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玉嬌 關 政
(1.太原科技大學晉城校區,山西 晉城 048000; 2.晉煤集團鳳凰山礦醫院,山西 晉城 048000)
隨著社會與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態勢迅速蔓延到生活、工作、學習的各個領域,成為當前人們工作交流、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ヂ摼W的普及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心理狀態、思想觀念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既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問題。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進行改革創新,從而保證大學生能夠健康、順利的發展。
互聯網是學生非常喜愛和常用的生活學習平臺,其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空間給學生帶來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他們在其中盡情地汲取知識的營養,獲取信息。互聯網顛覆了傳統教育帶來的時空限制,靈活了教育方式,突破了傳統心理健康課程和講座的時空限制,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快速有效,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其次,互聯網信息沖破了地域限制,即便是不同國家的學生也可以獲取同樣的心理健康知識信息。比如互聯網上的心理健康網站、頂級心理咨詢師,不同地域的學生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在線疑問解答,聽取專業咨詢師給出的意見,還可以通過交流平臺與心理咨詢師進行有效溝通交流,從而使困惑學生已久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然而,雖然互聯網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許多優勢和機會,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互聯網雖然信息量非常強大,但是卻五花八門、良莠不齊,往往會超出我們的需求范圍。學生的社會經驗較為欠缺,心理也不夠成熟,對參差不齊的各種信息不能正確甄別,一些不良的信息容易干擾學生的思想認知,對學生的思想意識以及三觀都有嚴重的影響。比如互聯網會使學生沉迷網絡、人際交往能力變差,還可能催生出新的心理疾病。
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需要利用互聯網來進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創新,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學內容體系,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靈活地調整和完善教學內容。首先教師要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的內容作為理論主導,在千變萬化的網絡環境中獲取人的本質所需求的知識信息。人的本質理論的應用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著重大的作用,關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敗,也對個人的行為起著調節作用。
其次,教師要構建一套集預防干預、心理咨詢、心理教育為一體的心理健康教學內容體系。教師要通過心理學的知識來補充和完善網絡環境下的心理健康教學內容體系,從而使理論與操作更加豐富、靈活多變。教師再根據互聯網的隱匿性和開放性以及便捷性特征來確定心理健康咨詢體系,建立一個網絡咨詢平臺,利用匿名互動的方式去分析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問題,幫助他們解決一些根本上的問題,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
另外,教師要構建一個網絡心理健康理論教學體系,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明確自己有哪些優勢和不足,以便在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教師可以建設校園心理健康網站,或舉辦大學生心理講座、網絡心理健康知識競賽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健康的心理社團活動,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具有成長性和周期性的心理健康網絡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網絡環境雖然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方便和優勢,但同時也為健康教育和學生管理帶來了難度。隨著互聯網的普遍使用,網絡成癮成為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管理的重大問題,教師必須對其危害性產生足夠的重視,控制學生合理應用網絡,預防網絡成癮的現象發生。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互聯網成癮現象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應當要求大學生學會控制自己使用電腦、手機的時間,不要把上網當作逃避現實問題和消極情緒的方式。你無論在網上的虛擬世界多么自由開心,關掉電腦手機現實問題依然不可回避。然而,許多人都會依賴網絡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這種方式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強化,久而久之這種模式就會不斷地循環往復,即煩惱—上網—注意力轉移—回到現實再次煩惱,這就會逐漸導致學生上網成癮。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有目標的上網。學生應當在上網前先制定上網目標,清楚自己上網干什么,并寫成任務規劃,這樣能夠大大節省自由散漫的時間。
英特網信息資源豐富,渠道龐雜,里邊充斥著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和多元文化,這種獨特的學習環境也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挑戰。網絡是一個虛擬化的社會,信息具有多元性、復雜性的特征,信息資源良莠不齊、具有不對稱性,這對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來講,具有強大的信息選擇難度,這同時也是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難題。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選擇有價值的信息,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適度獲取有效信息,預防負面消息帶來的誘惑或影響。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教會學生怎樣鑒別網絡信息,提高信息分辨率,增強抵御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另外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干預學生過度上網的現象。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重視人文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教師不能單純的關心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獲取,還要對學生全面提高、綜合發展有一個充分的關注,要讓學生成為一個具有高尚情操、情感豐富、發展全面的人。教師在講授心理健康知識的過程中要巧妙地把人文理念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環境中人文關懷帶來的溫暖。
高校心理健康教師要充分認識互聯網的復雜性,揚長避短,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特征來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教育工作模式,滿足學生在互聯網時代的心理需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各類媒體社交軟件應運而生,手機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必備用品,深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當中,微博、微信、QQ社交軟件成了手機中的必裝軟件。高校心理健康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喜好,充分利用學生喜歡的軟件平臺建立QQ群、微信群,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微信群里展示自己的才藝,了解學生的愛好習慣以及家庭、情感故事等信息,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聯系,通過網絡對學生的學習和作品給出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還可以利用社交軟件發布相關信息、微課課件供學生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減少資源損耗和人力浪費。另外,高校要通過現代化信息渠道加強與其他高校之間的溝通聯系,共享心理健康咨詢,學習其他高校的成功經驗,改進自身的教學思路,建設心理健康資源信息庫,分享心理健康優秀經驗和典型案例,促進網絡心理健康資源共享機制的構建。
總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信息資源和技術支持。高校心理健康教師要認真分析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和困難,在不斷突破和創新中利用各種網絡資源、平臺創新和發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方法、新途徑,滿足互聯網環境下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