順推等邏輯關系是日語中接續詞的最主要功能。比如「今日はせっかくのお休みです。だから友達と一緒に映畫を見にいた。」中「だから」在連接兩個事件的同時也表示兩個事件的因果關系。但是,如果留心在日常生活中接續詞的使用情況,會發現在很多情況下,接續詞并不一定是表達兩者的邏輯關系,或者在表達邏輯關系的同時也發揮著其他作用。比如:
(1)突然雨が降って、全身濡れちゃった。
だから、傘、持っといてって言ったでしょう。
上文的「だから」的使用并非表示兩者間的邏輯關系,更重要的是表達發話者的態度,帶有一種責難的語氣,其功能更加具有主觀性。
從簡單的例文可以看出,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接續詞所起到的作用更加的復雜多樣。在英語語言學的研究中,Ogden&Richards(1923「1952」)中曾提出語言的功能主要粗略分為“指示功能”和“感情功能”。在日語研究中水谷修(1979)也曾提出相似的看法,認為會話中的語言表達主要傳達兩個信息:一、關于事件的信息;二、關于人的主觀態度的信息。無論從實際的語言使用中還是從眾多語言學家的研究成果中,都可以發現語言功能并不是唯一的,所表達的含義也并不單是字面上的意義。接續詞在文章中更多體現上下文的銜接性和邏輯性,而在日常會話中則帶有更多的主觀性,有著更加豐富的語用功能。本文將通過具體的實例簡要概述接續詞的基本功能以及其會話功能。
在分析接續詞功能的多樣性之前,必須要了解其基本的用法以及擴展用法。日語中的接續詞多種多樣,按照其作用劃分可以將接續詞分為①連接段落;②連接上下文;③連接小句;④連接詞語。根據接續詞出現的位置也可以將接續詞分為①在句子中間使用;②承接上文在句子開頭使用;③用于文章、談話開頭的起語。從意義的角度,佐九間(2002)將接續表現展開文脈的功能分為開始話題;繼續話題;結束話題三大類,并在三大類之下具體分為各小類。如下:
1.開始話題
①開始話題(それでは、じゃあ…)②再次開始話題(さて、ところで…)
2.繼續話題
①添加重復(そして、さらに、なお…)②添加并列轉換(たとえば、なぜなら…)
③陳述相反意見(そこで、けれども…)④推進話題展開(それから、それで、だから…)
⑤轉移·轉變話題(ところで、ちなみに…)⑥打斷·阻止話題開展(でも、しかし…)
⑦總結、要約(要するに、とにかく…)
3.結束話題(というわけで、それでは…)
從這些分類中可以對接續詞的使用狀況以及其基本用法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在語義學的角度上,接續詞將事件與事件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邏輯性連接,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情況下接續詞的使用并不能從語義學的觀點進行分析,即它不符合一般的邏輯順序。比如最開始舉出的例子。英語中也有類似情況,例如:
(2)A:Can you tell me the time? B:But,you have a watch yourself.
在“你能否告訴我現在的時間?”和“你自己有表。”這兩個事件中并不存在一般順序的邏輯性關系,所以這時的接續詞“but”并不表示單純的接續意義,無法從語義學的角度來解釋。但是,站在語用學的視點上,根據協調的原理分析這兩個言語行為之間的關系可以得出相應解釋。這里的“but”表示對之前的言語行為的不接受并由此提出質疑。可見,接續詞在語用學的層面上可以表示言語行為之間的關系,或者使接下來的言語行為更具有合理性。
在之前已經提到過,語言不單具有傳達客觀事件信息的功能同時還具有傳達人類情感態度的功能,這種有關人類情感態度的用法可以將其稱為對人用法或語言的主觀性。那么,接續詞的主觀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縱觀日語語言學的研究發展過程,時枝(1950)很早就提出應將語言分為“詞”和“辭”,并將接續詞劃分為“辭”的一方,認為它可以表示發話人的立場和態度。舉一個簡單例子進行分析:
(3)①私も読んだ。面白い本ではない。
②それは私も読んだ。しかし面白い本ではない。
①的例文中只是單純敘述了“我也讀了那本書”和“那不是一本有趣的書”這兩個事件。但是在例文②中加入了“しかし”這個帶有轉折意義的接續詞的情況下,就體現了發話人的主觀立場及態度,即發話人認為那是一本有趣的書并懷有期待的閱讀了它,然而這本書并不有趣。也就是說接續詞的使用反映出了發話人的心理變化過程。
此外,時枝(1950)也提到了發話人會根據自己的立場選擇使用不同的接續詞,這一點在森山(2003)的研究中也有論述。例如:
(4)雪が降ってきた。( )僕は外で遊ぶ。
在“下雪了”和“我在外面玩”這兩個事件中加入的接續詞取決于發話人“我”對“下雪了”這件事的態度,同時反映的立場也會發生改變。如果用“しかし”帶有轉折意義的接續詞來銜接兩個句子,言外之意就是下雪天一般不在外面玩耍,但是那天出去玩了。而如果用表示因果關系的“だから”來銜接的話,其言外之意就完全是相反。通過簡單的例子,可以很容易看出接續詞它本身的主觀性特點,雖然接續詞的基本功能是銜接兩個句子,或者兩個行為,但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同時反映出了發話人的心理。根據不同的語境和文脈,接續詞通常能反映出多種有關說話人的態度和視角。
語言本身是一種符號,但這種符號包含著豐富的具體內容,因此語言具有指示功能,在談話分析中,所有的語言符號甚至包括語氣的停頓都有指示功能。為了保證會話交流的順利進行,通過使用一些特殊的言語,表示發話行為間的相互關系或者保證談話過程的邏輯順序或使發話內容產生言外之意等,這些特殊的言語被稱為“談話標識”。日語中的談話標識包括接續詞(でも、だけど)、語氣助詞(ね、よ)、填充詞(ええと、あの)等。這些談話標識在談話中的作用超過了其語法范疇,更多帶有語用功能和會話功能。
作為談話標識的接續詞的功能有與其文脈展開的基本功能相重合的地方,比如話題開始,轉換·轉移話題的標識等。但是,接續詞在談話過程中除了對會話的意思進行補充之外,也可以對聽話人如何理解發話人的意圖起到引導作用。例如:
(5)A:この辭書おかしいよ。B:だから出版社に言ってやれば。
例文(5)中的“だから”表達的是一種建議和勸誘,使用“だから”進行引導,引出下文“跟出版社說下看看”是對對方的一種行為指示,這時的“だから”不能對應漢語中的“所以”而是要根據語境對應“要不然”“既然這樣”更加合適。接續詞在談話中的功能會隨語境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對比、推測等,而從談話的角度來分析接續詞的功能也更加彰顯了其功能的多樣化。
語言的使用非常的靈活,人們下意識的發話行為中會發現語言的多個層面和功能。接續詞不僅在使文章的流暢和嚴謹上富有意義,也在日常會話過程中發揮多種功能,使其能更加貼切地表達出人們的心理。本文只是對接續詞在會話中的功能進行了簡單地概括和總結,更加具體的會話功能以及接續詞某一類型或者某一個接續詞在會話中所實現的功能則需要更加細致地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