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偉
(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2)
我國目前制定了打造制造強國的“中國制造2025”總體發展戰略,給勞動定額定員管理工作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同時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期望,定額定員管理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強化基礎管理,加強管理創新,有所創造、有所發明、有所前進,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提升。
我國的勞動定額定員管理從建國初引進,勞動定額定員管理工作跌宕起伏發展,管理工作經歷了“引進推廣—削弱—整頓恢復—全面破壞—恢復與發展”階段,在曲折中前進。隨著勞動定額定員工作的發展及計算機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管理水平,勞動定額定員工作逐步向現代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這些新思想、新戰略為我們制造企業把握新時代發展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據,勞動定額定員工作也迎來了新的機遇。我們要把握企業今后發展方向、新任務和新目標,關注生產技術組織條件與現代化先進技術的結合,夯實基礎管理能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中國制造業將繼續深化改革,實施“中國制造2025”計劃,提高制造企業的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制造型企業必然會向高效、集成的方向發展,勞動定額定員管理的研究對象和應用范圍也將逐步擴大,我們要直面挑戰,勇于創新,緊跟新技術發展步伐,依托“互聯網+”帶來的技術變革,應用計算機和管理信息系統,推進信息化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突出重視生產率和管理質量的研究,將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相結合,提升管理水平,支撐制造型企業的創新發展。
勞動定額定員管理要適應公司生產經營狀況和技術發展需要,做好基礎數據管理,探索定額、定員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制定定額定員標準,激發職工的潛力和熱情,提高生產效率。
傳統的勞動定額定員管理模式是“制定—執行—分析—修訂”架構,管理線條清晰,符合“PDCA”管理思想,新時代將繼續沿著這種模式進行管理提升:
制定:勞動定額定員制定方法要以傳統的經驗估工和統計分析為基礎,借助現代化手段,運用準確性更高的類推比較法、技術測定法,通過生產結構重組、流程優化、先進管理技術引進、改進操作等手段,達到挖掘潛力、提高效率的目的。
執行:日常管理應做到公司、生產單位、班組三者定額一致,強化執行過程中的計時、計件、間斷、返修等工作票管理,夯實基礎管理,輔助工定員動態調整,管理精簡高效。
分析:統計分析要以班組為單位建立定額統計臺帳,重點分析超額工時、月份勞動力使用、定額完成率和工時利用率等數據,切實做好計時、停工間斷、廢品、返修品等工作票管理,確保統計數據真、準、全,為定額定員標準修訂提供保障。
修訂:密切關注設計或質量標準、新技術、發明創造、技術革新等帶來的技術組織變更,對重點工序、關鍵零部件進行數據統計,有理、有據、有根、有序,扎實做好修訂工作。
我公司目前勞動定額定員管理體系總體架構基本完整,以產品類型、工序等劃分,進行系列化、模塊化管理;以重點工序、關鍵零部件為主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實現管理精細化;加大信息技術的運用,逐步完善信息化、標準化管理。
新時代勞動定額定員管理體系建設不僅要關注新科技、新發明帶來的生產工作的創新,還需要緊跟時代發展,在管理理念創新、體制創新、模式創新的基礎上,力求實現管理方法、管理技術與管理手段的創新,向采用多種科學方法、多種現代技術相結合的復合創新方向轉變,使企業管理體系更加先進合理,不斷推動企業向前發展。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勞動定額定員管理信息化將是新時代企業發展的必然結果。推進勞動定額定員管理信息化,是提升勞動定額管理水平和實現勞動定額的快速制定的重要手段。收集梳理各種生產資料數據,實時數據采集,建立完善的勞動定額數據庫,加強“大數據”的整理、歸集、分析,為科學制定勞動定額提供保障。
信息化將促進勞動定額定員管理向高效、先進、合理的模式轉變,助推定額定員水平向合理化、科學化發展,為勞動報酬核算提供支持,有益于公司和勞動者雙方調節生產關系。
勞動定額定員管理向標準化方向發展是新時代企業發展的趨勢,標準化不僅要求勞動定額定員標準化,還要對定額定員進行標準化管理。將勞動定額定員納入標準化軌道,按照科學的、標準化的方法開展工作,提升企業的基礎管理水平。
勞動定額標準化是以制定和貫徹勞動定額標準為內容的過程,通過對其模式中“制定—執行—分析—修訂”環節制定標準并實施管理,獲得最佳管理狀態和經濟效益。不僅要制定、實施勞動定額定員標準,還要打通“PDCA”管理循環,促進定額定員標準化建設。
勞動定額定員標準化可極大地促進企業定額定員管理水平提升,同時,使勞動定額定員管理深入人心,提高廣大職工的認知,最終實現理念、體制、模式和方法創新,真正發揮其積極作用。